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红尘寻梦

白香词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三、昭君怨.春怨 万俟雅言

〔题考〕 ﹝昭君怨﹞本琴曲名。【琴曲谱录】:“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又琴操:“齐国王穰,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故李商隐诗有“七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明君)。至隋唐由乐府而入长短句,浸成词曲名。清毛先舒【词学全书】云:“汉 王昭君作怨诗,入琴操,乐府吟叹曲,有﹝王明君﹞,盖石崇拟作,以教绿珠;隋唐相沿有此曲。”词调多取名于琴曲;观此,可知本调调名之由来已。又本调亦名﹝一痕沙﹞、﹝宴西园﹞。

〔作法〕 本调四十字,前后阕相同。第一、二、三句,正与﹝如梦今﹞句法相同;惟﹝如梦今﹞第三句不用韵,此则换用平韵。第四句三字,即协平韵,句法为仄平平,不可移易。
春到南楼雪尽,
⊙●⊙○⊙▲(仄韵)
惊动灯期花信。
⊙●⊙○⊙▲(协仄韵)
小雨一番寒,
⊙●●○△(换平韵)
倚栏干。
●○△(协平韵)

莫把栏干频倚,
⊙●⊙○⊙▲ (三换仄韵)
一望几重烟水。
⊙●⊙○⊙▲(协三仄韵)
何处是京华,
⊙●●○△(四换平韵)
暮云遮。
●○△(协四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感皇恩.入京 赵企

〔题考〕 【南部新书】云:“天贸十三载,始改﹝金风调苏幕遮﹞为﹝感皇恩﹞。按张说﹝苏摩遮﹞诗:“摩遮本出西海胡,琉璃宝殿紫髯胡;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砍舞助欢娱。”中有“皇恩”语,而﹝苏幕遮﹞又为胡语,名未雅驯,因取张词改为﹝感皇恩﹞(参阅﹝苏幕遮﹞题考)顾两调字句及音律,各不相同,殆改名后复改调耳。

〔作法〕 本谓六十七字。首句五字,为五言平收诗句,不起韵;第一字可仄。次句四字,仄韵,与﹝踏莎行﹞次句同。第三句七字拗句,末三字用仄平仄,系定格也;与﹝青玉案﹞后阕第二句同。第四、第五,实即十字一句,上四下六,自相呼应;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三字,均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与﹝菩萨蛮﹞后阕起句同。末句三字,协韵,为平平仄,不可移易。后阕换头,起为四字句,不用韵,第一字可仄。次句第一、三字俱可平仄不拘。余与前同。
骑马踏红尘,
⊙●●○○(句)
长安重到。
⊙○○▲(协仄韵)
人面依然似花好。
⊙●○○●○▲(协仄韵)
旧情才展,
⊙○○●(句)
又被新愁分了。
⊙●⊙○○▲(协仄韵)
未成云雨梦,
⊙○○●●(句)
巫山晓。
○○▲(协仄韵)

千里断肠,
⊙●●○(句)
关山古道。
⊙○⊙▲(协仄韵)
回首高城似天杳。
⊙●○○●○▲(协仄韵)
满怀离恨,
⊙○○●(句)
付与落花啼鸟。
⊙●⊙○○▲(协仄韵)
故人何处也,
⊙○○●●(句)
青春老。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五、好事近.初夏 蒋子云

〔题考〕 唐 宋时,民间所称“好事”一语,其义有二:(一)本于【孟子】:“好事者为之也。”沿为喜好事故之词。好读去声,呼报切;如杜甫诗:“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传与谁?”白居易诗:“门以招贤盛,家因好事贫。”【图画宝鉴】载米元章谓:“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等,家多资方,贪名好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皆是也。(二)谓慈善事业曰好事;【五代史唐明宗纪】:“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录异记】:“嘉陵江侧,有妇人,自称十八姨,往来民家,不饮不食;每教谕于人,但作好事,莫违负神明。”本调调名取义,必居二者之一。至“近”字,在词牌中,与“今”“引”“慢”等相类,为表曲类之区别,与节奏之不同,与调名本义,羌无关涉。乃后世称男女爱恋之事曰好事:以李渔【蜃中楼传奇】有“可见从来好事,毕竟多磨”之句,于是以“好事多磨”一成语中之“好事”,训﹝好事近﹞之“近”为远近之近,义似“佳期近矣”,贯非所本也。又本调亦名﹝钓船笛﹞。

〔作法〕 本调四十五字。首句与﹝诉衷情﹞第二句同。次句与﹝昭君怨﹞首句同。第三句同次句,但不用韵。第四句五字,为仄平平平仄,不可移易;【词律】注第二字可仄,终属不宜。且句法为上一下四,亦定格也。后阕换头。首为七言句,平起平收,与﹝诉衷情﹞第一句同而不用韵。次句五字协韵,第一、二字可作平,为平平仄平仄,拗句也。(诗中拗句,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末两句之法,与前阕同。
叶暗乳鸦啼,
⊙●●○○(句)
风定老红犹落。
⊙●⊙○○▲(协仄韵)
蝴蝶不随春去,
⊙●⊙○○●(句)
入熏风池阁。
●○○○▲(协仄韵)

休歌金缕劝金卮,
⊙○⊙●●○○(句)
酒病煞如昨。
⊙⊙●○▲(协仄韵)
帘卷日长人静,
⊙●⊙○○●(句)
任杨花飘泊。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六、贺新郎.春闺 李玉

〔题考〕 本作﹝贺新凉﹞。词话:“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恨,东坡作﹝贺新凉﹞词以解之;即“乳燕飞华屋”一阕也。” “凉”“底”一音之转,后遂沿作﹝贺新郎﹞。又因坡词有“乳燕”句,因又名﹝乳燕飞﹞。据【图谱】及【词律】所载,又有﹝金缕曲﹞、﹝金缕歌﹞、﹝金缕衣﹞、﹝貂裘换酒﹞、﹝风敲竹﹞等名,大都取名人所填词句,以为异名耳。

〔作法〕 本调一百十六字。首句五字起韵,句法与﹝水调歌头﹞首句,仅差第三字用平耳。第二、三句均四字句,上加三字豆,中惟“庭”字可仄;余有定格,不能移易。第四句为七字句,第一、三、六字可仄。第五句六字,协韵,为平仄平平仄仄,一字不可移易。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第二字“玉”可作平,第七句与第四句同。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字平仄不拘,结句六字,士三下三,协馈;依定格,必作平仄仄,仄平仄,不可易也。后阕换头。首句七字,为平起仄协七言句;但平仄不可稍稍通融。余与前阕相同。
篆缕销金鼎,
⊙●○○▲(协仄韵)
醉沉沉、
●○○(豆)
庭阴转午,
⊙○●●(句)
画堂人静。
⊙○○▲(协仄韵)
芳草王孙知何处,
○●⊙○○⊙●(句)
惟有杨花糁径。
⊙●○○●▲(协仄韵)
渐玉枕、
●⊙●(豆)
腾腾春醒。
○○○▲(协仄韵)
帘外残红春已透,
⊙●⊙○○●●(句)
镇无聊、
●○○(豆)
殢酒恹恹病。
⊙●○○▲(协仄韵)
云鬓乱、
○●●(豆)
未□整。
●○▲(协仄韵)

江南旧事休重省。
○○●●○○▲(协仄韵)
遍天涯、
●○○(豆)
寻消问息,
○○●●(句)
断鸿难倩。
●○○▲(协仄韵)
月满西楼凭栏久,
⊙●⊙○○⊙●(句)
依旧归期未定。
⊙●○○●▲(协仄韵)
又只恐、
●⊙●(豆)
瓶沉金井。
○○○▲(协仄韵)
嘶骑不来银烛暗,
⊙●⊙○○⊙●(句)
枉教人、
●○○(豆)
立尽梧桐影。
⊙●○○▲(协仄韵)
谁伴我、
○●●(豆)
对鸾镜。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七、潇湘夜雨.灯花 赵长卿

〔题考〕 潇湘为潇水与湘水之合流,在今湖南零陵县北;而自古传说,每两相关连。【山海经】:“洞壁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潇湘之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黄潜【山水图】诗:“岁宴高堂空四壁,一帘烟雨梦潇湘。”唐宋以还,且以“潇湘雨“为天下胜景之一。【梦溪笔谈】:“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阳,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本词调名,即本于比焉。

〔作法〕 本调九十三字,与﹝满庭芳﹞格调极近;万氏【词律】则以为前后两七字句,对偶整齐,揣其音响,与﹝满庭芳﹞相去甚远,其为另一调无疑。起用四字对句,不用韵;首句第一字,次句第一、三字,均可仄。第三句六字,起平韵,与﹝河满子﹞次句同。第四句七字,协平,为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五、第六句,则为七字对句,句法俱上三下四,平仄不可移易。结为四字两句,如三字豆,故亦可作十一字句读,语气须贯,而平仄不可移易。后阕换头,作四字三句,各句首字,及次句第三字,俱平仄不拘。第四、第五,亦为四字两句,加一字豆,故“烦”“巷”二字,可仄可平。第六、第七,与前阕第五、六句同。结末十二字,句法全与前同;所异者,上三字可独立成句,而次四字可略顿作豆耳。与﹝满庭芳﹞结句无异。
斜点银缸,
⊙●○○(句)
高擎莲炬,
⊙○⊙●(句)
夜寒不耐微风。
⊙○⊙●○△(平韵)
重重帘幕掩堂中。
⊙○⊙●●○△(协平韵)
香渐远、
○●●(豆)
长烟袅穟,
○○●●(句)
光不定、
○●●(豆)
寒影摇红。
○●○△(协平韵)
偏奇处、
○○●(豆)
当庭月暗,
○○●●(句)
吐焰如虹。
●●○△(协平韵)

红裳呈艳,
⊙○●●(句)
丽蛾一见,
⊙○⊙●(句)
无奈狂踪。
⊙●○△(协平韵)
试烦他纤手,
●⊙○○●(句)
卷上纱笼。
⊙●○△(协平韵)
开正好、
○●●(豆)
银花照夜,
○○●●(句)
堆不尽、
○●●(豆)
金粟凝空。
○●○△(协平韵)
叮咛语,
○○●(句)
频将好事、
○○●●(豆)
来报主人公。
⊙●●○△(协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八、祝英台近.春晚 辛弃疾

〔题考〕 祝英台与梁山伯事,为中国男女因恋爱而殉身相传最早而最普遍者。据宁波府志:“东晋穆帝时,会稽 梁处仁,字山伯,从师过钱唐,逢一土子同渡,自称上虞祝贞,字信斋。同学三年,祝先归,梁后访之,则为祝氏九娘英台也。梁求婚,协已许字鄮城马氏。梁后为鄮今,旋卒。祝适马氏,过梁家,临奠哀恸,地裂,并埋焉。”是梁祝事,发生于浙江,时则东晋。顾据【劳久杂记】,则谓“梁祝为孔子弟子,曲阜孔庙,有梁祝读书处。”则又事出山东,而时远在春秋矣。复考【宜兴荆溪新志】,谓“梁祝在宜兴善权山碧藓岩读书,同宿三年,善权寺后有石刻,大书‘祝英台读书处’。”则又事出江苏。而蒋薰【留素堂集】,且谓“清水及舒城,并有祝英台墓。”则又在甘肃及安徽矣。总之,梁祝事为千古所艳称,流传甚广,各处遗迹,未必真确,而民间传说渐近神话。于是传祝陵山中,杜鹃开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乃是二人精魂。【荆溪新志】吴中呼黄色蝴蝶为梁山伯,墨色为祝英台,谓死后焚衣所化。【劳久杂记】此哀感顽艳之事迹,久据历来一般人心目之中,传会牵摭,俯拾即是。本曲创始于宋,即以名调亦可见故事由来之久矣。本谓或无“近”字,又名﹝月底修萧谱﹞。

〔作法〕 本调七十七字。首二句三字对偶,起韵,平仄不可移易。第三句五字,第一字可仄,尾三字作仄平仄拗句,乃定格也。第四句九字,上四下五,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五句六字,第一、三字平仄不拘。第六句四字;平起仄收,不用韵;顾第一字亦可仄。最好语气与上句相连,合为十字一句。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谁”、“流”二字可仄。后阕换头,起为三字拗句,协仄韵,平仄不可稍移。第二句六字,上三字平仄不拘;惟当斟酌者,不宜四个仄声相叠,即如第二字用仄,则第三字宜平耳。以下均与前阕同。
宝钗分,
●○○(句)
桃叶渡,
○●▲(仄韵)
烟柳暗南浦。
⊙●●○▲(协仄韵)
怕上层楼、
⊙●○○(豆)
十日九风雨。
⊙●●○▲(协仄韵)
断肠点点飞红,
⊙○⊙●○○(句)
都无人管,
⊙○○●(句)
倩谁唤、
●⊙●(豆)
流莺声住。
⊙○○▲(协仄韵)

鬓边觑,
●○▲(协仄韵)
试把花卜归期,
⊙⊙⊙●○○(句)
才簪又重数。
⊙○●●○▲(协仄韵)
罗帐灯昏、
⊙●○○(豆)
哽咽梦中语。
⊙●●○▲(协仄韵)
是他春带愁来,
⊙○⊙●○○(句)
春归何处,
⊙○○▲(协仄韵)
却不解、
●⊙●(豆)
带将愁去。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九、南浦.春暮 程垓

〔题考〕 自屈原【九歌】:“予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始言南浦之后,“南浦”遂为送别之地。用之于赋,如“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用之于诗,如“南浦离别处,东风杜兰多。”(武元衡【送柳郎中诗】)用之乐府,如“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谢眺【鼓吹远送曲】)“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词】)皆是也。然南浦,实有其地;考【方舆揽胜】:“武昌路有南浦,在江夏南,离骚云:‘送美人兮南浦。’”【江夏记】:“南浦,在江夏县南三里,商旅往来,皆于浦停泊。”李白【江夏行】:“适来往南浦,欲问江西船。”则南浦实在江夏,(今湖北武昌)非止送别地之泛称也。本调调名,盖混言之;顾其所本可知已。

〔作法〕 本调一百零五字。首句与﹝感皇恩﹞首句同。次句九字,上三下六,起仄韵,“一”字可乎。第三句与首句同,惟第一字可仄。第四句亦九字,上三下六,上三字作平平仄,不可移易;下六字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五句四字,第六句七字,亦即上四下七之十一字句,平仄不能移易。第七句四字,亦有不协韵与结句九字相连,或作上六下七,或作上七下六者;然均属变体,非定格也。此句与末二句,惟“偶”与“一”可平仄不拘,余不能易。后阕起句六字,平仄一定。次句五字亦然。第三句四字,协韵,第一字可仄。以下全与前阕同。
金鸭懒薰香,
○●●○○(句)
向晚来、
●●○(豆)
春酲一枕无绪。
○○⊙●○▲(协仄韵)
浓绿涨瑶窗,
⊙●●○○(句)
东风外、
○○●(豆)
吹尽乱红飞絮。
⊙●●○○▲(协仄韵)
无言伫立,
○○●●(句)
断肠惟有流莺语。
●○○●○○▲(协仄韵)
碧云欲暮,
●○●▲(协仄韵)
空惆怅韶华,
○⊙●○○(句)
一时虚度。
⊙○○▲(协仄韵)

追思旧日心情,
○○●●○○(句)
记题叶西楼,
●○●○○(句)
吹花南浦。
⊙○○▲(协仄韵)
老去觉欢疏,
⊙●●○○(句)
伤春恨、
○○●(豆)
都付断云残雨。
⊙●●○○▲(协仄韵)
黄昏院落,
○○●●(句)
问谁犹在凭栏处。
●○○●○○▲(协仄韵)
可堪杜宇,
●○●▲(协仄韵)
空只解声声,
○⊙●○○(句)
催他春去。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齐天乐.蟋蟀 姜夔

〔题考〕 【宋书乐志】:“英勋冠帝侧,万寿永齐天”;于是“齐天”二字,恒用以比寿。入宋,谱入乐章,成为曲名。考【宋史乐志】:“教坊乐所奏,凡十八调,四十六曲,一曰正宫调,其曲三:曰梁州、瀛府、齐天乐。”是太宗时为庙堂宴享之乐章,嗣后散入民间,遂为词调牌名。【图谱】不收﹝齐天乐﹞而收﹝五福降中天﹞及﹝台城路﹞,不知即系一调异名,宜其为万氏所嗤也。(见【词律】)按又名﹝如此江山﹞。

〔作法〕 本调一百零二字。首句七字起韵,与﹝昼夜乐﹞起句句法同。次句六字,必作平平仄平平仄,不可移易。第三、第四为四字对句,平仄亦有一定。第五句六字,语气承上两句而协韵,第一字可仄。第六句四字,协韵,平仄不能易。第七句五字,句法上一下四,第二字平仄不拘。第八句四字,协韵,与上句语气呼应,不啻上五下四之九字句。第九句十一字,上为四字豆,平仄不能易;下“独”字可平可仄,而不可用上去,音律所关也。后阕首句六字,协韵,应作平平仄平仄仄,定格如是,不可移易。次句五字,与下句四字,自相呼应,平仄俱有一定;惟五字句法,有作上一下四者。第四至第九句,与前阕第三至第八句同;惟结句九字,上四字豆亦同前,下五字当作上三下二,而平仄不可移易耳。
庾郎先自吟愁赋,
⊙○⊙●○○▲(协仄韵)
凄凄更闻私语。
○○●○○▲(协仄韵)
露湿铜铺,
●●○○(句)
苔侵石井,
○○●●(句)
都是曾听伊处。
⊙●⊙○○▲(协仄韵)
哀音似诉,
○○●▲(协仄韵)
正思妇无眠,
●⊙●○○(句)
起寻机杼。
●○○▲(协仄韵)
曲曲屏山、
●●○○(豆)
夜凉独自甚情绪。
●○⊙●●○▲(协仄韵)

西窗又吹暗雨。
○○●○●▲(协仄韵)
为谁频断续,
●○○●●(句)
相和砧杵。
○●○▲(协仄韵)
候馆吟秋,
●●○○(句)
离宫吊月,
○○●●(句)
别有伤心无数。
⊙●○○○▲(协仄韵)
豳诗漫与,
○○●▲(协仄韵)
笑篱落呼灯,
●⊙●○○(句)
世间儿女。
●○○▲(协仄韵)
写入琴丝,
●●○○(豆)
一声声更苦。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61-70)
--------------------------------------------------------------------------------

目 次
六一 沁园春 陆游
六二 醉太平 刘过
六三 喜迁莺 吴礼之
六四 双双燕 史达祖
六五 换巢鸾凤 史达祖
六六 瑞鹤仙 史达祖
六七 风入松 吴文英
六八 一翦梅 蒋捷
六九 永遇乐 蒋捷
七十 瑶台聚八仙 张炎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一、沁园春.有感 陆游
〔题考〕 【后汉书 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后沿以“沁圜”为公主第宅之代词,多见于唐人诗文。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诗:“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储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诗:“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吴颂【代郭令公谢男尚主表】:“门开鲁馆,地列沁园。”本调﹝沁园春﹞。当创始于初唐,且出自侯门,可知也。万氏亦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又本调亦名﹝寿星明﹞。另有﹝花发沁园春﹞与本调无涉。
〔作法〕 本谓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而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
孤鹤归来,
○●○○(句)
再过辽天,
●●○○(句)
换尽旧人。
⊙⊙●△(平韵)
念累累枯冢,
●⊙○⊙●(句)
茫茫梦境,
⊙○⊙●(句)
王侯蝼蚁,
⊙○⊙●(句)
毕竟成尘。
⊙●○△(协平韵)
载酒园林,
⊙●○○(句)
寻花巷陌,
⊙○⊙●(句)
当日何曾轻负春。
⊙●○○○●△(协平韵)
流年改,
○○●(句)
叹围腰带剩,
●○○●●(句)
点鬓霜新。
●●○△(协平韵)

交亲,
○△(协平韵)
散落如云。
●●○△(协平韵)
又岂料而今余此身。
●⊙●○○○●△(协平韵)
幸眼明身健,
●⊙○⊙●(句)
茶甘饭软,
⊙○⊙●(句)
非惟我老,
⊙○⊙●(句)
更有人贫。
⊙●○△(协平韵)
躲尽危机,
⊙●○○(句)
消残壮志,
⊙○●●(句)
短艇湖中闲采蓴。
⊙●○○○●△(协平韵)
吾何恨,
○○●(句)
有渔翁共醉,
●○○●●(句)
溪友为邻。
⊙●○△(协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4-6-7 18:0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