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0|回复: 10

气功、禅、佛法与人生【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气功”二字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



近年来,我研究气功,实际上“气功”二字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当我们现在说气功时,它的内涵早已超出了一般人们所说的“练功健身”的范畴。

一般说气功,是健身,是延年益寿。每日修炼,或静功,或动功,或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那么起码在这段时间里,你的心态比较平静,比在白天经常可能陷入的那种焦躁、嫉妒、烦恼、仇恨的心态好。气功的门派很多,各种门派有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说法,静也好,动也好,都是一种方便法门,从而达到气血畅通,心态宁静。

我所研究的气功,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我不会给人看病,也很少与人谈如何看病,我只是讲自己的体会。你听懂了,思想通了,心情舒畅了,你的大病也可能变成小病,小病也可能变成没病。

你生了病,气功师为你治好了,过一阵,你可能还会再病,为什么?因为治得了身,治不了心。也即过去有一种说法,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大家都读过《红楼梦》,里面的苏州姑娘林黛玉,十几岁抑郁而死。她为什么会生病?她的病难道是任何药都不能治好的吗?是任何一位气功师发功也治不好的吗?不能。

同样,我们许多人生病,原因不在身体,而在心理。你有那么多执著,那么多焦灼,那么多嫉妒,那么多仇恨,那么多想不开,那么多放不下,你怎么不病呢?你病了,又怎么能好呢?这时,也许一位老师并不需要给你发功,也不需要让你吃药,只是给你讲人生的道理,讲放下执著,讲与人为善,你的心病去了,病也可能就好了。

那么,这里所讲的气功,就是高层次的气功,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即所谓“悟性”。

大家修炼气功,要讲究悟性,要追求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一宗化万法,万法又归宗



所以,真正的气功师父,真正的高功夫师,他面对一个学生,在一天,一个时刻,一个地点,只能说一句话,这叫因人、因时、因地。

一个老太太,没有文化,身体不好,家中有许多烦恼的事情。你对她讲很高深的理论,讲佛经,讲《道德经》,她听不懂;你给她讲复杂的气功修炼方法,她还是不懂。这都叫不当机。这时,你告诉她,大娘,您就念阿弥陀佛吧。您一念阿弥陀佛就有人保佑您。她相信了。她什么也没干,就念这几个字,很专心地念,结果身体好了,心态也好了,安静了。对这位老太太用这个方法,乃为方便,乃为当机,乃为这个师父说话正确。

一个知识分子,受过正规的现代科学教育,他有许多执著,有许多迷失,他来请教你,你对他讲念阿弥陀佛,他会联想起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他不会相信,阿弥陀佛就不会对他起作用,此乃为不当机。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你对他讲宇宙的奥秘,讲超越三维空间以外的世界,讲为什么达到那个境界的人能够看到我们在这个境界中看不到的东西,你这样讲着,突然,你讲的某一句话与他的思想契机相合,他的世界观、他的人生观发生了一点变化。那么,你的这种方法,乃为善巧方便。

有一句成语,叫“万法归宗”。这本来是佛家的一个用语。中国的佛教有很多宗,有净土宗、天台宗、贤首宗、法性宗、法相宗、密宗、律宗、禅宗。它们之间有差别吗?有差别。但本质是相通的。这就叫万法归宗。

仅就气功修炼而言,也有一个万法归宗的问题。首先是一宗化万法。我们的气功有许多门派,有许多功法,各有优长,不要互相排斥。同时深入下去,在本质上又都是相通的。不同的人适应不同的功法,人们通过对不同功法的修炼,找到了那个共同的“宗”,此乃为“得法”。

一宗化万法,万法又归宗,对其中的奥妙,要体会再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开悟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显出悟性



许多人很想开悟,想彻悟。有的人一开口,满嘴的禅机妙语,但他自己活得却利欲熏心,又想去升官,又想去发财,又想坑害人,还想装洋蒜,还想开悟。这样的人,不要相信他。一个人修炼、修禅,别的不说,起码要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你的悟性。

了脱生死,看来是句很简单的话,其实包含着许多深刻的东西。连生死都置之度外了,你还会执著于什么?你还会恐惧吗?你还会有贪婪吗?不会的。

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自己的梦,《心经》中讲“远离颠倒梦想”,什么叫“颠倒梦想”?对此可以有多种理解,这里不谈。只问问自己,你能做到不做噩梦吗?试一试,你能做到什么梦都不做吗?很难。《心经》中还讲“无挂碍故无有恐怖”,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做过亏心事的人,那些一天到晚紧张不安的人,你的梦中必然常现险象和凶象;你有很多的贪欲,很多的执著,你的梦境必然不会安稳,你心有挂碍嘛。带着这样的心境,如果到了生死关头的一刹那,灵魂的去向会非常痛苦。那么,当你把一切的执著都放下时,当你真正地做到了脱生死时,你就会达到或接近“究竟涅槃”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发宏愿,还要有明师指导



禅宗历史上有一段著名的公案,讲禅宗一祖达摩为二祖开悟的故事。

禅宗二祖慧可到少林寺拜师,达摩“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慧可叹道:“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又何人?”于是,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上下了大雨雪,慧可在雨雪中坚立不动,到早晨积雪过膝。达摩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慧可流泪诉说,请求达摩为他开悟。

达摩回答:“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达摩在这里对慧可讲,求道开悟的人,要行不能行之事,忍不能忍之情,以小德小智而想得大智慧,只会劳而无功。慧可听到达摩的教诲,“潜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问:“你想求什么?”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曰:“我与汝安心竟。”慧可言下大悟。

关于这个公案,我目前所看到的有关禅学的书都未解释清楚。当慧可求达摩为他安心时,达摩对他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慧可沉思良久,说:找不到心。达摩此时说:我已为你安好了。达摩是怎样把慧可的心安好了呢?怎么一句话慧可就开悟了呢?这里的奥妙是凭想能想明白的吗?凭语言能说明白的吗?凭读书能读明白的吗?要体会。

把这个奥妙想明白了,就会明白许多禅的道理。

我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去断自己的胳膊。可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人们总觉得一个人开悟很容易,看禅宗历史上的许多公案,无非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就开悟了。没有那么容易!你首先要想想一个人开悟之前干什么去了。当慧可用利刃自断其臂时,表现了他在追求真理时多么大的决心,用佛教的语言讲,此乃为“宏愿”。没有如此大的宏愿,谈什么开悟!你一天到晚利欲熏心,私心杂念一大堆,还想着开悟,谁供着你当佛爷?你要开悟,从先天来讲,你有没有慧根,从后天来讲,你此生都干了些什么?这些都没有,侈谈开悟,开在何处,悟在哪里?明白这个,才有奥妙。当达摩说,把心拿来,这叫体会。慧可沉默良久,在那个“良久”中,慧可在干什么?要靠自己去体会。

光有那个宏愿,没有达摩,为什么也不能开悟?这又是一个奥妙,请大家思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放下心来,便是真悟



人生是个自然的事情。禅讲善巧方便,也是要自然。

什么叫处世自然?就人生的一般意义讲,用禅的语言,说得再方便一点,再容易一点,就是对生活取自然态。什么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拿不起,放不下,就不自然。就好像一定要求你单腿站立,该躺时不躺,该坐时不坐,是很累的。要求你单腿站立,时间不用长,只二十四小时,你一想就会害怕;如果这样站一生,我看你宁可不活了。这好像是个笑话,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是多么的不自然。有那么多的执著,有那么多的欲望,有那么多的烦恼,我们的那颗心常常比单腿直立还累。为什么不能两条腿落地,为什么不能踏踏实实地用屁股坐在椅子上,为什么不能让整个身体都躺在床上呢?

所谓“放下心来,便是真悟”。

真正放下心来,不是很容易的。考大学了,考得上考不上,放不下;大学毕业了,分配工作如何放不下;家里分房子,分得好不好,放不下;调工资了,调得上调不上,放不下。所有这些东西你都放不下,都执著,你怎么会有自然态呢?

朋友们可以想一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劳累、多少支出、多少烦恼是必要的,是不能回避的;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许许多多的时光就在一些毫无价值的牵挂中被损害了。当你看见一个人单腿在马路上直立时,你会觉得可笑,会觉得他累,会认为他没有“悟性”,然而,这种放不下的心态比一条腿站立还不自然,还累。许多人讲彻悟,讲禅悟,说得方便一点,简单一点,善巧一点,就是人生要取自然态;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话,就是“道法自然”;用禅的语言就是“随心自在,任意纵横”。

再通俗一点,就是心地清静,安安详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做你该做的事情,不做你不该做的事情



我们讲了,生活要取自然态,并非指不生活了,并非说你饭也不吃了,觉也不睡了。这不叫放得下,这乃为另一种执著。

以为所谓放得下就是什么都不干了,不对,那是猪的生活。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做你该做的事情,不做你不该做的事情。这件事情该你做,你做了,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好像你走在街上,一个小孩在路上滑倒了,你说你无牵无挂,装做没看见走过去了,你能够安心吗?这时,你上去把孩子扶起来,乃为最自然的事情。你不做才是不自然。亲人重病,你说我放得下,不闻不问,这叫什么放得下?这是推卸责任,是最大的不自然。

什么叫不做不该做的事情?首先是不做坏事。但这还远远不够。比如一个人本来数学很好,但非要当作家,这件事不该他做,他硬要做,费了半天劲做不成,还伤了自己。这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李宁的体操世界第一,但你一定要他去跳高,肯定不适合,也不会出成绩。同样,让朱建华练体操也不合适。这种显而易见的例子一看就很明白。但生活中许多人都在犯这种错误,勉强自己做不该做的、不能做的事情。勉强的结果,事情做不成,自己还要受伤害。

对于自己该做的事,也不要推卸。该做的事情不做,不会安心的。我在书里引用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无为无不为”,有人问,既然无为,就不需要做事了。他已经可以做到无为了,但不知怎样才能“无不为”?

这样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无为是一种高境界,是放下一切执著的境界,并非什么事都不做。刚出生的婴儿还会吃奶,还会啼哭,何况一个成年人?当你放下一切执著之念,才能做到本心清静,才能做到真正“有为”。所谓什么事都不做的境界还要修炼吗?不需要修炼的。

那么,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情呢?首先是从道德上讲,不应该做的你做了,会非常不安,这是不该做的事;其次,有些事从历史的安排上就不该你做,你硬要做,费了很大的力,还是做不成,这也是不该做的。

人们经常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浪费了精力。好比我们外出坐公共汽车,当我们上车以后,路上交通很拥挤。这时,有的人就开始沉不住气了,长吁短叹,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看看窗外,只怕会耽误了自己要做的事。其实你着急也罢,不着急也罢,车照样该怎样走就怎样走,你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不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你已经做了你该做的事,你按计划上了车,至于车是否误点,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这种累,就属于多余支出。

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一生有多少事是应该做的,有价值的;有多少事是不该做的,是毫无意义的。只有你真正认清了哪些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毫无价值的,你才能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在那些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上“无不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成佛重在开悟



真理必须讲究当机。你说你是真理,但你讲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听,没有一个人受影响,你的所谓“真理”是没有用的。佛教讲不“妄言”。并不是说谎才是妄言,你说出的话不当机,不起作用,也叫妄言。

就现代人来说,还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发现真理。

有些人说修炼就要去深山老林,说世俗的社会太喧哗,太烦恼,太热闹。我并不反对有些人出家,宗教信仰是人的自由。你信仰宗教也好,不信仰宗教也好,坦率说,如果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这种真正的东西,即使身居古刹,你还是修不成。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关键是善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人生的真理。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做的事情。

坦率说,即使是释迦牟尼那样伟大的人,在今天也不会采取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方式。

许多人追求佛法的真谛,佛是什么?佛就是智慧嘛!佛就是智者,就是开悟之人嘛!你开悟了,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成佛,你不开悟,你就是念一辈子经也没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凡是咬咬牙才能下的决心都不是好的决心



有人问,我每天上班,可不可以辞去公职,整个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那么,我告诉你,这个问题要你自己来回答。当你这样问我的时候,表明你还在犹豫,还下不了决心,你内心还在矛盾。你说只要咬咬牙,还是可以下得了决心的。你还有许多牵挂,你可能已经结婚了,你可能有了孩子,你还需要赡养父母,另外,你决心投身于气功事业的研究,你靠什么生活?当所有这些实际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你怎么能下得了决心呢?你来问我,我又怎么能帮助你下决心呢?

我以为,凡是咬咬牙才能下的决心都不是好决心,都不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强扭的瓜不甜,瓜长在蔓上,必须用刀才能砍下来的瓜不是好瓜。

这是个再普通不过道理,但真正做到并不是很容易。

说得透彻一点,就是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取自然态。说一个笑话,就好像一件旧衣服,你已经不大愿意穿了,但扔掉又感到有点可惜,舍不得,放到簸箕里又拿出来。那好,你就再穿两天。这天早晨一穿,“嘶”的一声,衣服扯了个大口子,不能再穿了,你痛痛快快地就把它扔了。你会很高兴地拿出一件新衣服来穿。这个选择就很好。这乃为自然。

相反,你怀着非常矛盾的心理去做一件事,勉强自己下决心,这个决心一般不会好。就像年轻人恋爱,结婚的时候又有些不心甘情愿,对对方不大满意,婚后很难美满。因为人的不安心理常常是由于已经预感到一些东西,只是理智一时还难以理清。人为地掩盖,早晚还会暴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 以微笑和善良之心面对人生



我认识一个女孩,二十五岁,是个售货员,非常善良的样子。她告诉我:三年前,她听人介绍,得大智慧要多读佛经。于是,她开始读佛经。她的文化程度不高,读经读得很刻苦。她说:我读来读去,总是读不懂佛经的意思,越读越糊涂。别人都说我傻了。很苦恼。

我对她说,你现在可以不那么多地读佛经了,我甚至可以非常绝对地说,你可以不读佛经了。从今以后,你可以一字不读。我问她:你首先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当你每天走出家门时,能清清楚楚地看见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然后,你对自己微笑;当你站在柜台上的时候,你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用微笑与每个人对话。你用愉快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让对方高兴,自己也高兴。这时,你会感到自己心地善良,感到自己与人为善。你会体验到这种心态。对你来讲,做到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你本来是个很善良的姑娘,我能看出来。

听到我这些话,这个姑娘哭了。我对她说:一个人有悟性,可以有多种方法,慧能一字不识,他没有读过佛经,他听别人念,同样领会了佛法的真谛,成了一位大智慧之人。你为什么一定要读呢?不一定要读的。

现在,希望你做一件事,你会微笑吗?她微笑了。

我接着对她说:这样读佛经,叫魔。什么叫魔?魔就是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境界。什么是佛呢?佛就是智慧,懂吗?你读经读成这样,越读越糊涂,释迦牟尼知道了,就会想起他圆寂前的那句话了:谁说我转过法轮,谁就是谤佛。你一定不要陷入文字相。

我告诉她,这些话对别人不一定正确,但对她适用。对于她来说,以一颗善良之心面对人生乃是最大的悟性。我说:你会比一般人都善良,别人做不到的善良,你能做到。当你以善良之心面对他人时,你会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感觉。那是许多人体验不到的东西。那乃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当你把自己这种独有的体验告诉别人时,你乃为智者。这样,逐渐地,你变得聪明了。当你看到别人的执著时,你会感到那是多么地愚昧,多么地累。你会不断地把自己的体验想方设法感染给他人,不一定是说话,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言语,都可能感染他人。这时,你不仅可以自助,还可以帮助他人。

这样,你从善良之心开始,达到开悟的境界。你会发现,你不仅不比一般人糊涂,还可能比许多人更聪明,还能看清他人的许多不明白之处。这是很幸福的。

我说,你读了三年佛,越读越糊涂,心态不好,这都叫魔境。魔境是广义的,错误的东西都是魔境。智慧的东西,符合真理的东西,寻到本心的境界乃为佛。也许你在有些事情上还很糊涂,那不要紧,只要在这一瞬间有灵感,感觉正确,此一刻乃为佛性。所以说佛性人人有,茶人人喝过,我们修炼并不是为了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修炼是为了寻找到那些被自己埋藏的东西。

生活要自自然然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告诉她,如果将来我们还有机会见面,我希望她不要再眼泪汪汪地来见我。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因时、因地、因人解决自己和他人的问题。如果执著于一种想法,都是迷失。万事要靠好的感觉。感觉这件事不该做,做了效果不会好。

一个人私心杂念太重感觉就不会好,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5 18:5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