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开始回升,四月底终于有了春天的模样。柳树似乎在一夜间绿了枝条,小草拥挤着东张西望,嫩黄的迎春花也忙着赶来装点小城一角。菜市场的摊主们撤掉了简易塑料棚,那是冬天为了御寒临时搭建起来的,这样方便了我们这些买菜人,在路边一走一过,只需眼睛一扫,便可清楚摊位上是否有自己需要的蔬菜。
昨天发现市场上多了一道风景。几乎每家摊位前都摆放一个大铝盆,里面好象泡着什么,偶尔还有女摊主坐在旁边一边择一边往里放,盆前围着几位主妇,我也好奇围上去。原来,女摊主在择蒲公英,将枯叶子去掉,鲜嫩部分放进水盆里,这样可以保持水分,免得被太阳晒蔫。显然,这几位主妇都是生在城里长在城里的人,唧唧喳喳地询问着这是什么,如何吃等问题。我随口问一句:婆婆丁怎么卖?摊主抬头看看我,说:五块钱一斤。
五块钱一斤,连汤带水,也就一把,太贵了,如是想着离开摊位,但对蒲公英的记忆却回到了儿童时代。
生在70年代初,家家穷得叮当作响,父亲每月29块5的工资仅仅能糊口,而我们姐妹的笔本费用就指望母亲养鸡养猪卖钱来填补,因此,我和姐姐对小鸡小猪格外用心。从春天冰河开化,到秋天树叶枯黄,只要地里有婆婆丁的幼苗,就会留下我和姐姐的足迹,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野菜,只要鸡吃的,我们都挖回家。
每天放学回家先要看看鸡窝里有几个蛋,乐呵呵地拣起来放进葫芦头,偶尔发现母亲煮给弟弟,就会心疼得不得了,狠狠地剜他一眼。拣鸡蛋,对于我来说,是很得意的事。然后,与姐姐一起拿上篮子和铲子走出家门,继续去挖婆婆丁。那时很佩服姐姐,好象她事先视察好一样,总能找到婆婆丁比较多的田埂地头。挖婆婆丁最好的季节是四月初,嫩嫩的,绿绿的,锯齿儿一样的叶子贴着地面慢慢伸展,为了不让叶子散落,挖时需铲入地里切断它的根须,这时在切口处有白色浆汁渗出来,姐姐说是婆婆丁的血。随着季节的深入,婆婆丁也一天老于一天,夏中,婆婆丁开始长花苞,开出黄色不起眼的小花,尽管它老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和姐姐每天的“功课”,相反,我们还很感激它的花朵,因为只要远远地看到一片黄色,我俩就会兴奋地跑过去。夏末,婆婆丁真的老了,黄色小花成熟成一团团绒球,在轻风中飞舞着,飘摇着,漫无目的的把种子播种。每在这个季节,我和姐姐总要在地里玩上一会,每人拿起一团婆婆丁的绒球,放在嘴边,用力一吹,看谁吹起的种子飞的高,飞的远,而我们会忘情地追着飞起的种子跑,笑声与快乐也紧随身后。
而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讲究养生,对入口的食品要求绿色有机。野菜生长在田野,不施肥,不喷药,成了人们公认的绿色食品,所以人们越来越青睐野菜。城里人开着小车到乡下挖野菜,乡下人大包小包带着野菜进城走亲访友,吃野菜成了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有时想想很好笑,曾经喂猪喂鸡的植物却能登堂入室,在名厨手中脱胎换骨,成为席间佳肴。
我也随着潮流学会了吃野菜,吃婆婆丁,但很少花钱去买。每年的五一假期都要回娘家,与弟妹和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去弄野菜,现在比儿时认识的野菜品种多了许多,每次从地里回来,母亲都会把挖回的野菜择干净,洗干净,用开水焯好,攥成团团,等我返秦时装进食品袋,放进冰箱。
又该五一放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