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65|回复: 21

[首发] 人在旅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忘不了的是奶奶的疼爱
   1967年,我出生在陇东地区一个偏僻的小镇――安口镇。安口镇素有“陇东重镇”之称,是甘肃的四大古镇之一。那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镇子上没有大的工业,只是一些落后的手工业作坊。安口镇位于华亭县东南部,东邻崇信县,北接平凉市,南与陕西省相望。安口镇是明朝“陇上窑”所在地。宣统二年(1910)年,废里甲,立村镇,曾名为安口窑、窑头镇,红山镇。陶瓷、煤炭作为小镇上可以卖到外地的物产以外,可以说别的再一无所有了。据说,小镇上的陶瓷作坊,可以追溯到清代,素有“安口”窑之称,据说,“安口”一词的由来是,由于小镇上的人大多是逃荒来的,所以当地许多人来自五湖四海,“安口”取之“安家落户”之意。听父亲讲,50年代中期,他也是逃荒来到安口的。那时父亲只有十二、三岁样子,为了生存,父亲跟随老舅从陕西宝鸡步行到安口,当时由于步行走得很累,只好在安口歇歇脚,没想到,这一歇,竟在安口窑落户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小镇上煤矿很多,那堆积如山的黑煤堆,由于交通闭塞,许多煤运不出,煤炭由于长年堆压,不远处的煤堆上,飘着淡淡的清烟,煤堆起火又自燃了。这很令人感到可惜。
    听母亲说,要不是奶奶的固执,我兴许被计划掉了。作为家庭成员第五位的我,在文革的初期,来到了人世。我出生后的不久,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我便被送回到河南济源老家,由年迈的奶奶照看抚养。
在河南农村,和我在一起玩耍的还有叔的三个孩子,他们是老大军平、老二卫东和老三军卫。在四个孩子当中,要数我最调皮。也许是由于我的捣蛋和顽皮,在四个孩子当中,奶奶最疼爱我。每次作错事,我都会侥幸逃脱。因为有奶奶的“保驾”,挨打的事也只有他们留给他们了。
奶奶是个小脚老太,我不知道年迈的奶奶年轻的时候也曾裹过脚。那个时候,给我的印象是,凡是作奶奶的可能都是走起路来迈着八字的小脚老太。后来,我明白了那是旧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迫。
记忆中的奶奶特象电影《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奶奶。奶奶微笑的时候,眼睛总会迷起一条缝,那模样和电影中的嘎子奶奶真是一模一样。许多年过去了,奶奶的笑容令我今生永远难忘。记得有一次,和奶奶去邻居家串门,刚进院门,头顶上方悬掉着的石榴吸引了我。我哭着、闹着非要摘下那颗石榴,在一旁说话的奶奶见我哭的很伤心,在征得邻居家的同意后,伸手摘下那颗还泛着清的石榴。拿到石榴,我如获至宝,刚才还是“大雨倾盆”的我,顷刻间,已是“雨过天晴”。
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总是那样的快乐。记得那时,叔叔在安阳市有工作,一连好多天都忙的不着家,地里的农活全靠婶婶去料理。白天,家中没人,我们跟着奶奶串东家、游西家。或者跟奶奶去附近的田地里,去挖一种带有甜味的草根来吃。草根很甜,就象是吃甘蔗一般。至今,我已记不清那种可以吃的植物,叫什么名了。遇到兴致高的时候,趁着奶奶不在家的间隙,我和叔的几个孩子会下河摸鱼,或者去附近的小火车道的铁轨上玩耍。
老家的小火车比现今的火车要小,属于窄轨火车。就象桂系军阀阎锡山在山西境内建造的窄轨火车一样,但火车头的汽笛声却丝毫也不逊色。天气晴好的日子,爬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远远的看着小火车呼啸而过,这个时候,我们会很快的冲向铁轨,用耳朵紧挨铁轨,听火车远去的声音。那种高兴劲甭提有多高兴。
在老家的日子,最难熬的要数黑夜。那时,老家农村已通电。一到夜晚,田间的赖蛤蟆争先恐后的“呱”、“呱”、“呱”的叫个不停,各种昆虫开始了“歌喉”大赛,小村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黑夜降临,奶奶用不起电,况且那时的电灯泡电压很低。偶尔见奶奶点亮灯泡,那燃亮的灯丝也是红红的,使人很不习惯。所以大多数的时间,奶奶用的是煤油灯。昏暗的油灯下,常看到奶奶哄我睡觉时的情景,那眼神令我终身难忘。
老家农村的冬季异常寒冷。一到冬季,夜晚陪伴我的是奶奶,还有那个难以忘怀的大铜壶。铜壶不很大,金光闪闪的,看样子,铜壶是有些年份了。睡觉前,向铜壶里装满热水,捂在冰冷的脚下,一股热流顿时溢满全身。有时,一觉醒来,我吓的直哭,奶奶知道我做恶梦了,又会回到炕头,盘起双脚,笑咪咪的唱着童年的歌谣,哄我进入梦乡。
在老家,遇到市场上有集的日子,我们会早早起床,跟随着奶奶集市上去赶集。集市上摆放的大都是一些手工艺作品和土产品,也有胡辣汤、麻糖和牛肉丸子等一些小吃。那时的农村生活很苦,能吃饱肚子,已经是很不错了。跟着奶奶去赶集,我少不了要解解馋隐。看着诱人的胡辣汤,闻着飘着肉香味的丸子,我馋得只流口水。和奶奶在集市上转了好半天,只见奶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手绢,从手绢里仔细找出几枚分币,然后交给商贩。这个时候,我终于可以吃到连做梦都想吃到的牛肉丸子。让我得意的是,在盛满丸子汤的碗中,我的丸子数量总会比叔的三个孩子的多。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在老家时间已快3年了。3年来,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开心、快乐。那段日子,我竟忘记了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和母亲。1974年夏天,一名陌生的“阿姨”走进了院门。想不到的是,她竟是接我回家的母亲。我生来喜欢坐火车,尤其是听火车“呜”、“呜”的汽笛声。那天,奶奶和平常一样,轻声唤我起床。吃罢早饭,奶奶送我去火车站。看到站台上停靠的一列列火车,我高兴的手舞足蹈。那一刻,我真想飞进火车的车厢里。没想到的是,我竟真的坐进了火车。令我不明白的是,奶奶竟在车厢外暗暗的流泪,我使劲向奶奶挥手,可奶奶还是一动不动的站着。列车徐徐开动了,我急了,用力挣开母亲,使劲用手敲打着车窗,可奶奶还是不应,我嚎啕大哭。不知列车驶出了多远,伤心的我还在嘈杂的车厢里抽泣着……
许多年以后,奶奶走了。那时,我已上学。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学习紧张,我没能随父亲回老家看上奶奶最后一眼。
记得在老家,我最怕屋里放着的那口大红棺材。一到夜晚,睡梦中惊醒,一看到眼前的那口大红棺材时,我就惊恐万分。这个时候,坐在炕头上的奶奶笑着说:“那是奶奶的屋子。不怕、不怕。奶奶走了以后,那个黑屋就是奶奶的住处”。望着和蔼可亲的奶奶,我笑着说:“奶奶,你住那黑屋,里面又黑又小,你不闷吗”?奶奶摇着头说:“不闷、不闷”。几年后,奶奶真的走了。那时的我,总这样想,奶奶肯定是走进了那“黑屋”。但我知道,奶奶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这辈子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牵挂你的人 + 50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龄前――我调皮、捣蛋,是个顽皮的孩子
从老家回来,我还是那么调皮,是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我一口乡音很浓的河南话,使人听起来很费劲。也难怪院子里的孩子们不愿和我在一起玩耍,原来是他们听不懂我的河南话。一次,在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当中,我俩不知为什么发生了争吵,于是,伙伴在前面跑,我在后面紧追。眼看伙伴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伙伴却一溜烟跑进了他家,我急中生智,立即抓起地上的一把泥土,举手扔进伙伴家正在煮稀饭的锅中。这件事已过去好多年了,逢年过节,一家人团圆,当家人提及此事,在似乎朦胧的记忆中,我为当时的举动,真感到滑稽好笑。
很快,因为我的调皮、捣蛋,我被送进了厂里的幼儿园。在那里,我受到了幼儿园阿姨最严格的管束。以前,还是桀傲不训的我,此刻,却温顺的象只小绵羊。
那个年代,幼儿园的设施,很简陋。转转椅、秋千、滑滑梯和一架旧钢琴是园子里的全部家当。在园子里,我们一天的任务似乎只有玩耍和睡觉,偶尔也有音乐课和文化课。认字、写字,我们在从幼儿园阿姨老师那里接受着最简单的启蒙教育。
人,最快乐的要属上学前的那段时光。那段日子,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在幼儿园的那段日子不是很长。很快,我到了上学的年龄。那时,已满八岁的我,象姐姐、哥哥一样,高高兴兴的背起了书包,跨进了学校的大门。
1975年7月,我上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皇河――我童年的摇篮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是的,萦绕在耳际的这首熟悉的歌曲,是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电影《上甘岭》中演唱的主题歌,歌名叫《我的祖国》。听着那首好听的歌曲,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玉皇河,我儿时的乐园。它没有黄河的雄伟,更没有长江的豪迈。但在远去的童年,却是我常去的地方。虽然许多年过去了,但那条曲折蜿蜒的玉皇河时常会飘进我的梦乡。
玉皇河位于甘肃省安口镇境内,发源于关山牧场。小的时候,只知道它从很远的关山牧场流出。关山牧场什么样,我至今也没去过。儿时的记忆里,小河蜿蜒曲折,连绵数十里从华亭县城奔腾而下。玉皇河穿越安口镇全境,河面不大,大多数季节里,河水清澈见底。在河水缓冲地带,可见到成群的小鱼在游动。这个地方的河水有齐腰深,也往往是我们下河游泳的好去处。很快,一年一度的暑假不期而至,在酷热难耐的季节里,我们这些儿时的伙伴会成群结伴上山、下河。玩累了,会躺在小河边的杨树林里乘凉、歇息。有时一觉醒来,忽感饥饿难耐,这个时候,我们会从树上抓来一种叫“天牛”的害虫,烧熟了充饥。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东西是否可以吃,现在回想起来,真为当时的举动感到害怕。7、8月间,小镇的天气异常炎热,这个时候也往往是玉皇河的洪水季节。平时看似温柔善良的玉皇河,在一场暴雨过后却变得桀傲不训,肆虐的洪水象一头猛兽一样,吞噬着庄稼和生灵。一场洪水过后,我们被父母告知,昨天的洪水又卷走了几个小孩……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偶尔违抗父令,趁着父母上班的间隙,偷着去小河边玩耍、嬉戏。这样的日子,一直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进入冬季,小河的河面开始封冻。仔细听,依然可见听到冰面下潺潺流动的河水。隆冬的季节里,小镇万里雪飘,在银妆素裹的世界里,玉皇河的河面上,又成了天然的溜冰场。在这个天然的滑冰场里,我学会了滑冰,虽然我现在的滑冰技术很一般,但在玉皇河的两岸,留下了我童年许多难忘的笑声……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河西的一家单位工作。久居河西,戈壁滩上的干燥、酷热,使我常想起儿时的那条小河,玉皇河也时常会飘进我甜蜜的梦乡。邓丽君演唱的那首“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冈,依偎着小村庄,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啊问故乡……”,也时常会萦绕在耳际。成家以后,曾回家探亲过好几回。每次回家,我都要亲眼去看看我童年的摇篮――玉皇河。有了女儿以后,我时常会在女儿面前自豪的炫耀起我儿时的那条小河。小河依着山脚静静的流淌,多么清澈、多么幽静;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
1996年夏季回家探亲,4岁的女儿说什么都要去看看我儿时的那条小河。带着兴奋和激动,我们一家三口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小河边。奇怪的是,小河已无了踪影,哪有什么小鱼,连飞鸟也少得可怜;河两边杂草丛生,不远处,几个臭水坑散发着呛人的异味,令人无法靠近。“爸爸”,在一旁的女儿驽着嘴说:“这就是你说的那条小河?”……面对女儿失望的眼神,我无言以对……。带着遗憾和失落我闷闷不乐的回到了家中。
许多年过去了,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变成一个大姑娘了。我想女儿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她应该理解当时爸爸的尴尬。“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冈,依偎着小村庄,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看来,我是无法弥补女儿心中的缺憾了,也不可能在女儿面前,圆我童年的梦想了。
我想说的是,远去的玉皇河,您还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我贪玩。学习成绩一般,不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我就读的小学是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我在校的时候,学校名叫“东方红小学”,现在学校已更名为“安口镇小学”。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是个秋季。那时,哥哥已小学毕业,上附近的初中。我上学的头一天,小镇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让人很惬意。踏着泥泞的小路,在母亲的陪护下,我兴高采烈的走进了学校。踏进教室的那一刻,霎时,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孤单。望着远去的母亲,我胆怯的走进了教室。
简陋的教室里,摆放着几张陈旧的长桌和长凳,墙壁上贴着几幅宣传画。记得,班主任老师是个姓丁的女老师,回民。她个头不高,一头肩发,讲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她的儿子刘伟与我同班,胖胖乎乎的,一脸霸气。也许是仗着老妈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他的言谈举止总是那样的盛气懔人,让人难以接近。终于有一天,我与他的“战争”爆发了。一天,下课铃声响起,我很快冲出了教室,没想到这一出,竟惹恼了前排就坐的刘伟同学。只见他快步走上前来,指着我的鼻尖,恶狠狠的说:“哪来的臭小子,这么嚣张?”,我被他突如其来的呵斥声激怒了。很快我俩厮打在一起。由于我身体瘦小,还没摔几下,我便被他按倒在地,我爬在地上“呜”、“呜”,的哭了起来。第二天,我说什么也不愿再上学了。后来,在母亲的护送下,我终于又回到了学校。那天,我得知,刘伟同学被他的妈妈罚站了。
好容易熬到放暑假。假期里,我们这群院子里的“野孩子”,又可以约在一起,瞒着大人,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鱼了。每逢这样的时候,心情总是格外的舒畅。
小镇四面环山。我居住电厂的家属院背后,有座海拔约100多米高的山峰,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红旗山”。与“红旗山”相对,对面的那座山峰,叫“宝鸡山”。取名“宝鸡山”的来意,是因为那座山上有通往陕西宝鸡的公路。许多年前,父亲可能就是沿着山上的那条公路步行到安口的。
“红旗山”下,有条昼夜奔流不息的小河,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玉皇河。淌过齐腰深的小河,河对面就是葱绿的“红旗山”了。“红旗山”的山顶上,有座土筑的小炮楼。炮楼四周是当年打仗时遗留下的战壕。在炮楼下方陡峭的悬崖壁上,有几个山洞。据大一点的孩子讲,炮楼、战壕、山洞是当年马步芳的部队遗留下的。为了证明大一点的孩子说的是真的,大孩子把我引向半山腰上的一块巨石上。果然,在那块巨石上,大孩子指着石头上的一个洞说:“看!这就是当年战斗时留下的弹孔”。看着巨石上的弹痕,我认真地点了点头。山洞,在我童年的时候,曾爬进过一次。里面黑乎乎的,我很害怕。借着烛光,我仓促的进去,仓促的爬了出来,生怕里面有什么暗道、陷阱。
在炮楼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山丘。山丘的附近有个很大的野蜂窝。记得我第一次随大孩子上山的时候,土坯上已没有了野蜂,只留下许多数不清的蜂窝。有蜂窝的坯子土质很硬。记得,我们双方玩“土块仗”游戏的时候,硬土坯是我们手中最好的“子弹”。现在想来,真为当时的游戏感到可怕。万一没长眼的土块,打中同伴的头部,那我们可是哭都来不及了。幸好,每次这危险的游戏,只是身上的皮肉伤。
假期里,为了管好我们这群“野孩子”,以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在暑假到来之际,厂里工会组织我们参加夏令营。尽管夏令营的活动丰富多彩,但依旧不能满足我们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鱼的欲望。记得,夏令营组织一次爬山比赛,目的地就是我们常去爬的“红旗山”。遗憾的是,那次爬山比赛,我没有获得名次,自然没有拿到那“诱人”的奖品――一支圆珠笔。当看到同伴们拿着暂新的圆珠笔自豪的炫耀时,我伤心的哭了。
假期里有时间陪母亲去附近的粮站去买粮。每逢这样的日子,我快乐的象只小鸟,奔跳着坐到母亲借来的架子车上,母亲推着我,一路上又说又笑。母亲的笑容,让我终身难忘。那个时候,全家人一个月只有100多斤的口粮,清油一个月也只有1斤左右。平常也很难吃到大米,粮站有大米的日子,也只是逢年过节。为了节省清油,母亲做饭很少炒菜。所以,大多数的日子,盛在碗中的是糊糊面。糊糊面,河南人的饭,也许因为母亲是河南人的缘故。至今,我的饮食爱好,就是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糊糊面,就心满意足了。糊糊面好吃,令我想不明白的是,许多年以后,女儿竟也喜欢上了糊糊面。
70年代中期,全国的政治运动依然很浓厚。记得,我在校的时候,参加过植树、还给玉米施过肥、也帮过农民伯伯挖过土豆。虽然,我们的年龄只有8、9岁。那个时候,最流行的一句话叫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工厂里,父母工作也很辛苦。白天上班,晚上自带小板凳去会议室参加政治学习。记忆最深的是,父亲和母亲的胸前,经常佩带着毛主席像章。现在,翻开我儿时的照片,佩带毛主席像章的照片也还不少。看的出,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敬仰之情是很深厚的。工厂里,除了忙于工作之外,父母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挖梯田,修公路。那时,工地上的条件很艰苦,中午不能回家。渴了,喝口自带的白开水;饿了,啃口硬馒头。许多年过去了,当年和母亲上山修梯田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居住的大杂院里,有许多要好的伙伴。他们的小名有点土,叫狗蛋、蛋娃、黎明、小飞、建安等等。记得,我家门口附近有棵很粗的柳树。春季到来,柳树上常飞来“叽叽喳喳”的喜鹊,一听见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我会高兴的冲着母亲喊:“妈妈,喜鹊又来报喜来了”。大杂院里很是热闹,一到晚饭的时间,柳树下,席地而坐着许多小伙伴。虽然,那时的碗中很少有肉,但大家还是津津有味的吃着。就这样,我端着碗,四处游荡,从这家游到那家。
小时候,我嘴馋。一年当中,难得吃上几次肉。有时,馋极了,我会从父亲或母亲的工服口袋里翻找些分币。在上学途中,趁着旁边没人,我会用偷摸来的钱币偷买些零食。终于有一天,偷摸分币的事,被母亲发现了。这下可激怒了一向和蔼可亲的母亲。那天,母亲真的发火了,我被母亲狠狠的教训了一顿。记忆中,母亲很少生气。长这么大,这是母亲唯一的一次对我动手。事后,我低着头,哽咽着向母亲承认错误:“妈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敢了”。这件事过去好多年了,但给我的记忆很深,让我今生难忘。许多年以后,当我也为人之父以后,愈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
在那个年代里,母亲除了忙于家务之外,还要参加厂里的支农建设。所谓“支农”就是去厂里的自办农场蹲点劳动,母亲这一去就是半年多的时间。也不知从何时起,厂里的自办农场撤销了,母亲又回到了我的身边。而跟母亲去农场劳动的那段欢乐时光,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在那个年代里,母亲除了忙于家务之外,还要参加厂里的支农建设。所谓“支农”就是去厂里的自办农场蹲点劳动,母亲这一去就是半年多的时间。也不知从何时起,厂里的自办农场撤销了,母亲又回到了我的身边。而跟母亲去农场劳动的那段欢乐时光,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厂里的自办农场,距离我家有20多里地。每逢暑假,想母亲的时候,我敢一个人沿着那崎岖的山路,翻越过两座大山,去农场找母亲。那时,我仅有8、9岁。乡间的小路虽然崎岖,可山里的美景和野果深深的吸引了我。尤其是到了农场,可以吃到烤包米、葵花籽,还可以吃到带有甜味的玉米秸。山里头有好多野果,象“土李子”、“酸枣”、“棉李子”、“剪子”等等。一到秋季,“剪子”红遍了山野。摘一把“剪子”塞在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很好吃。在农场的那段日子,真可谓快乐无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一年级下半学期,我光荣的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能戴上红领巾,是那时我最大的愿望。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戴上了红领巾,我羡慕极了。
按照入少先队的要求,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多做好事,以此来赢得丁老师的表扬。心里却焦急的盼望着一年级下半学期入队名单中有我。因为,站在开会的队列当中,目睹着大哥哥、大姐姐们,给新入队的同学佩戴红领巾的场面,我的心情是格外的激动。梦想着总会有一天,我也会象大哥哥、大姐姐们走出队列,面带笑容的给新入队的同学戴上红领巾。一年级下半学期,在我的努力下,我入队了,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记得,刚戴上红领巾的头几天,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睡觉前,都舍不得解下胸前的红领巾。有几个晚上,我都是戴着红领巾一同进入梦乡……
上小学,我最怕过冬天。因为,那时的冬天,我的感觉是异常的寒冷。
冬季到来,学校里开始筹划着冬季取暖了。这个时候,学校会找人在教室的中央用泥巴糊起两个土炉子。接下来,剩下的事就是我们和煤砖了。
寒冷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我们被老师安排好值日的顺序。值日,不是简单的打扫教室,还要在上课之前生好炉子,保证教室里在上课之前没有大的烟雾。
论到我值日的那天,我会早早起床。在寒风凛冽的冬季里,我提上母亲提前为我准备好的小劈材和油毛毡来到学校。每次生炉子,我都呛的喘不过气来,可我明白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任何时候,都不能退缩。那段艰难的日子,永远都会留在我的记忆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后期,学校的教学秩序依然很乱
1975年的中国,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政治运动很多。记得,在每天早晨去学校的途中,只要稍加留神,都会发现一些醒目的大字报来。“打倒×××”、“打倒×××”……大字报告诉我,又有一批人被打倒了。
在校的时候,经常听到的英雄有雷锋、罗盛教,也有张铁生、还有黄帅。那个时候,只知道,张铁生是考试交了白卷的;而黄帅则是以坏出了名的。老师交代,只要学习张铁生、黄帅,别的不要多问。既然学校让学,就学了。向张铁山致敬,向黄帅看齐。在学校的日子,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许多义务劳动。记忆中,遇到暑假,我们也会象大人一样,手持旗杆,象模象样的行走在游行队伍的行列中。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姓石,也是个女老师,她个头高高的,对待教学很认真。二年级没多久,一代伟人毛主席与世长辞了。1976年9月9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黑暗的日子。举国哀痛,山河哭泣。和全国人民一样,我们也胸别小白花、臂缠黑纱,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了毛爷爷他老人家的追悼会。
临时的大礼堂里摆放着许多花圈,礼堂上空哀乐低回,许多人痛哭流泣,礼堂内是一片哭声。此情此景,我也禁不住“呜”、“呜”的哭了起来……
到农村劳动,接受锻炼,在我上小学期间有过好几回。记得去农村劳动,我种过树,抛过土豆,也给苞谷上过化肥。每次去农村劳动,我都认真对待。为此,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反动标语”事件,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响
1977年的某一天,我记不清了。一起“反动标语”事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许多年过去了,“反动标语”事件,当时给我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我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来。尤其是在那段政治味很浓的文革后期,出现“反动标语”事件,几经保卫部门调查,虽未上纲上线,但每次在接受公安部门调查时,那气氛足以使我胆战心惊。虽然“反动标语”不是我写的,但我成了写“反标”最大“嫌疑人”。因为,“反标”出现那天,我曾和几个伙伴在那堵墙下玩耍过,可就在我走后的不久,“反标”出现了。即刻,“反标”事件在全厂引起轩然大波。白天上学,学校里查;下午放学后,回到家里也查。那段日子,对我来说真是度日如年,我焦虑、困惑,害怕在别人面前提及此事。尽管,“反动标语”不是我写的,可我却在公安部门的调查中,依然说了慌。在后来接下来的调查中,结果不了了之。那次事件,给我的震动很大。学校每次集会,邀请警察叔叔给我们作报告,我都十分的恐惧。害怕警察叔叔在同学们面前提起此事。那时虽然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了解的不是很深,但对他老人家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我还是知道的。对他老人家的敬仰和爱慕之情,可以说还是很深厚的。时至今日,我敢说,“反标” 不是我写的。
“反标”事件,已过去好多年了,一想到这件事,心情总是那样的无法平静。偿若是在现在,也算不上什么大了的事,但在那个年代,真是惊心动魄的事,是天大的事。时过境迁,我却记忆犹新。“反标”事件留给我“耻辱”,一直延续到我高中毕业。那段时间,一想到自己那段历史上的“污点”,我都感到慌恐不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是放鞭炮
放鞭炮是我儿时的最大乐趣。那时,彷佛只有放鞭炮才是我最快乐的事。记得,时光的年轮还刚刚驶入腊月,院子里,便响起了清脆的便炮声。一听到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时,我如同坐在针毡上,坐卧不宁。那个时候,鞭炮对我的吸引力可真是太大了。记得,临近春节,是个星期天,随父母去小镇的街市上置办年货,一看到小摊上摆放着的烟花爆竹时,我象被磁石吸着似的的,在母亲的大声呼喊中,我还是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烟花爆竹摊。
那时候,家里很穷。过春节,吃好的,放鞭炮是我童年时代最愉快的事情。
盼呀盼,梦中都在渴盼的春节终于来到了。久盼的春节是来了,可装在兜的鞭炮已所剩无几了。大年初一的早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敲碎了夜的宁静,春节终于来了。大街小巷,到处是张灯结彩,家家户户也贴上了迎春的对联,人们个个喜笑颜开。放完几个零星的鞭炮之后,我象只热锅里的蚂蚁,坐卧不安。听到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伙伴们的嬉戏声,我的心早已飞出了家门。“噼里啪啦咚”,看着伙伴们一哄而散的情景,我快速跑到放鞭炮的地方,埋头去拣没有炸响的“哑炮”。一个、两个……我小心翼翼的装进了口袋。不一会,哑炮装满了。我高兴的笑了,笑的是那么甜美,那么爽快……
拣哑炮,不只是我拣过,比我大四岁的哥哥也拣过,只不过,他们去拣哑炮的地方很远、很远,可能有30多里。那时因为我年龄小,哥哥和院子里的大娃娃去好远的地方拣哑炮,出门的时候,总是很神秘,也从来不告诉我一声。可能是哥哥想的多,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小,走不动路,拖了大伙后腿。很晚的时候,看见哥哥闪进了家门。只见他兜里鼓鼓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在父亲严厉的责骂声中,哥哥小心翼翼的快步跑进厨房,我知道,哥哥是饿了,他有一整天的时间没有吃饭了。看着哥哥鼓鼓囊囊的口袋,我真是羡慕极了。我想,哥哥拣来的哑炮或许能分给我一半。果不其然,哥哥一顿“狼吞虎咽”之后 ,很大方的将拾回来的哑炮分给我一半。拿到好多好多没有炮眼的哑炮,我象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兴奋的一连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 。睡梦中都是跟着哥哥去好远好远的地方拣哑炮的情景。地上的哑炮真多,拣也拣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响的哑炮响了,“哑炮”撞下了祸
学着哥哥的模样,我将分给我的哑炮掰成两段,将有炮眼的鞭炮夹在哑炮的中间,然后点燃炮眼,“啪啪”两声,这叫“骑马炮”。或者,找一块干净的水泥地,将哑炮的炸药捻出,再找一块平滑的鹅卵石,放在炸药上面,然后用脚一踩,“啪”的一声,声音清脆入耳。和我不同的是,胆大的哥哥居然“自制”起鞭炮来。哥哥将好多哑炮拆开倒出炸药,用纸卷成一个有大拇指粗细的“大炮”。院子里的伙伴都被这拇指粗的“大炮”吸引住了,他们很想看看这模样古怪的“大炮”有多么大的威力。很快,自制的大炮放在了院中央,院子里的小朋友都来了,他们用手捂着耳朵,远远的看着。只见“大炮”冒着青烟,遗憾的是,青烟过后,“大炮”没响。“一秒、两妙、三秒……”“大炮”还是默不作声。在一旁捂住耳朵的我,等的有些着急了,任凭哥哥大声呼喊:“别动”,我快步冲上前去一手拿起“大炮”,紧紧攥入手中。正当我拿起“大炮”仔细端详的时候,突然间,“大炮”响了。顷刻间,脑袋“紊”的一声,眼前是一片漆黑,两手麻麻的,没了知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6 17:44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