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老笨牧羊

长篇小说连载《大山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文文 于 2009-7-22 16:49 发表
贫穷、痛苦、坎坷和磨难,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它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增加了人生的宽度和厚度,磨练了意志,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我相信,只要热爱生活,即便是在那个既贫穷又动荡的年代,人们依然可以寻求到真情 ...

夸奖了,不过我爱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年的喜庆      
  瑞雪兆丰年。在小年的头一天晚上,一场罕见的大雪悄然而至。
  傍晚,雪逐渐大了起来,鹅毛般的大雪簇簇拥拥又飘飘洒洒,仿佛天女撒下的银花,随着风儿纷纷扬扬飘落下来,雪,整整了一夜。
  早上,雪停了,风也停了整个山村就被雪涂白了。举目远眺,远处的山和树木,被洁白的积雪重新包裹起来,群山峻岭到处是皑皑白雪,一派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近处的房屋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披上了雪的银袍。小小的山村显得清新、圣洁,晶莹剔透的雪已经把整个村子装扮得洁白如玉。
  这天,山娃起得特别早。当他穿好衣服准备开房门时,却遇到了麻烦。
  山娃发现怎么也推不开,厚厚的积雪已经把房门堵得严严实实。山娃叫来父亲,结果,父子俩用尽全身力气,才慢慢地房门推开了一小半山娃勉强挤了出去。黑虎在门外焦急地等待,还不停用爪子用力扒雪。看见山娃出来,它立刻向他跑来,高兴地上窜下跳,围着山娃奔跑。可是,积雪却让它失去了昔日的敏捷,它的四条腿深深地陷在积雪里,行动特迟缓。看见黑虎笨拙的样子,山娃笑了,他马上跑过去,黑虎猛地扑向他,山娃猝不及防,摔倒了。山娃爬起来后,又扑向黑虎,黑虎再次将他扑倒。山娃不甘心败在黑虎的手中,他和黑虎在院子里疯狂地嬉戏,打闹,山娃的笑声和黑虎的叫声混在一起,小小的院子里上演了一场人与狗的嬉戏战,也拉开了小山村里特有的春节序幕。

  吃过早饭后,王玉琴、秦玉兰和钱兰英相约来到了生产队的磨房,他们分别将自己家种的粘玉米拿到这里来磨面,准备过年用。
  这些年,村里人的日子很苦,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口头上高喊“抓革命,促生产”,但实际上,生产队不像过去那样抓生产了,而是把精力都放在抓阶级敌人上了。每天出工前,都要组织村民学习政治,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报纸,晚上收工后,村民还要到生产队参加政治学习,不参加学习的村民,一天的活就算白干,不给工分。在生产队成年的劳动力里,识字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不识字,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对政治学习没一点兴趣,可是,为了得到工分,不得不学。尤其是晚上学习的时候,多数人都在睡觉。肖殿福对政治学习就很反感,他风趣地说:“这就好比鸭子听雷。”
  农业生产本来就落后,再加上没人去抓,粮食产量自然就低,一年到头分到每个人手中的皮粮只有三百六十斤,磨成面或米,那就更少得可怜了,只剩二百多斤,一人一天不到一斤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两年,山娃家经常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山娃没少挨饿。尤其是到了过年的时候,饺子只能吃一两顿,王玉琴心里特不是滋味,她想,如果能让山娃多吃几顿粘豆包也好啊。去年,王忠臣下狠心了,他偷偷开了一块地,收了几十斤粘玉米,就是想让山娃好好吃几顿粘豆包。
  去年,肖殿福和冯占魁家就偷偷种了黑地,收获了不少粘玉米,他们俩家种黑地的事,从开始就没隐着王忠臣,还劝王忠臣也种。秦玉兰对王忠臣说:“别跟我家老冯学,他太窝囊了。从种地到收割,他一次都没露面,连地在哪都不知道。这哪是老爷们啊,还不如娘们!”王忠臣听了只是笑了笑,什么话都没说。其实也不怪秦玉兰抱怨,开始种地的时候冯占魁就反对,这么不行,那么不行的。秦玉兰骂他是胆小鬼,骂他一辈子都没放过一个响屁,结果那块地都是秦玉兰一镐头,一锄头弄的。收割的时候,冯占魁竟然不敢往家扛,秦玉兰说曾经感慨地说:“如果不想跟他睡觉的话,这爷们,有跟没有都一样!”
  王玉琴他们很快就将磨房附近的雪清除完,也把磨房打扫干净了。王玉琴从牲口棚里牵来一头毛驴,三人将毛驴套在碾盘的牲口套上,毛驴乖乖地开始拉磨,三个女人有说有笑地开始了磨面。
  “我说王嫂,你家大哥怎么也想明白了?”秦玉兰一边帮王玉琴往碾盘上填玉米,一边说。王玉琴叹了口气:   “不想明白咋整,过年了,总不能年年让孩子白盼不是,太亏孩子了!”
  “早就跟他说要想点办法,老饿肚子怎么行,可他就是不听,你也不劝劝他?”
  “不是我不劝,是我家老王太犟,老说自己是生产队干部,不能带头种黑地。”
  “要我说啊,地荒着也是荒着,何苦让大家饿着呢!”王玉琴和秦玉兰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钱兰英提示他俩:  “就你俩嗓门大,能不能小点声啊,怕村里人不知道咱们种黑地咋的?要说,咱说点别的不好吗?”钱兰英说完,俩人才停住了嘴。

  盼望春节的到来,是孩子们一年的梦想,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
  山村依然是那样贫穷,人们照样为吃穿而奔波,但是,人们对于春节充满了期盼和憧憬春节的前几天,孩子们就兴奋得睡不好躺在炕上翻来覆去,久久无法入眠。他们盼望天快点亮,盼望着早些点燃那串红爆竹,盼望着快点吃上那顿渴望已久的饺子。那种期盼的心情,无论是何种精妙的语言,均难以形容。
  到了腊月二十三,生产队就开始杀猪了,在这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村里,每家都会分几斤肉,人们舍不得吃,在自己家的院子的雪地上挖一个坑,埋在雪然后再浇上水,等水冻成了冰后,再浇水,反复几次后,放肉的地方就成了一个隆起的,冰冻的包,很牢固的,狼啊,狗啊就不能偷吃了。除夕的早上,人们把猪肉出来,准备晚上包饺子。
  这年春节,是英子最高兴的一年。
  自从她记事的时候开始,每年过年的时候,她看到家家都分猪肉,惟独没他家的事。每当这个时候,英子都要大哭一场,非要跟张则理要肉吃。张则理知道自己对不起女儿,不管女儿怎么闹,他都跟女儿说:“等明年爸爸一定给你买肉吃!”事实上,三十晚上,英子吃到肚子里的饺子,都是素陷的,一点肉星都没有。一年一年就这么过来了,过年不分给她家肉,英子已经逐渐习惯了,她不再跟爸爸喊要肉吃了。因为她知道,生产队是不会分给右派家肉的,爸爸也没钱卖肉,她更知道,自己是与村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最让英子感到欣慰和难忘的是,王妈在每年的初一早上,都偷偷让山娃给她送过来一碗饺子,一碗带肉的,香喷喷的饺子,看到这碗饺子,父女俩都落下了感激的泪水。在英子的心中,除了爸爸,王妈就是这世界上最亲的人。
  今年在杀猪前,在一次生产队的会议上,王忠臣就郑重地提出了今年要给英子家分肉的意见。他的理由很简单,右派犯了错误,但是,他的子女是无罪的,惩罚右派可以,但不能让孩子受到株连,今年要改改这个老规矩了!赵长富听了直摇头,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张则理现在是越来越不服从改造了,他列举了张则理指使和迫害孩子的事实,还提到了私自去县城和不请假就在家躲避劳动的举动,他说:“对于阶级敌人不能有任何的慈悲,对敌人的慈悲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听了赵长富的话,杜德林不赞同,他认为,不能将右派子女与右派等同起来,右派的子女也是革命的群众,他们虽然生长在右派的家庭,但他们不是阶级敌人,应当享受贫下中农一样的待遇。杜德林说:“我同意王忠臣的意见,从今年开始,该改改老规矩了,过年应当给英子分肉!”
  当英子从生产队拿到肉的时候,别提多高兴了,她一路连蹦带跳的跑着回到了家,把肉在爸爸的面前晃了又晃,父女俩高兴地抱在一起。英子说:“我也是革命群众了,过年也有肉吃了!”

  从除夕的早上开始,村里就多了年的喜庆。
  各家张罗贴对联、挂灯笼。家的门前,鲜红的灯笼已经高高地挂了起来。洁白的世界红灯点点。红红的灯笼与皑皑白雪遥相呼应,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成为东北农村春节的一大显著标志和独有的年文化。只有在这一天,村里的孩子们起得最早他们在村里欢呼雀跃,快乐地奔跑,就像一道流动的风景,到处可以看到他们的灿烂笑容,听到他们开心的笑声。孩子们成为了年的主角,成为了吉祥和快乐的传播使者,在他们的欢快的呐喊声中,春节的脚步伴随着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悄悄飞入了千家万户
  傍晚,天渐渐黑了下来。夜空中,星星羞答答地躲藏了起来,月亮也不知了去向。在这个无星无月的夜晚,惟独各家各户的红灯笼,高高挂地挂在小村的上空,随风摇曳,闪闪发光。
  吃晚饭的时候,村里不时传来稀稀拉拉的鞭炮声。
  “过年了!”孩子们的喊叫声打破了夜的沉静。远处,一群孩子人人手里提个小红灯笼,跑着,喊着,闹着,叫着。一群孩子在村里的路上撒欢、奔跑……

  大年三十,山娃家的院子里。
  院子的中间,一根高高的松木杆顶部,高挑起一盏红色的灯笼,灯笼外面的红纸上,歪歪扭扭写着“过年了”三个很大的黑色毛笔字。天空是暗淡的,只有这盏灯笼带着喜庆的光亮点缀着清净的天空。除夕之夜,院子里静静的。狗不叫,鸡不鸣,只有远处传来的孩子们“唧唧喳喳”的欢笑声。
  一个装满了水的铁桶,挂在了门前的凉衣架上。这个铁桶的口大底小,里面装满了水。此刻,铁桶的四周已经冻成了很厚的冰,足有一寸多惟独铁桶表面的中间部分,有一块很圆的地方的冰明显比四周薄。一个瘦瘦的男孩从屋里跑出来,手拿一根木棍,走到铁桶前,用木棍在铁桶表面上轻轻地一捅,中间那块那薄薄的冰立刻碎了。
  “山娃哥,冰灯做好了吗?”英子二丫跑进了院子。
  “马上就好,一会,你们就等着看冰灯吧!”
  山娃小心地摘下铁桶放在地上,把里面的水倒了出来。他找来一把毛柴,点燃,用火轻轻将铁桶的四周烤了烤。然后,把铁桶口朝下,用手轻轻地拍打铁桶的底部,一个空心的冰陀从铁桶中脱落出来。看到这个怪东西,两个孩子都傻眼了,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好漂亮的冰灯啊!”
  “咱们有冰灯了,有冰灯了!”二丫蹦起老高,不停地拍手。
做好的冰灯晶莹透明,冰灯四壁均匀,表面透明光滑,闪闪发亮。冰灯的顶部的两个很粗的绳子已经冻在了冰灯壁上,这根绳子均匀地分布在冰灯的两侧,是专门挂冰灯用的。冰灯的底部用几根铁丝将一个铁钉固定在中间,是用来插蜡烛的。英子和二丫围着冰灯仔细看着:“山娃哥就是手巧,冰灯做得真好!”二丫用手抚摸冰灯,欣喜若狂。山娃听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三个孩子互相看了看,都开心地笑了。
  山娃从棉袄兜里掏出一根红色的蜡烛,从冰灯上面的圆口处,将蜡烛插到铁钉上,用火柴点燃。他左手提着绳子,右手托着冰灯的底部,把冰灯挂了起来。三个孩子在冰灯周围观看。点燃的红蜡烛在冰灯里忽闪忽闪燃烧,虽然不是很亮,在漆黑的夜里,却把小院照得通明。这盏冰灯在全村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山娃家有,特别惹孩子的喜爱小扣子、百岁和大利也从外面跑了进来,顿时,小院里热闹非凡。“快来看啊,咱们的冰灯做好了!”百岁跑到山娃面前,紧紧地抱住他。小扣子眼睛盯着冰灯,羡慕得要命,站在冰灯前认真端详。
  山娃屋内点燃两盏煤油灯,山娃的爸妈坐在炕上,看见一大群孩子进来,立即从炕上下来,拿出一大盘瓜子分给大家。百岁动作快,扑通跪在地上。“来,咱们大家给老人拜年!”
  “过年好,过年好!”几个孩子站成排,给山娃的爸妈磕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天涯可人 + 50 + 50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十二章 阖家欢乐  
        

  除夕,对于村里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不眠之夜,是欢乐之夜,没有比过年更让他们兴奋和开心的事了。按照村里的习俗,除夕夜,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山娃他们几个孩子们按照村里的习俗吃过晚饭就到各家给长辈拜年。
从山娃家出来后,几个孩子第一个来到刘爷爷家。
  刘爷爷的脾气暴躁和他喜欢孩子程度,在村里同样是出了名的。这人正直,遇到什么不公道的事他都要说,也不管是谁,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威望。就是赵长富做错了什么,他照样说,照样管。去年他就特意找到赵长富,教训他“别天天整什么政治学习,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啊?让大家都吃饱饭才是你的真本事呢。”弄得赵长富无话可说,一个劲点头。赵长富知道,村里的大人们都敬他三分,如果反驳,刘爷爷就敢抡起拐杖揍自己。别看刘爷爷脾气不好,见了孩子他啥脾气都没了,每次见到孩子的时候,他总是面带微笑,那种渴望,那种亲情,那种喜悦,全都印衬在满脸皱纹的每个沟沟里。特别是这两年,他与村里的人接触少了,跟山娃他们这波孩子越来越亲近了,孩子们成了他的专用通讯员,好象是他的眼睛、耳朵和开心果,村里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喜欢跟他说说。
  刘爷爷正准备包饺子,忽然听到孩子的呼喊声,寻声望去,几个孩子已经跑到了他的面前:“臭小子们,你们都来了!”刘爷爷看到孩子们来,高兴得拍拍这个,摸摸那个,本来就睁得不大的眼睛,乐得只有一条缝了。山娃凑到刘爷爷身边,趴在他的耳朵边说:“我们给你拜年来了!”几个孩子依旧站成排,齐刷刷跪了下去,给刘爷爷磕头,并齐声高喊:“刘爷爷,过年好!”
  “呵呵,中了,中了。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过年还想着来看我,来,这是爷爷给你们的压岁钱!”刘爷爷从褥子下面掏出钱来,塞给每人一元钱。
  “谢谢刘爷爷!可是,我们不能要!”山娃将刘爷爷伸过来的手推了回去。
  “臭小子,跟我装上假了!”刘爷爷再次将钱递到山娃的手里。
  “我们真的不能要!”山娃再次将刘爷爷伸过来的手推了回去。
  “不要?我看谁敢不要!”刘爷爷的脸立刻严肃起来,山娃他们很少见过刘爷爷像今天这样严肃过,“谢谢……”山娃将钱接了过来,其他几个孩子也接过了钱,刘爷爷笑了,笑得跟孩子一样开心:“哎,这才是我的臭小子呢!”
刘爷爷特意拉住大利的手,对他说:“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和妈妈,他们送给我的槽子糕(蛋糕)太好吃了,我永远忘不了!”刘爷爷将几个孩子搂在自己的怀里,屋里的气氛马上轻松了,刘爷爷笑的更开心了。
  孩子们见刘爷爷另一个目的,是想听刘爷爷给他们讲故事,每次来的时候,孩子都嚷着让刘爷爷给他们讲故事,他们是听着刘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刘爷爷的故事都是他亲身的经历,孩子们听了感觉特过瘾。百岁更是个故事迷,正在刘爷爷和大家亲热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嚷开了:“刘爷爷,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过去打猎的故事啊。”说到讲故事,小扣子急得像个猴似的,他立即抱着刘爷爷的脖子,脸贴脸与刘爷爷亲热着。二丫见了感觉很冷,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她一把将小扣子拽过来,面对面,冷眼望着他。对视了一会,他俩都忍不住笑了。刘爷爷将他俩都拉到自己的身边。山娃和大利也特别想听故事,他俩一起求刘爷爷:“刘爷爷,你就给讲一个吧!”
  “中,中,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就讲……就讲我活捉野猪的故事吧。”孩子们围坐在刘爷爷的前面,屋里鸦雀无声,耐心等待。
  “在我十八岁那年,还有两天就过年了,可家里一点肉也没有,我就跟村里的几个小伙子一起上山打猎。”
  “刘爷爷,我爸爸说,你的枪法可准了。”百岁插话说。
  “准,不敢说。不是我吹牛,我没有空手回来的时候。”
  “你别打岔,让刘爷爷接着说。”山娃的手捂在了百岁的嘴上,阻止他插话。
  “说来也怪。那天就是背,一个上午啥都没看见一个猎物。下午的时候,我发现在山顶上的树丛中有个黑影在动,仔细一看,是一头野猪。俺们几个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过去,悄悄向野猪靠近。我来到靠近西面的山崖前埋伏下来,他们几个离野猪越来越近。这时候,有人朝野猪开了一枪,结果没打中,野猪发疯地朝我这个方向跑来……”
  “哎呀,那可咋办啊?”二丫急切地问。
  “我举起枪,照野猪就是一枪,但没打在要害处,野猪朝我冲过来。这个时候,如果我再开枪,肯定能打中野猪,可是,野猪就会掉到山崖下面去。如果那样的话,还得绕过大山,多跑一百多里的路。那个时候,俺们已经饿一天了,根本就没有跑那么远路的力气了。如果不开枪,眼看到手的野猪从我的身边跑掉……”
  “后来呢?”小扣子急得紧握的两个拳头都出汗了。
  “这个熊玩意儿让我犯难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当时,我就想,只要我在这,就不能让它从我的身边跑掉。我咬咬牙,豁出去了,听说有人空手套白狼,就是没听说有人空手抓野猪的,这回,我要空手抓住野猪……”
  “空手抓,那能行吗,太危险了!”英子紧张得站了起来。
  “想到要到手的野猪,想到过年能吃上肉,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时候,野猪已经跑到我的身旁,就在野猪在我身边擦过的工夫,我快速伸出左手,一把抓住了野猪的一只耳朵。野猪拼命挣扎,不管它怎样挣扎我就是不撒手,用一条腿将野猪按倒,右手操起一根水曲柳的木棒,朝野猪的头猛打。你们是不知道啊,野猪不是好惹的,它用粗大的獠牙拼命拱我的腿。更让我后怕的是,在我的身后只有一颗小树,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如果野猪把我拱下去,我的小命可就没了。当时没想那么多,也不知道害怕,光想着把野猪打死吃肉。同伴看到我的举动,都傻眼了。他们一边跑,一边拼命喊:‘你这个混蛋,不要命了,快撒手啊!’……”说到这,孩子们被刘爷爷的故事情节感染了,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个个眼睛睁得圆圆的,英子和二丫更紧张,她俩用力去抓刘爷爷的衣服,仿佛要将刘爷爷从悬崖边拉回来那样用力。山娃焦急地问:“你撒手了吗?”
  “没撒!”刘爷爷十分自豪地说“哪舍得撒手啊,我抡起木棒猛打野猪的头,一下,两下……我铆足了吃奶的劲,不知道打了多少下。后来我才发现,手里的木棒都打折了。那几个同伴疯了似的向我跑来,他们说:‘别打了,野猪都死了,你还打啊!’我这才发现,野猪一动都不动了。我低头一瞧,左手肿得跟馒头似的,手背上的肉都全紫了。”
  “刘爷爷,你的手疼不疼啊?”英子关切地问。
  “不疼,光高兴了,一点都不知道疼!”孩子们终于大出了一口气,他们打心眼里佩服刘爷爷的勇敢,小扣子好奇地继续问:“刘爷爷,那头野猪大吗?”
  “大,三百多斤呢!那天,我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本来想家里人能高兴,没想到,我爹听说是空手打死野猪的,气得把我好顿臭骂:‘你这个虎犊子,是年要紧,还是命要紧啊!’事后想想,我真够犯傻的。”刘爷爷说完笑了,像个开心的孩子。山娃他们都站了起来,把刘爷爷紧紧抱住。

  山娃他们来到大利家的时候,大利家的桌子已经了糖果瓜子大家拜完年后,英子来到田淑媛面前,悄悄地说:“田阿姨,谢谢你了!本来,我爸爸想当面来谢你们的,但是……我爸爸说,让我代他谢谢你们!”说完,英子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头。看到眼前这个懂事、漂亮、可爱的女孩,田淑媛把她扶起,拉到自己的面前,搂在怀里,亲切地着她的手,一块糖放在英子的里。“孩子,啥都别说了,是你的命大啊!”
山娃低头走到田淑媛的前,跪了下来:“杜婶,我也要谢谢你!”说完,也磕了三个头。
  “好了,好了,以前的事,咱不说了。今天过年,说点高兴的事吧!”田淑媛的微笑缓解了孩子们紧张的心理,大家放松了,嗓门也高了,说话更随便了。
  大利家来到这个村后,田淑媛和村里人根本不来往,她对大利管得特别严格,不允许他和村里的孩子们玩,唯一一次让他出去,是春节前杜德林特意从城里给刘爷爷买回二斤蛋糕,她才让大利送到刘爷爷家。田淑媛的严格限制,大利和小伙伴玩的机会很少,加上大利从小娇生惯养的性格,孩子们自然就不喜欢交往。自从大利给英子送药后,大家改变了对他的态度,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加,他们的关系逐步亲近起来。
  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望着杜德林。“杜叔叔,给我们讲一段当兵打仗的故事,好吗?”百岁将一块糖放到嘴里,然后凑到杜德林的身边。杜德林今天的脸上也挂上了微笑,望着这群孩子,心里很高兴。
  “杜叔叔,讲一个吧!”看见杜德林高兴,山娃也来求情。杜德林只是微笑,并不作声,他的微笑却给了孩子们接近他的勇气和胆量。
  “给我们讲一个吧!”大利和大家一起嚷着。
  “老杜,难得今天高兴,就别扫孩子们的兴了。”田淑媛也帮孩子们求情。
  “好吧,那就给你们讲一段……”孩子们立刻围拢过来,杜德林伸出双手,将孩子们聚拢在自己的身边,讲起了他所经历的战斗故事

  英子家的院子里。
  低矮的草房是张则理和他的妻子小枚结婚前盖的十几年过去,房子明显破旧了。但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鸡架、仓房干净利落,各种农具、物品摆放得错落有序。
  大红的灯笼高高悬挂在大门上方,在红灯笼的映衬下,院落显得很温馨;满院散落的红色鞭炮碎纸依稀可见,喜庆的气氛依然在延续。这是张则理下放到这个村里后第一次放鞭炮,他说:“今年要多放些鞭炮,开开心心过个年!”院子的东侧堆了一个很大的雪人,雪人的头上用黑色的石头当眼睛,红辣椒做鼻子,嘴是用弯型的红辣椒做成的。洁白的雪人笑容可掬,栩栩如生,十分可爱。雪人的上身右侧插了一把小扫帚,左侧插一把小铁锹,仿佛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这是张则理和英子共同制作的,张则理对女儿说:“今年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年,这个雪人预示春节的喜庆和来年的吉祥。
  山娃、二丫、百岁他们拜年回来后,全部聚集到了英子家。这是在张则理的再三约请下,孩子们才答应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别人家吃年夜饭,几个孩子聚集在一起特别开心,他们围着山娃好奇地看着:“你们快来看啊,山娃哥穿新鞋了!”百岁第一个发现了这个秘密。
  “是吗,这可是新鲜事,我看看。”二丫好奇地跑过来,山娃高兴地把脚抬起来,大家看了又看。自从山娃冻伤脚后,钱兰英连续忙了七天,终于给山娃做成一双棉鞋,并亲手送给山娃。
  “这是肖大娘给我做的,一直没舍得穿,今天晚上才穿上的。”这群孩子的笑声、吵嚷声、打闹声,连成一片,几乎要把屋子闹翻。“好了,都把鞋子脱了吧,我们吃年夜饭!”张则理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微笑着对孩子们说。
  “过年了,我们吃饺子啦!”孩子们盼望了一年的美好时刻终于到了,这才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今天,也是张则理最忙碌、最开心、最幸福的一天,看到孩子们手舞足蹈的样子,有说不出的喜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天涯可人 + 50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2# 老笨牧羊 的帖子

是的,过年对于孩子来说,那是比任何事都高兴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过年最开心,有好吃好穿还能好好玩,现在不了,过仿佛就是给孩子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章 酝酿“革命”  
       
  春节过后,又连续下了两场大雪。四周的山更加沉重,更臃肿,大雪把整个山村紧紧地包围起来,仿佛随时都能把整个村子压垮。

  大年初五那天,公社革命委员会(现在叫乡或镇政府)召开了年度总结大会,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抓革命,促生产的经验。在会上,公社主任点名批评了向阳沟村被动的革命形势,主任批评的几句话让赵长富脸一阵阵的火辣:一个时期以来,向阳沟村革命抓得很不利,拖了全公社的后腿。右派份子活动猖獗,残害孩子,逃避改造,甚至还私自跑到了县城为非作歹。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地破坏了大好的革命形势,性质是恶劣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这种罪行的蔓延。从会场出来,赵长富特意走到公社主任的身边告别,一脸阶级斗争的主任懒得看他一眼,只是用鼻子哼了一声,算是打了招呼,赵长富的热脸贴到了公社主任的冷屁股上了。想想前几年向阳沟阶级斗争抓得轰轰烈烈,再看看今天公社主任那张驴脸,赵长富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大过年的就挨了一顿批评不说,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开展?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闷闷不乐。
  公社领导对于三个孩子失踪的事件特别重视,曾经多次听取赵长富的专门汇报,并把这次事件作为公社阶级斗争新动向的研究重点,要求全公社的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与阶级敌人划清界线。对于顽固不化的阶级敌人要采取专政手段,绝不能影响全公社的大好形势。公社领导的观点很明确:“当务之急是抓好政治运动,只要革命抓好了,生产自然就上去了!”赵长富是个要脸面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想走在前面,没想到,一向冲在政治运动前面的他,这次在全公社干部面前落了伍,丢了脸。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城里的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而向阳沟村的革命运动却死气沉沉,连一个右派都整不明白;为什么前两年村里的革命运在全公社冲在前,叫得响,村民的革命精神非常高涨,对于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右派份子挥舞拳头,恨之入骨,而这两年如此低落,连批斗会也冷冷清清,很难再见到一呼百应,同仇敌忾的气氛了。赵长富不甘心,他不甘心村民的政治觉悟低,不甘心革命的形势落在全公社的最后,也不甘心自己没能力揭穿右派份子的罪行。他一直认为,三个孩子失踪的事件一定与张则理有必然的关系,他有信心一定会找出证据。所以,才决定派二狗子调查张则理的问题,可是,由于二狗子一时冲动,打乱了赵长富的全盘计划。特别是杜德林的横加阻拦,让他深入揭发批斗张则理的计划全泡汤了,眼下的形势对赵长富很不利。赵长富对杜德林的举动十分不满,但他很无奈,就杜德林庇护右派的问题,赵长富向公社领导反映了三次,每次都石沉大海。赵长富分析认为,可能是杜德林的政治后台太硬了,不然,公社领导是不会不过问的。不仅如此,更令他纳闷的是,这两年,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为张则理说话,为什么根本不拿自己这个队长的话当回事?要想重新在全公社树立革命的样板,要想在村里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就必须把张则理的阴谋揭穿,把他的罪行搞清,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可是,自从二狗子被打后,不论他怎样挖空寻思,还是没找到任何张则理的犯罪证据,甚至一点工作头绪也没理清,赵长富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当天晚上,他组织召开了村干部会议,传达了大年初五那天公社领导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向阳沟村革命运动抓得不利,右派份子活动猖獗,影响全公社大好形势的批评意见。村干部会议跟没开一样,没人发言,更没研究出任何办法。这天晚上,赵长富真的失眠了,躺在炕上,他怎么都无法入眠,他不知道下一步将如何下手,从哪下手。刘家村的孙队长在全公社的干部会议上介绍的经验让赵长富增强了信心,刘家村的刘地主偷了生产队的玉米,为此召开了全村批斗大会。会上,刘地主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狡辩说“不是我故意挖社会主义墙角,不偷家里就要饿死人了!”结果,孙队长带领几名愤怒的村民对他一顿暴打,第二天早上,刘地主死了,他是望着社会主义大道,空着肚子走上黄泉路的。当了半辈子地主的刘地主,最后还是做了饿死鬼。赵长富把这个典型经验琢磨了好多天,刘家村革命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刘家村充分调动了村民的革命积极性;再一个是有大无谓的革命精神,不是有句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吗,就是大无谓精神的体现。
  真是无巧不成书,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阴错阳差。
  从医院回家后,二狗子躺在炕上,心气一直不顺。他想不通,一个右派把贫下中农打成了残废,既没批斗,又没赔偿,这还不说,连个说理的地方也没有。他感觉这个哑巴亏吃的特窝囊,这口恶气一直都没地儿出。为这事,他没过好年,整天闷闷不乐的。更让他感到窝囊的,自己竟然栽到了一群小毛孩子的手里,这太没名了,以后还怎么见人?躺在炕上,二狗子怎么想心里都不平衡,他对大虎说:“狗娘养的,干贫下中农没干出事,他妈的,干右派的女儿没干成倒出事了,真是邪性!”
  在村里,二狗子始终是以名人自居的,他这么认为也有一定道理,他是村里唯一见证过文化大革命高潮的人。在他17岁那年的夏天,他丢掉锄头,毅然加入到革命大串联的队伍。他去过北京,到过上海,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用他自己的话说:“咱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什么大城市咱都去过。”二狗子虽然没有接受过毛主席的检阅,但是,通过串联,满足了他周游全国的心愿,也成为他日后炫耀自己见过世面的本钱。村里有人讽刺他说:“打过腰,提过气,戏院底下溜过西瓜皮!”几年来,他一直津津乐道大谈学来的“造反有理”的理论,当然,更忘不了谈他见到的世面。就在去年,他还向小扣子他们炫耀串联时看到的惊险故事,满大街都是辩论的人群,忽然间就动手打起来,满街道的人加入武斗,打得头破血流的,马路上到处都是鞋,那才叫革命呢。现在情况不同了,二狗子竟然被听他故事的一群小毛孩子打得不能走路,不能翻身,只能乖乖地躺在炕上痛苦呻吟。
  在二狗子胡思乱想的时候,赵长富手提一包药走了进来。几天见不到一个人影的二狗子见到赵长富,像快淹死的人抓到了木板,兴奋劲立即上来了。躺在炕上的这段日子,二狗子充分体验到了孤独、寂寞和绝望的滋味,更品尝了臭狗屎没人理的滋味,那滋味实在是难以忍受。“三哥,你可来了。这几天都憋死我了!”赵长富实在是懒得理他,但又不能不理,好象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也扔不得。赵长富将手中的药丢在了炕边:“不是我说你,你早就该这样了,这都是你自己找的。” 对于二狗子,赵长富真是很无奈。要不是他搅乱了自己的计划,他不会在全公社的大会上遭到批评,也不会让村里的革命形势低落下去。好端端的事情,让二狗子的一个歹念全整乱套了。想到这些,赵长富就恨他,恨他不争气,恨他什么正经事也办不成。但作为兄长,他又不能不管他,这段时间赵长富好说歹说的,终于说通了老婆王玉香天天帮他做饭,不然,二狗子连饭都吃不上。王玉香答应赵长富是有条件的,她的条件很简单,不管小扣子做错了什么,都不允许他打,只能批评教育。
  对于赵长富来说,尽管这个条件很苛刻,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知道,就是这个条件,老婆也够给他面子的,如果她不做,没人肯帮二狗子,赵长富已经很满足了。当然,也免不了经常听到老婆的唠叨,话也很难听,就差把八辈祖宗翻腾出来了。有两次,赵长富很想反驳,为了二狗子,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他不想看到二狗子吃不上饭。村里人都说二狗子“人性狗”,二狗子自己却不以为然,用他的话说:“不就是摸摸和抱抱吗?”按照他的“造反就是有理”的思维逻辑,摸摸右派的女儿就等于造右派的反,谁能把他咋样?何况以前尝到贫下中农女人的味也没怎样,没想到这次彻底栽了跟头,没载到贫下中农的手里,却栽到右派的手里,仇恨的种子也在他心中埋下了根。在恨小毛孩子的同时,他更恨张则理,这口恶气不出,二狗子感觉太窝火。二狗子曾经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赵长富的到来,让他又有了倾诉的对象,他说:“三哥,我还能不能有出头之日啊?天天地躺在炕上,动也动不了,出也出不去,想说话身边又没人,早晚得把我憋屈死!” “这事你能怨谁呀,还不是你自己找的吗。现在,你在全村名声大了,在公社也有名了,有谁不知道你干的缺德事呀!整得我的脸都没地方放,更抬不起来头。要不是看你没人照顾,我才懒得管你呢,我嫌丢人!” “三哥,能不能不说这事,我不就这点丢人事吗,有别人说的,也没你说的呀!” “做都做了,还不让说啊?当初,我就让你学好,走正道,你倒好,我的话你都不当狗放屁,狗放屁还能臭一会呢。现在我借你的光,脊梁骨都让人家指破了!” “这话,我都听一百遍了,你烦不烦啊?” “不说了,我真懒得说你!”赵长富说完抬腿就走。 “三哥,别走啊!不能就这样便宜了张则理?不能让右派欺负,连个屁也不敢放吧,想啥办法也要整治他呀!” “整治人家,我也想整,总得有个理由吧,凭白无故的,人家服气吗?就算张则理服了,社员能服吗,老杜能服吗?”赵长富说完,二狗子没话了,他躺在那,眼珠不停地转动。这段时间,他满脑子想的全是整张则理的点子,曾经三次跟赵长富说起他想到的点子,都让赵长富给否了,三次回答都是一样的:“你出的都是馊巴主意,你要是有好办法,公鸡都会下蛋了!”每次听后,二狗子都不服气,他不相信自己想不出好办法来。忽然,他眼前一亮。“三哥,说到这,我想起来一件事。那天我到张则理家的时候,我看见他家的北炕上不知道放着啥东西,还用草帘子盖着,你说,这里能不能有啥问题呀?”赵长富听到这,眼睛睁得很大,他转身走到二狗子的身边,惊喜地望着他。 “你说的是真的吗?” “我还能骗你呀。”二狗子十分肯定地说:“当时我光顾着……那啥了,就是没来得及仔细看。我琢磨,那里肯定有见不得人的玩意儿,说不准就是我们要的罪证呢!”两个人越说越兴奋,说得四只眼睛冒出了绿光,说得两个人嘴角冒出了白沫,说得二狗子忘了疼痛,说得赵长富忘了烦恼和忧虑。赵长富坐在了二狗子的身旁,仔细听二狗子描述在张则理家看到的情景。他俩好象苍蝇嗅到了血,一旦死死地叮上,绝对不肯撒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楼主的小说。小说讲述动荡年代的往事,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荒唐,愚昧,野蛮的同时,也感觉到那时人们的纯朴,纯真,黑暗中,也不泛星粒的闪烁,痛苦与幸福的交织就构成了人生,似泪水要多些。其实任何年代都是光明与黑暗并生,在那个物质极度缺乏,政治挂帅的可笑年代,艰难时世,产生了吃苦耐劳,较为理性的一代。在当今物质充盈的时代,人们精神大厦崩坏,人们被金钱狂潮吞卷,人们贪图享乐,精神空虚,道德沉沦,这不能说是工业文明时代引人自豪的。有权有钱者,享乐成风,包二奶三奶甚至包百奶……毒化社会风尚,人与人之间象狼一样(霍布斯语)。当代写小说的人少了,楼主的这份坚持,让柳某为之感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7-10 09:56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