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3

[原创] 《世外仙姝寂寞林 香魂寻梦合缘去》(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黛玉心慧及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地敏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但是,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不是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吗?

  黛玉很多时候会使一些小性子,甚至吃醋捏酸。宽厚贤良的宝钗姐姐;精灵古怪的湘云妹妹;聪慧灵秀的宝琴妹妹;都是她潜在的情感对手。所以,女人的小心眼在爱情面前显露无遗。如:十九回里宝玉想看她袖子为什么这么香,黛玉诘问宝玉;“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一连串的这“香”那“香”,是黛玉的聪明伶俐,也是黛玉的恐惧嫉妒,“金玉良缘”成了“木石前盟”的克星。虽然是一句包含醋意的话语,却恰恰体现了她爱得真诚,爱得专注,爱得忘我。

  黛玉尖酸刻薄的背后是无助无奈。宝玉对“金玉良缘”还是曾动过情的,对宝钗也不是没有倾慕之心,尽管他痛恨“金玉良缘”,偏说“木石前盟”。

  黛玉总是在“似水流年”中折磨自己这“如花美眷”,“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为你的知己,既你为我的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隐忍曲承、安分随时、装愚守拙等等,是最受称赞的美德。而缜密的机心、巧妙的欺诈,更是可以换取到欢心与奖赏。这就是周围的一切向林黛玉所提出来的做人标准。而寄人篱下的处境,似乎更是要求她必须如此的立身行事,才能在这个“本也难站”的地方站稳脚步。这样做的人,在某些“聪明”的人看来,也许并不算是难事吧?因为这既照顾了别人的需要,同时又为了自己。

  但是,这种“聪明”的做人之道,完全没有牵动过林黛玉的心。她甚至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到。我们看到她爱说就说、爱恼就恼、爱哭就哭。任性,的确也是任性的。她不怕得罪任何人,薛宝钗被她不止一次地讥刺过、史湘云被她恼怒过、绘画才能平常的惜春被她打趣过、忙于夜赌的老婆子被她揭穿过、絮聒得令人厌烦的李妈妈被她斥骂过……。至于谁该得罪,谁不该得罪,她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世间还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切都根据她生性的好恶、凭着她感情的流转,毫无顾忌地任意而行。既不经过任何的修饰,也没有半点掩藏。她心里所想的,也就是口中所说的。而口中所说的,又常常是为别人所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譬如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灵心慧舌,虽然有时能够生出许多引人发笑的“俏语”和“雅谑”,但在大观园里却造成了“尖酸刻薄”的普遍印象。

  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

  她很早就觉得薛宝钗的“有心藏奸”,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和她发生过冲突。看来,她对薛宝钗似乎在心里存在着很深的芥蒂。但是,这种芥蒂,又是多么容易就消失得干干净净。只是因为薛宝钗在她面前说了那一番女孩儿家应懂的规矩和送了她几两燕窝之后,她便向薛宝钗袒露出一颗赤诚的心,并且恳切地把一切过错都归于自己。而且以后又把薛宝钗当作亲姐姐来称呼、来看待。

  其实,薛宝钗所以能够打动她的心,主要还是因为当她正处于孤单、凄寂的时候,那样的训导和赠送,在她的感受上被当成了一种爱护和体贴。所以她对薛宝钗这样说:“东西是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又说:“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姊妹兄弟,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是的,这个丰于感情因而也特别看重感情的少女,并非只是一味自尊得不能采纳人言。当她感到友情的温暖时,不仅会发出衷心的感激,而且也能够接受别人的责备。所以,在大观园里,独有真心关怀着她的命运的紫鹃,虽然是一个丫头,却敢于当面指责她“太浮躁了些”,又说她“小性儿”、“常耍歪派”。还这样对她说:“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这个聪明的少女,不仅懂得感情,也是善于体察人情的。她看得出凤姐的“花胡哨”,也看得出荣国府人们之间的“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她更是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她似乎一切都看得很明白,但独独看不到自己的锋芒毕露将会带来甚么样的后果;更没有想到自己是多么需要乖觉一点,就可以利用贾母的“怜爱”和自己的许多有利条件,在这里为自己铺下一块福地。 

    曾经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于薛宝钗。王熙凤在贾母的态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换柱”之计,对宝玉说给他娶林妹妹而实际上给他娶的是薛宝钗。“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在绝望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在绝望悲愤之中,焚烧了象征着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诗帕和记载着她心声的诗稿。
  由于黛玉不满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要不想违背这一宿愿,也不想损坏黛玉轻灵玉洁美好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只有安排她早死,不进入当时浑浊的世俗婚姻中,让她在孤独纯洁中成长,也在孤独纯洁中凋谢。大观园中世外仙姝的动人形象,永远锁在孤独无依,寄人篱下,体弱多病的生存状态。宝黛之爱,人生之惋!
  出于污泥而不染“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黛玉写诗,包括处事都是一个“情”字,宝钗作文,待人接物却是一个“心”字。这是俩人最大的区别。然而,有情之人最终却无情而去,有心之人最终也没有得到心爱的人的心。
  王蒙说“从林黛玉身上看人性可以是感情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充分的。而宝钗则是群体的、道德的、理性的、有谋略的、自我控制的。从性灵的角度看,我更喜欢林黛玉”。王昆仑先生对钗黛形象有一段精彩评论:“宝钗在做人,黛玉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的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的表现自己的性灵: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感情”。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丢下书,不忍再读,她走前最后的喊声:“宝玉!宝玉!你好……”,字字句句都刺痛了我敏感的神经,在我的胸膛里如潮湿的水藻样纠缠着、郁结着,不能释怀。
  黛玉集合了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林黛玉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山菊不艳花自芳 + 30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四十回,看不几遍就腻烦了,篡改的东西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接来迟,勿怪。感谢竹韵来家园赐文,这就去迎宾开帖,回头读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4 16:3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