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闻香雪海是个赏梅的佳处,亦是人间的一个好去处,那满山遍野的梅树如同世外桃源,独立于苏州光福寺外的诸峰间,清初江苏巡抚宋荦来此游玩,看到满山的梅花如海荡漾,若雪满地,触景生情后便题下了千古绝名“香雪海”,乾隆曾三顾此地,留下的墨宝至今尚存。 在一个梅开正酣的早晨,独自走进了香雪海,来探寻我梦寐中寻了千百回的世外桃源。香雪海入口处的门楣并不高大,但古朴敦实。对着大门的是一条幽径,曲曲绕绕通往梅林。探幽、探梅的古典思想深入人的骨髓,虽然,现实中这样的佳境少之又少,人们还是纷至沓往,寻求精神上乐园,以待思想能够一飞冲天。 步入曲径,还未接近梅,已闻到扑面而来香气儿,清雅得无与伦比。进得梅林,方知这般的天地与世外简直是两重天,从山下往上铺天盖地的梅树,嫣红、粉红、白色、翠绿聚居成大片大片。苍劲的虬枝无拘束的探向天空,成簇成簇剔透的梅花,清冷、矜持地开在枝头,时有麻雀叽叽喳喳,飞掠穿梭其中,一种荡涤心灵的氛围包裹全身。在这样静谧的状态下,我似乎成了一个抛却满身浊垢的朝圣者,真诚的来朝拜它的高洁、清新、脱俗,来领略它的绝美冷艳、孤傲。难怪乎,我身旁的一对相扶携的老夫妻站立半晌后叹谓道:能够嗅到如此的清雅,不枉此生了。听此话虽有些夸大,但却是当时当景真实的来自心底的感叹了。 深入梅林深处,浅香袅绕不绝,引得我探身嗅蕊心,陡然发觉梅芯中竟无一丝心底期盼的香气,远远站立倒是暗香不绝,疏疏淡淡、浸肺入腑、百骸皆朗。印证了那句“贪受下风想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的诗句。心下有些汗颜,以我的尘俗之心来衡量这方雅物,似带上了一丝丝亵渎的心,实在是惭愧。梅花实实是个可远观,轻嗅,而不可亵玩之物。
关于梅的文化在中国是太深远太深远了,古人何时与梅结下不解之缘已无从考究,我只浅薄的知道吟诵梅的诗词是从<<诗经·国风·召南>>中的第九篇《摽有梅》开始的,此诗虽则以梅子为背景抒发感情,但已有借梅抒情的手笔了,而由此起一直延伸至今,古人吟梅、咏梅的绝世佳句层出不穷,尤以有梅妻鹤子著称的宋诗人林逋最具代表,“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成了千古绝唱,那种历尽坎坷心路走出生活的泥泞,抱梅香而虚怀若谷的情怀,是一种我所望尘莫及的境界。 徒步上山,由山顶远眺香雪海是最佳的地点。山上至山下占得满满一坡的梅花,熏风怡人,让人悠悠然时光的转换。望着那曾经绵延三十余里,如今已浓缩成了一小山的梅海,真是顿足不已,直喊可惜。随着岁月世事变迁,梅林在一点一点的浓缩,这份摧残也一点一点折断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的才思与梦想,这是何其的残忍。能想见当年三十余里的香雪海,留下过多少才子的踏足,又有多少才子的诗情散落此地,植于梅海深处。这一株株的虬枝下,埋藏了多少少女的情深,又有多少游走其中的人将一缕香魂隐入心扉,带至天涯。 几十分钟的游览,用了两个多小时还是不尽兴。在梅林转悠个不停,不舍抬足离去,嗅一下再嗅一下,看一眼再看一眼,清水边,池塘边,秀雅的梅影,空气中飘浮的暗香一一收揽于心。我最怕的就是我一离开这里,以后的每一个夜晚都会魂牵梦萦,都会停留在这一方梅海中不能自拔。是的,明年这时我还会来,我会记得在来年的春来时节,我与梅花有个小小的约会。 步出香雪海大门时,见一花农摊位上摆放了好多盆盆栽的梅花,疾步过去,没与农人多讨价还价就买下了一盆,小心翼翼放入车内。其实,我是不想让梅沾染过多的铜臭气味,还是还其一个安静为好。 回来后我也附了一回风雅、正襟危坐在纸上落下关于梅的字迹,其实,这些字仅仅是描摹了些梅的形骸,一些虚表,梅的风雅亦不是几十字所能概括的。梅骨里生就的清高、清雅,脱俗、恬淡,是不会轻易表露出来的。 近日,晨昏都会到阳台上看盆里的梅。我知道,将梅搬入家中是实实的不该,梅适合生长在野山深谷,终日与青山苍木为伴,与百鸟清泉鸣心声,这才是梅的本色。将其放在俗世中,是俗了的心的俗人做的事情。不过,能有赏梅、爱梅之心,以及对梅的一点情思,即使在俗世,也算是可贵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