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浪漫的蜗牛

[家庭厨艺] 立秋食补养生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立秋伊始早防“燥”不知不觉中立秋了。立秋即是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秋燥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该怎么应对呢?  祖国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中医曰:“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颇多。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多食无益。
  对于人体各部出现的“干燥症”,宜酌情予以调治。如鼻燥,尤其平时有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点些薄荷滴鼻油,具有清凉宣燥之功;咽燥饮用玄麦甘桔冲剂,可获良效;柿霜能清热宁嗽,用于“燥咳”颇为适宜;肤燥当以珍珠霜润而护之;肠燥可择有滑肠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此外,中医有一称为“增液汤”的名方(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饮。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秋燥对人体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缓解燥气刚烈劲急之势。同时,也须指出的是,秋高气爽又是健身的大好时节,人们在立秋伊时秋燥不甚之际就应早到户外锻炼,呼吸吐纳,藉以提高肺脏生理功能则燥邪难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养师提示您:秋季吃什么好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
  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是秋天适时补品。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余暑、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黄鳝: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蛇肉:在驰名南国的菜肴中,秋天的肥蛇最受欢迎。蛇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有轻身耐老、延年益寿的功效。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或生研冲汤服,或水煮煎服,不宜炒吃。

  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此外,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兔肉,进补则适宜食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立秋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立秋说: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是蝉的一种,有黄绿斑点、翅透明。雄蝉有发声器,夏末秋出时在树上鸣叫。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又称交秋,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民俗立秋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渡过苦夏的体重变化。农人以立秋预测收获:立秋这天听到雷声,田里的庄稼就“秀”(吐穗开花)不好,谷子长不饱满,瘪谷多,将大大减产;稻秀时节,若浓雾大作并有白虹贯天,这种沙地人叫作“白鲎”的天象,收获时秕谷必多,俗呼为“天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长知识了,谢谢蜗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6 14:36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