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缱绻春风

[原创] 浣溪沙.梅花十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不住又回头细细品味了一番,真个才思了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缱绻春风:浣溪沙.梅花.其七
君鬓开时我鬓青,如今相看两星星。十年消息籍何名。
想必江南明月夜,悄听千里落花声。何堪风雨近清明。
本人试着赏析:
缱绻春风这首词打动我的首先是它的风格,纤秾、含蓄、缜密而流动,字里行间有着最深厚的深婉和凄美,情景交融,意境幽深,笔法简约自然。整词写梅而不着一个梅字略略几笔,点到即止,需要我们细细体味其中的含蓄^_^。另外,娴熟的文字技巧也是成功的一大关键。
上阕“君鬓开时我鬓青,如今相看两星星”,笔法细腻精致,把时光的飞渡自然点明,“十年消息籍何名”,名者,言明,寄托。将时光飞逝中的思念,凝结在一个“名”字当中,这又是怎样深沉的情怀?
下阙加深冷色调,江南月色正明媚,这本是一个意态盎然的季节,有人却在“悄听千里落花”的声音,悄听二字将花落写活,用流动的笔法,犹如蒙太奇的手法将这个落花的时光变慢,清晰呈现在大家眼前。尾句“何堪风雨近清明”继续点题,清明将近,梅雨将至,梅花何以堪呢?作者也好,我们也好,又情何以堪呢?
总之,整首词写梅而不着梅字,写梅而意在梅外。短短几十字,道尽了词人的孤寂伤感。手法上,成功运用了白描(如君鬓开时我鬓青)、联想(想必江南明月夜)、对比(明月夜与落花声)、动静结合(一悄一落)、衬托(风雨近清明)等,使得一首浣溪沙读来韵味深长,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7-17 22:19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