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3|回复: 7

[原创] 暗流汹涌(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暗流汹涌(原创)

人性本无善恶,但有了人类社会后,基因中就已经改变,并将遗传给下一代。
人性恶,基于这样的意识,从而有了猜测、怀疑、对比、排斥的主观认知,但这种人性恶的意识并不一定就是有了清晰认识,往往它存在于潜在意识中影响着行动者的思维方向。如是两个学习饮茶者来比较。且把两个饮茶者定位在要做一个资深品茶者的立场上,而不是有茶喝就不求质量的位置上。

一者始终在一个店主处买茶,而店主初期只拿比较差的茶抬高价格来蒙骗初学者;但随着初学者与其购买次数和量的增加,店主也会相应改变态度,拿出更好一些的茶来吸引学茶者。这是因为学茶者在不断品饮中从一无所知获得了最初级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影响他对茶品质的理解程度,鉴于茶商非止一家,顾客有可能进这家,也有可能进那家,在某家的购买的茶始终处于一个质量中的时候,饮者就有可能谋求向更高品质的需要,就有可能换一家茶店去寻找更好品质的茶,而非停留在一个品质中。那么店主基于顾客有可能获得更高品质的认识而放弃他的情况,就必须拿出档次更好的茶吸引顾客,始终将顾客留在他的店中不断购买他的茶,他就必要满足顾客不断上升的需要。随着时间的延长,初学者会逐渐品饮到越来越好档次的茶,也会学习到更多相关茶的知识。店主想要留住这样一个品位不断升高的客人获得更多更持久的利润,也不得不不断提高茶的品质来始终捆绑住顾客的认同心理。

很少或几乎不可能存在低需求被满足后不向高需求前进的人,不论是饮茶还是温饱,基础的需求被满足后总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人类的社会也是这样发展而来的。从这里看,第一个饮茶者就没有或仅有很少的人性恶倾向。

再来说第二个茶者。当他与第一个学茶者在同一家茶店里饮过几个档次的茶之后,他产生了换一家茶店对比一下同价格茶质量的想法。于是他换一家茶店,去买同价格的茶。在同价位,不同品质的对比中,茶者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对茶的认识就比第一个茶者有了更大的认识度和选择余地。但这种对比的想法来源于不信任的猜测,那么很有可能,第二个茶者还会换更多的茶店来对比同一种价位的茶品质。这里就有了明显的利弊之别。

由于货比多家对于货的品质有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认识,对于购茶而言就有了更多鉴别品质的经验;弊处在于在同一价位上消耗的金钱比较大,占用的时间也更多。因为人性恶的潜意识左右着他的货比三家的认识,使其难于充分相信一个陌生茶商,更多相信自身拥有知识高于被动于人的认识,他就会不断抱着货比货才知好不好的想法不断重复下去,直到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后终于获得了精细鉴定的能力成为一个资深的饮茶者。

第一个学茶者由于没有或少有人性恶的潜在影响,就会固定在一个茶商处由浅入深地获得茶商不断为他的品鉴能力而提高质量的茶。这个茶者消耗的金钱和时间或许比第二个茶者还要多,获得的知识高度和量很有可能还要少。但他与第二个茶者之间的不同是心态更为安逸,由于茶商在品质上不断对其满足有愈多的幸福感,更少患得患失的心理影响。

第二个茶者由于不信任感的左右不断对比茶的价格和品质,对于低质高价的茶和等价高质的茶对比,就可能会因不信任度的明确加深出现受害心理的认知,在鉴别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多增加对自我保护的认识,也会对外界产生愈多不信任的心理暗示和认可。

这个分析可以说明人性善者与人性恶者在为人处事上的不同认知能够导致不同的生活品质,幸福度的多寡和质量高低,人性善者易于从低层次的满足中获得大限度的满足感,而人性恶者必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而二者耗费的精力也就形成鲜明的对比,低层次者能拥有更多幸福的人生体会,高层次者则很少有幸福感。而对人生需求的高低与与认知方向有关,与认知深度则受认知方向影响,即本性中人性善与恶的存在程度高低相关。并逐渐对二者形成较为明朗化的人性善或恶的认知,持续影响以后的人生。

所谓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即便二者各自具备了深度思考的能力认识到根源所在,也很难从根源处改变。即便表面上祛除了不利的因素,一旦遭遇大的变故,潜在的认知依旧会剥除面具。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个话题引申开来……

二.

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英国花较少的钱更多体现了自然风貌和人性化,使人身处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温情的氛围中;相应比较,北京奥运会则以巨大的投资来展示富丽堂皇的壮观场面。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强势姿态包裹在富足的金钱之下,那么说伦敦奥运会则体现了人性的丰美与淳厚。

一个骑在马上露出本来面目,一个走在田园中享受美好的生活。前者以小资本获得了世界的热情,后者以大资本赢得世界的赞誉,孰是孰非,就要看站在何种立场来对比了。

看欧洲人踢足球,就可以看到狂野奔放性情的自然流露,他们并不加以掩饰自己的本来面目,战争就以十足的野性去征服对手,生活就以十足的热情拥抱每一分钟,一切都流露在外,丑陋与美好的,毫不掩饰真实的性情。

中国人的性情是温和柔软的,这几乎是普遍的认可。但我们常常在市井之间领略到更为强悍的性情,以及文人笔端激烈对抗的一面,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只在外交上只做口头抗议却不得不任凭周边小国一再侵占领土表现出软弱一面的中国近来在直观的行动上也显露出越来越强硬的一面,温柔的中国人真的很温柔吗?或许,是文化掩盖住了中国人真实的性情。

中庸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确立普及以前,或者中庸不被国人拥戴之时,中国大地上尽是争战与改朝换代的时期,恃强凌弱在中国的历史中并不少见,从东周分裂,群雄争霸至今,残暴的秦,顽强的楚,抗元的明,小米加步枪发展到解放全中国的现代,中国人丝毫也不柔软,被中庸文化柔化的性情哪里去了?或许,这才是中国人的真性情。

如果说某个人的性情是温柔的,那么他难以因为枪就变成残暴的人,更不会因为富足就全力武装自己。瑞士很有钱,但它对周边无害,是因为它温和的性情流露在外,并不因富有而改变性情。也可以说,瑞士没有丰富的资源,就引不起外敌的野心,所以能活得十分超脱。中国则不然,由于资源的丰富引来了外敌的野心,它不得不依靠武装来保护自己。但这不仅于此,它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硬的姿态,不仅仅为了生存安全,还要谋求更大的利益。

在很早的时期,中国就在不断吞并周边的地域壮大自身。当这种扩张达到一定程度时,维护它的稳定完整变得比继续扩张更为重要了,不断扩张而不注重内部稳定很容易从内部就崩溃。中庸文化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料想不到的是,中庸柔化了国民的性情,一系列维护稳定的措施带来了稳定和繁荣,而性情大变的国民成为地方官和朝廷大员时,这种越来越柔和的性情也就影响了治国的根本。

中国人的原始性情假定并非是柔和的,只是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和潜移默化才改变了表面形态,一旦这个国家受到了难以忍受的极端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势时,它的真实面目就会缓缓浮出水面。因为积累而暴发了潜藏的暴烈性情,或者由于强盛显露本来面目。文化能够改变性情,性情能够影响处世观。所谓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中国人能够忍辱负重期待反击,也或许是原始性情中本来就拥有善忍的一面,这种忍压制了宁折不弯的真性情。当实力壮盛起来,柔与刚融合的性情就将完全展现。

在不断被外侮侵略的痛苦折磨中,倔强的性情丧失殆尽,更多沉湎于幻想之中,向往平安的宁静,渐渐学会了忍耐,在忍耐中走着明哲保身的路途,直到无路可走,积累的仇恨就会爆发。善忍的民族能走得更远,但也必将不断经受痛苦地挫折,这是一个经常游走于夹缝中苦苦求生的国家,它的文化已经变成这样的文化,人们的性情也就隐藏在如水的温柔中;但从未认命而永久驯服,然已经成了平宁下蓄势的潜流……

三.
敏锐也许是一种天赋,也有可能后天培养,是于说观察力和由此延伸的思想活动。速写者必须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以便迅速捕捉人与景物的特点。而学习画立方体则是精确再现人、物形态的基础。有人面对问题时,总是从外界因素试图找到自身不利的问题关键,这样的人把自己保护得很好,也从不能真正改变自身的缺点,以及接受他人有说服力的道理。即便他能认识到自身出了问题,也将自身的问题呈现出来承认缺点所在,但这仍然是一种为自我推卸责任的潜在表现。

让外界包裹着自己,为什么不能以自身去包围外界呢?当一种思想将整个外界都纳入观察与思想介入的范畴,它成为世界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则是一切因素的基本点;凡事如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认识,观察,研究世界对这个基本点的影响,思考这个基本点对世界哪些方向产生了交流,再反馈回外界反映在基本点上的问题,先找到自身的问题症结所在,那么对外界就会有一个从基本点出发的负责任的态度。未必是对的。

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衍生出了属于本体的文化,比如说茶文化,也有企业文化、体育文化,奥运会、世界被乃至运动员也会有属于它们的专题文化,不同地域的团体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综合了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那么也有一个社会性文化,再延伸开来,还会有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人的性情从属于哪种文化呢?比如说欧洲人的狂野激情,东方人的平稳沉静,也是从属于不同地域独有的文化体系。

文化本身似乎是高深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必须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或创造某种文化的形态及内涵来具备。然而文化应该是一切人文与社会活动基础根源。将所有分类文化归纳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来自于一个大的涵概所有小文化的大文化,即反映地域风貌、思想、不同学科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这个其实仍分属于不同地域或国家的总的文化渊源实际影响着更多社会性文化的细微不同,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和性情。如果用这个基本的地域文化来诠释所有分类文化都能获得满意的答案,是因为它立于所有文化的中心,最底层的基本点上。

足球有足球文化,器械有器械文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认识、性情、思维模式、行为意识,但这些都脱离不了它的基础——地域文化的影响。如果说社会形态是一个争的等边三角形,那么从一个基本点出发延伸拓展的各类文化的综合形态也可能就是一个倒置的等边三角形,正是从一个基点出来,不断分裂出新的文化形态;当然也可以说它是一棵树。所有小的文化形式都来源于一个基本点——最下层奠基的基础。

今天要谈的就是这个基础的东西,只有打好了基础,才具备不断上升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形态。从基础开始一个小学生开始积累知识,中学、大学、社会……识字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厚度则是不断积累认识储蓄的从底点到最上层的高点之间的距离,拥有的距离越大,厚度带来的影响就越广。这之间的距离如果出现了断空,那么就很容易坍塌,表面具有的厚度就会实际降低。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便高点再高,也很容易被轻易击溃。比如说诗人,某些诗人具有天生的敏锐的观察力,不需要从基础层层分析就能直观地认识到尖锐的症结所在,跳过了过程。某些诗歌也就具有跳跃尖锐的形态,好比如投射特定一点的矛枪。但如果让这一类的诗人解释过程就异常艰难了,是因为他们尚未具备厚度,对过程没有充分精细的认识。

设立一个大的问题——人类世界。想要解释它,会有一个笼统的概念。但这个笼统不细致的概念无法诠释细节问题。就需要深化设立较小的问题。好比如一个基本点被解开后,发现它是由很多个点环结而成。那么就要继续解析环中的各个点。而这每个点又出现了独属于自身的新的环节,每个环节又出现了许多个点。想要充分了解世界,就必须不断地解析以几何形式递增的点。而将所有相关于人类世界的点都解析完成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构成人类世界的基本点——人。

相当数量的人都是从循序渐进的角度来逐步获得对我以外的世界认识,这样的方式是最容易的方式,要比从大的范畴向小的点归纳快捷,从小的点做有向延伸或多向延伸。从学说话起,人的大脑在学习的岁月里不断增加认识和知识的厚度,到拥有独立思想,开始问我是谁?到撰写高深复杂的各种思想文本,阐述、解析更大更高的学科,都脱离不了每一个相应的基本点。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不要被它们高深的表象迷惑,从基础入手,那么世界就不再神秘,人生也将远离困惑。

想要看懂什么,必要具备一个广博沉稳的厚度,那么,思维会以超越光速的形式透彻解析你所能达到的厚度广度之下所有的问题。首先,你可以将所有的问题归纳到它们各自的基本点展开分析,而所有基本点最初的基本点是——你自己。思想的厚度仿佛大海深邃广阔的胸怀,包含所有,容纳所有,但风平浪静的表象下时时刻刻都有暗流汹涌……然而激流如何起伏,它的根本只是一个——水。要相信大海永远具有浮力,而人心总是不断求索向前。

2012年7月29日11点06分北斗六星论坛/注册名:咱是一头大胖猪

猪是个头脑相对简单的人,所以想出来的东西未必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读不了长文章的,我劝你们不要回复了,也不用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象你这么解读,简直是在强奸我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蛇掉水里求救,怜悯的人就伸手去救,每每被蛇咬伤,方丈见,善劝,持稻草救之,既不会伤己,又施救成功;犹太人教育孩子,让孩子从窗台跳下,双手接住,反复几次后,不接,直摔,言,凭甚相信每跳有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美国侦察机事件,大卸八块方才运回去,钓鱼岛、黄岩岛等,静观细琢,不急;视角各异,讨论嘛,欢迎畅所欲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羡慕自在脑袋的活力,这一挥就是一大篇呢!不过俺现在不喜欢动脑子,象文中出现无数的观点,真不知道如何回复呢!真要认真,怕写的回复比原文还要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0 12:03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