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十年前,真也就没个冰箱。这春、夏两季肯定是地里长什么菜,餐桌上就有什么菜。等到了秋、冬两季,自然是菜窖里储藏什么菜那就吃些什么菜。要说吃菜,这人肯定喜欢吃个新鲜。那么别管地里长的或是菜窖里储藏的,肯定是绿色环保新鲜的菜,蔬菜的质量肯定是一流的。 自打出现了冰箱,这人也就都懒惰了,去菜场一买就是一个星期的。按照现有的科学论述,这冰箱无疑是能保鲜的。不过说保鲜那也只能是自己骗自己的保鲜,蔬菜瓜果在冰箱里也在呼吸,相互也在传递着信息。等菜炒出来,竟然有了水果的味,看似眼见的新鲜其实这菜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味都变了,哪还有保鲜那么一说。 要说人的味觉系统肯定是喜欢尝鲜,一样东西绝对不能老吃。只要多吃几次,那个排斥一下就会出来。先且不议论这东西是否珍贵,重复的必然就是排斥,好象跟物质本身是否珍贵发生不了什么关系。人的天性就是不喜欢重复,关键是人体的需要必是有个全面。就价值学而论,人肯定是所谓好的坏的轮流接受,自觉不自觉地就走入了某种平衡。 人规定吃什么,喜欢吃什么,想吃什么,如果真要讨论,怕是没个结果。其实这人的吃跟人的爱严格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怕是如果讨论起爱来也会没个结果。许多人都在努力研究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可如果就把人当成小动物来看,那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无非就是吃和爱,更高一点说怕就是追求吃和爱的质量了。人脱离不了互相比较,那么比较的唯一结果就是把那些意义和价值转换成高档享受。很显然这些高档享受那自然要靠科技手段保鲜,经常受用那些储藏物也就发展成了必然。 现代人根本就摆脱不了现代的科学制品,摆脱不了现代保鲜的科学手段。当然,什么事情都是眼见为实。这食物只要外观没什么变化,那么味道的变化也许就可以忽略不记了。串味儿明摆着是严重的不新鲜,只是现代人也只能守着冰箱,吃那些所谓不新鲜的新鲜食物了。 方便、快捷很显然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色,想办法节省人力更是现代人的追求。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方便、快捷及人力的节省只能是拥有个看似新鲜而不是新鲜的东西,真正那绿色、有机、最新鲜的东西是品尝不到的。要说有冰箱比没冰箱肯定是方便了许多,要说有冰箱比没冰箱肯定是发展了。但人的确品尝不到从地里刚收回的菜,品尝点大串味儿显然也是时代的特点和人们享受的必然。 时常在想,这几千年人们就没有使用过冰箱,但人们好歹都接受到了真正的自然,品尝到真正的新鲜,吃到了接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的菜。现代可好,先把这菜在冰箱里串串味,等菜都串成没有了自然和灵气后再吃,还假装自己天天享受到保鲜食品。也许就是所谓天才的人最能忽悠自己,这菜看着新鲜那就可以对自己有个交代了。 冰箱显然是要制冷的,消耗电力能源不说,这制造出的热肯定残存在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一台冰箱跟气候变暖没什么关系,可数万万冰箱制冷所释放的热能显然对地球就构成了威胁。人们天天都在叫喊着低碳环保,却又根本摆脱不了自身在享受现代科学。那没办法,享受点串了味儿的菜也只能自认是现代享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