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一颗“洋葱”,感受一种厚重的悲凉 ——读《淡月昏黄》后感 人生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人流泪——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读到这句话了。每每想起来,都感觉那般真实,可能是深有体会吧——无论是做饭剥蔬菜洋葱还是做人剥心灵洋葱。读书,也仿佛剥洋葱。这种感觉的出现还是第一次。那是今年春天,第一次读《淡月昏黄》时突然萌生的想法。 【内容梗概】 中篇小说《淡月昏黄》讲了一个悲凉的故事。小镇老汉李汉维的儿子李强是个十恶不作的不孝青年,然而聪明的李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法律奈何不了他。让善良的李汉维老汉愁眉不展。当李强第八次从监狱出来以后,李维汉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利用小镇的泼皮懒汉半疯子歪歪腿,铲除李强这个祸害。李汉维悄悄向歪歪腿传授了一句歌谣,让歪歪腿在小镇传诵,李强忍受不了面子的冲击和伤害,一怒之下捅死了歪歪腿,李汉维在暗中及时报了案。两个小镇“名人”的同归于尽让李汉维沉重的心倍感清爽,然而淡月昏黄的悲凉却牢牢印在读者的记忆中了。 【巧妙构思——《寻梅》的四次出现】 同其余的几篇精美小说一样,作者很重视小说中“艺术美”“语言美”“构思美”“技巧美”的同一性。我觉得,这篇小说最出彩的就是题目《淡月昏黄》及其有关淡月的构思了。“淡月昏黄”是乔吉的元曲《寻梅》中的最后一句,《寻梅》在这篇小说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而且是半句半句从尾句开始层层忆出的。 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出现的吧: 第一次:一弯残月像个若有若无的什么符号,悄然贴在傍晚灰秃秃的天角,像是在等着什么。李汉维看见残月,脑子里就蹦达出几个字来:淡月昏黄。 ——这是小说刚刚开始,文中主人公得知自己的不孝儿李强第八次出监狱之后看见天上残月,隐隐想起来的。 第二次:一缕淡淡的芳香,从院墙上的花盆里飘过来,如冰凉的手,在他的鼻翼上碰了一下。那一轮残月悄然贴在遥远的蓝色里,给人间的热闹和喧嚣冷落着。是谁把好好的一个月亮割残,扔在那片遥远中,是谁?“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李汉维想起了“淡月昏黄”前面的一句。 ——这是小说已近半,主人公李汉维回想起儿子李强在镇上的种种劣迹之后,无可奈何的叹气。 第三次:李汉维再一次想到儿子李强手中的那把匕首。他抬起头来望了望天上的那轮残月。 夜晚的天空空荡荡,把月亮的残缺弄得格外醒目,像脑壳里一个破破烂烂的想法,给人抽出来,贴在天空。 "淡月昏黄。"李汉维终于又想起了什么。“冷风来何处香,互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李汉维又盯了一眼树荫里的电话亭。那儿已空无一人。是乔吉的《寻梅》。他终于想起了“淡月昏黄”的出处了。 ——这次的出现与上次相隔不远,主人公李汉维空空落落的心底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像脑壳里一个破破烂烂的想法,给人抽出来,贴在天空。 第四次:李汉维最后一次望了望那像破破烂烂的想法一样的残月。一阵凉风吹过来,搅动着南门上粘腻的灯光鼎沸的人群。凉风落在他身上,让他觉出了冷,像冬天么?冬天。李汉维蓦地完整地回忆起了乔吉的《寻梅》。他很奇怪自己何以会把这个并不怎么出名的曲子背下来。"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至此,小说终于落下帷幕。李汉维完全想起了这首词,他也终于完成了一个大胆的也是经过艰难抉择之后的任务:借助歪歪腿的口,用法律的方式让镇上的两个“名人”“同归于尽”。 【《寻梅》和《淡月昏黄》的意境】 小说读完了,心情也如题目一样“昏黄如淡月”,然而那似有似无的冷风携着一轮残月却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读者的眼中和脑际。 和作者其它的小说一样,这篇《淡月昏黄》还是动用了两条线。一条是人物线,围绕着李汉维老汉和他儿子在叙述和回忆中展开故事情节;另一条就是景物线,借现实的残月对元曲《寻梅》来了个层层铺就。其实,这是作者借助景物抒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李汉维在一步步忆起《寻梅》全曲的时候,也是做出艰难抉择的心理历程:面对这样的一个儿子,既残忍又狡猾——祸害家人,祸害全镇人,但法律却奈何不了他。李汉维汉心是苦痛的,一面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面是道义和善良。在小说中,他一次次地诘问自己,借《寻梅》一层一层地剥去他浓烈的伤感压力,来自儿子对父亲的伤感压力,这是一个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这就是小说最辛辣的“洋葱”。在剥洋葱时,无论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还是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那种压抑痛苦,让人喘不过起来,直到《寻梅》突然间完整的跳将出来,带来凉飕飕的苦寒,却不再沉重。 小说作者不惜笔墨重彩剥这颗洋葱,作者不仅用尾句“淡月昏黄”作为小说题目,而且不止一次在文中出现,其用意是什么?我不能不去寻找这首元曲来说说了。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赏。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黄昏。”——这就是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乔吉的《水仙子.寻梅》。这是一首咏梅的曲子,风格自然、清丽,语言通俗,活泼流丽,情调委婉含蓄。构思上,围绕着“寻”字来写。“冬前冬后”写的是寻梅的时间,“溪北溪南”写的是寻梅的地方,“树头树底”写的是寻得细心,从时间、空间和心情三方面写,“几村庄”、“两履霜”,写的是执着的追求。“冷风来何处香?”先闻其香,后见其形,“忽相逢”表现了作者惊喜的心情,寻到梅花,醉卧梅下,一个完整的寻梅过程,逐层推进,层次明显。
作者对梅花的执着既是表示对梅花的喜爱,也对高节情操的追求。头三句写寻梅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会令人断肠。本篇情感起伏回环,一波三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情,既折射出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追求高尚节操的不易和艰难,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离恨之痛,让读者感受到他心里的愁苦、悲凉。(斜体字节选自网络)
了解了《寻梅》的含义,我们再回想小说主人公,也就不难理解主人公那复杂的心情历程了。
这首曲子先写“寻的过程”,冬前冬后溪北溪南树头树底的急找;再写“闻香喜悦”;最后笔锋一转,寒意袭来——月昏黄,情难堪,人断肠。而小说在引用的时候,采用了层层剥的出现方法,且用的是倒叙。涵义更为深刻。因为小说开始李汉维老汉知道自己的不孝儿又“出来”了,那种难堪不忍的复杂心情让他对未来绝望,于是望淡月见昏黄,不是月昏黄,而是世道现实浑黄一片啊;接着看到歪歪腿之后想到一个“妙计”,让儿子杀死歪歪腿再判刑偿命。两条人命啊,即便是在除害,是生者和未来的一种希望,也让人惊梦断肠,寒意浸骨;最后李老汉悄悄报警,眼看着杀人者即将被绳之以法,李老汉终于松了一口气,清爽的心情也如这《寻梅》一样,终于完整,终于又踏上了“寻”的希望之途。
【铺垫、细节、对比】
小说中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很多。作者用《寻梅》一曲做引子做暗线,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把人带入了李汉维老汉复杂的心理历程中,,让人在这个感受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完整的、丰富的生命意象。一些巧妙的铺垫,情景交融的细节和感同身受的对比,也是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不可忽视的品味重点。例如李强和歪歪腿的对比。都是名人,且是臭名昭著。一个是流氓无赖,心臭;一个是现代懒汉,身臭。都是社会的肿瘤,都应该除去,可现实和法律的清香在这两个臭人面前都失去了作用。
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淡月昏黄》所表现的可谓是很到位:塑造了李强、歪歪腿和李汉维三个主要角色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游离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的“危险人物”们的生存情况;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层层剥离,让读者感受到辛辣和悲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故事情节,让人物性格在昏黄中清晰凹显。
读了小说,不能不叫好。但是,心中还是希望:少看点这样的故事为好。
(2010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