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溪上青青草

[首发] 随记(不断续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
开心。
你在呢。
好,我马上正襟危坐的听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同样的精彩纷呈,同样的口若悬河。
同样的叫我振奋1
太谢谢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国内少数几位专研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钱文忠传承了季羡林的学术薪火。当年,钱文忠尚未满17岁,突然对这门冷僻艰深的学问产生了兴趣,“我就和季先生通信了。”外界有传言说,1984年,季羡林老先生以73岁高龄,在北大重开了停招多年的梵文巴利文专业,就是为了招收钱文忠为徒。
  
对此,钱文忠如实告诉记者:“1984年,季先生决定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继1960年之后,第二次招收梵文巴利文专业的本科生,我和他老人家的通信,大概使老人家确信,在这个年头,还是有孩子愿意学梵文的。这应该起了点很微小的作用。在高考前,北大的招生老师就奉季先生之命,到华师大一附中找我谈过。我的那个班级后来一共招了8个人,到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还以此为专业。”
  
1984年高考进了梵文巴利文班。这个班一共有八个人,之后先有一两个人转系,再后来几乎全部搬到德国,最后剩下钱文忠一人还以此为专业,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冷”到不能再“冷”的专业,钱文忠乐在其中。较有名的一直到今天,不论是学术、古玩还是藏书等等,他都能“玩”得转,钱文忠说:“我确实喜欢‘寓于乐’,我认为这是一 种不错的态度,也很符合‘游于艺’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古训,不是吗?我想,人活在世上是非常短暂的,不能什么都要。没有‘舍得’的心态,会很累的。”
  
梵文巴利文,是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专业。钱文忠说,他之所以会接触到这一领域,要感谢高中历史老师郝陵生先生。“我很庆幸,我在华师大一附中读书的时候,遇见了优秀的历史老师郝陵生。郝老师喜欢在每节课前介绍点学术界的情况。有一次,他说梵文研究很重要,但是似乎学的人很少。季先生年岁已高,再没有年轻人去学,恐怕这门学问在中国要绝了。”钱文忠听说以后,就自己找书看,然后和季先生通信。此后,他就以第一志愿考进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非诚勿扰》那些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溪上青青草 + 30 + 30 评的真到位!很有力度,一针见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5-26 08:4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