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红尘寻梦

成功做人必须打出去的7张王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12.耍小聪明者最难让人重用

  
  人生来就聪明,无疑是件好事。但是不正确运用聪明才智,总是依仗聪明过人而时时看轻别人,耍小聪明,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的,也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受人重用的。 过分地玩弄心计、卖弄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引火烧身,招灾引祸。"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讽喻那些设计整人整不倒,反而贴了老本的人。

  周瑜是庐江舒城人,与孙权的哥哥孙策同年,交情甚密,结为昆仲。周瑜人长得帅,资质风流,玉树临风,才学也无几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万虎视长江沿岸的形势下,东吴议降者甚众,军心涣散,如非周公瑾脱颖而出,东吴也许早归属曹操了。 却说刘备没了甘夫人,周瑜知道了这个消息,心生一计,要孙权的妹妹嫁与刘备,让刘备来入赘,然后把刘备囚在狱中,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讨得荆州,再对付刘备。遂派吕范为媒人,往荆帅说合。不想诸葛亮听到消息,猜定是周瑜的计谋,遂让刘备应允,并让赵子龙保护刘备,临行前授予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东吴那边,孙权之母听得消息,见了刘备一表人才,真心实意要把女儿许配与他。周瑜和孙权不想此事弄假成真,又不敢公开囚禁和杀害刘备。刘备劝说娘子去荆州,娘子应允,于是二人商定去江边祭祖,乘机逃离东吴。周瑜派兵追赶,却被娘子挡了回去。正当周瑜准备孤注一掷时,却见诸葛亮早在岸边等候,刘备等已登了船,往荆州而去。岸上乱箭射过去时,小船却是去的远了。刘备的兵望着急急追来的吴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自恃胜券在握,不想遇到了诸葛亮。这"赔了夫人又折兵",实际上正是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俗语说: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也正是说明耍小聪明不但得不到最终结果,还要做赔本生意,落人耻笑。

  其实,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能使人毁掉。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要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浑厚,不让人家眼红你。耍小聪明往往也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同是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杨修却仗着自己的才气变得不大安分,遇事喜欢耍耍小聪明,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酪,曹操吃了一些,就又盖好并在盖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大家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杨修见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并说: "这写着一人一口酥啊,有什么可怀疑的!" 还有一次,建造相府,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亲来察看了一下,没说话,只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一见,就令工人把门改窄。别人问为什么,他说门中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嫌门太大了。杨修其人,还有个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当然,光是这些还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谁想他后来竞渐渐地掺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了。

  曹操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选择继承人的对象。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曹操想立他为世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宫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拾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盘查。曹丕知道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是杨修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讨厌杨修了。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曹植的才干,常常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他们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闻计,杨修干脆告诉他: "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知趣的家伙了。机会果然来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膀臂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顺便说了"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又耍起自己的小聪明来,居然不等上级命令,只管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知道以后责问,他竟回答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鸡肋这玩意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免得临时慌乱。"曹操一听,差点把脑血管气炸,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者戒。

  虽然事后曹操果然如杨修所言退了兵,但凭心而论,杨修死得也不算冤屈。他平时耍点小聪明,显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当然也是显得比自己的上司曹操聪明,虽然令曹操很不舒服,觉得很憋气,但是那些都有情可原,这次"鸡肋"事件杨修被杀可是"豆地里吃西瓜--自找的"。退兵与否那是军机大事,杨修却因耍小聪明而泄露了军机,能不被早就想收拾他的曹操给杀了吗,扣上一顶"泄露军机"的帽子,让杨修无法反驳。

  像杨修这样爱耍小聪明的人,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会被人重用、被人信任的,哪一个领导、上司也不会要一个随意泄露商业机密、军事机密的员工吧。

  ---------------------------------------------------------------

  【编者点评】  耍小聪明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还有时会让领导感觉没面子,因此耍小聪明的人是难以被人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因为人们通常都觉得耍小聪明的人爱张扬、善于自我表现、浮躁、不稳重、靠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张王牌】 宽胸襟---能容人,才能容天下

  
 -------------------------------------------------------------

  人与人不一样,事与事有区别,不可能人人都合我们的心思,事事都如我们所恳,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依然每天要与人交往,每天要办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途径就是学会宽容。能客人才能与人相处,才能最终容天下。

  宽胸襟是一种做人的肚量,也是一种修练之后的大悟大彻。求同存异,是不变的生存法则。懂得宽容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胸怀宽广,是一个人心态处世风格的整体反映,没有人不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他周围总是充满人气。

  ------------------------------------------------------------

  1.能大亦能小,能伸亦能曲

  
  胸襟宽广之人才能有所成就,他们的首要紊件是曲伸有道,有海纳百川的宽宏肚量。他们能够像龙一样吞云吐雾,呼风唤雨。升腾于宇宙之间;也能够像小虫一样不露形迹,消声匿迹,潜藏于地底深处;他们能够随时局的变化而伸曲自如、能大亦能小。不能隐忍,胸襟不够宽广则只能做一条小虫,而不能成为能屈能伸的龙。三国时期刘备历尽艰辛终于拥有了东西两川和荆州之地。然而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夺了过去,关羽也被杀害。刘备听说之后,悲愤交加,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要起兵伐吴。刘备的这一决定是建立在冷静的心态之上吗?不是。此时,他完全被自己悲伤和愤怒的心态所控制。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神人共怒。陛下你应该付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一旦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赵云的这番话颇有道理,确实是审时度势之言,然而,此时的刘备已彻底向心态屈服了,他已不可能明察时势了,他已不可能审时度势了。他对赵云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还有其他忠良之士,这是切齿之恨,只有食其肉而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中的仇恨。"诸葛亮也劝刘备要以天下为重。刘备答道:"我不为义弟报仇,纵然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完全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能力。最后他感情用事的结果就是被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大败而归。

  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这也是入之为人的特征。然而,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我们又说: "一个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此时的刘备就是被感情左右了的人。在心态这一点上,他就无法与曹操相比了。殊不知,曹操一家都被入杀害,因此,他有切齿之恨。曹操平定了州青黄巾军后,声势大振,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四十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交好曹操,便亲自出境欢迎曹嵩一家,并连续两日大设宴席热情招待,他还派兵五百护送曹嵩。谁知这样一来,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原来护送曹嵩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军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物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于是在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了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尽起大军,洗劫徐州。"

  将曹操的遭遇与刘备的情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刘备仅仅死了一个义弟关羽,而曹操却死了一家老小四十余人,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报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吕布率兵攻打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大仇未报,那边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祭觉不出情况的危急,就如同刘备伐吴一样。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立刻便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 "兖州失去,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了归路,不可不早作打算。"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营退兵,去收复兖州了。曹操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当然正确,因为,这个决定没有受他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完全建立在自己冷静的心态之上。因此,曹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刘备与曹操截然相反,刘备伐吴的计划完全建立在复仇心态之上。这一心态使他不可能对局势做出客观准确的认识。他没有认识到东吴已经经营很长时间,孙权善用贤人,上下团结一心,绝对不像刘璋之辈那样柔弱;与此同时,北边曹丕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向刘备的蜀汉政权发动攻击,而自己的政权才建立不久,还需要进一步稳定人心。从大局来看,三国鼎立,魏国强大,蜀吴弱小,只有联吴抗魏,才能长治久安。然而,刘备根本就顾不得这一切,只凭自己复仇的心态而制定实施了伐吴的计划。因此,其失败是注定的。

  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是否够能成为云中龙还是草中虫,是大龙还是小龙,不仅仅看你有无志气,还由你胸怀是否宽广、度量大小决定的。胸襟宽广之人能看清形势,形势不利于己时可以做条隐忍的小虫,形势大好时再显露本事做条伸展的龙。

  【编者点评】  人生的道路就如那音乐,充满着节奏,有时激昂,有时低沉;有时顺畅,有时阻塞。低谷时,就要平和地接受现实,踏实积累,不能只躺在昔日的荣光里,停滞不前;高峰时,亦不要沾沾自喜,趾高气昂。总之,大度处世,曲伸应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德报怨乃大丈夫所为

  
  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襟怀坦荡、胸怀宽阔的人善于宽容他人,因为他们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心胸狭窄只能加深误解和折磨自己。因此,真正的大丈夫往往能够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宽厚的胸襟去容纳曾冒犯自己的人,以德报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可能犯错误,这就一般而论,"容过"可能比较容易。但是有这样一种"让",他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伤害,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有关,即使这样,仍要有宽容的胸怀。春秋时期的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大家都喝得有点醉意。正在这个时候,一阵大风把大厅的蜡烛都吹灭了,大厅一片漆黑。正在此时,楚庄王的宠妃把他拉到一边,说有个人乘乱调戏她,但是宠妃已经把他的帽子上的盔缨拆了下来,要楚庄王狠狠地惩罚他。然而,楚庄王却马上传令:先不要点灯,群臣统统把盔缨拆下。群臣有点不明白,宠妃也埋怨楚庄王,但是楚庄王却不以为意。后来,有一次在战场上,敌人把楚国军队团团围住,情势万分危机的时刻,有一员战将不惜冒死救出了楚庄王。楚庄王非常感动,要重重封赏他,但是这位将军却泪流满面地告诉了楚庄王实情:他就是那位调戏宠妃的将军。今日死战,便是为了报答当日庄王的宽宏大量。 可见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甚至会成为一种人格上的魅力,可以让人为此而拼死效命。当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交往的都是普通人,甚至有的是小人,品质不好,行为不太检点,因而对令你看不惯和讨厌的人来说,和他过不去难道不应该吗?和他们交往岂不是降低自己的身份?

  就感情而言,这种人的确很令人憎恶和讨厌,但这并不等于非和他别扭,更不应该置之死地而后快,只要他不是顽固不化、不可救药的人,就应当真诚地接近他、提携他、感化他、帮助他。这并不是降低人格,而恰恰是你具有高尚品德的明证。相反,要是人家一有缺点和不足,就把人家往死里打,往绝路上推,这不但暴露了自己人格的低下,而且显得心胸也太过狭窄了。

  楚庄王在爱妾被手下将领调戏并有证据在手的情况下,还让人熄灭灯火,拔掉盔缨,用这种方式去为犯错的将领掩饰,正是这种以德报怨的宽广胸襟,才使他后来在被敌人围困时得以被犯错的将领拼死救出。也由于楚庄王有这样宽广的胸襟,才使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编者点评】  原谅别人过失,需有胸怀,以德报怨需有大胸怀,受人敬重。就如兵法所之,此谓,以静制动,不战屈人之兵。同时,这也是一种智慧,以德报怨,不仅能制服别人,化敌为友,而且还为自己赢得好名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3.眼睛里揉得进沙予方能成大事

  
  人们通常都容不得别人冒犯自己,背叛自己,正所谓"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但是,要想成大事,眼睛里就必须能揉进沙子,这就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不凡的度量。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骄奢淫逸,民不聊生,各路豪杰和农民起义军纷纷兴起,与王莽政权抗争。结果,王莽政权被推翻了。然而在王莽政权倾覆之后,各路豪杰为争皇位,又打得不可开交,其中就有一支由刘秀领导的队伍。刘秀用大司马的名义,召集人马,又招募了4000精兵。他的部将任光向天下宣告说:"王郎冒充刘氏宗室,诱惑人民,大逆不道。大司马刘公从东方调百万大军前来证伐。一切军民,归顺了,既往不咎;抗拒的,决;卞宽恕!"任光还派骑兵把这个通告分发到巨鹿和附近各地。老百姓看到了通告,纷纷议论,把消息越传越远。王郎手下的兵将听到了,都害怕起来,好像大祸临头似的。

  刘秀亲自率领4000精兵,打下了邻近好几座县城,势力渐渐大起来。没过多少日子,又有不少地方首领,看到通告,率兵投靠刘秀,于是刘秀向巨鹿发起了攻击。不久,刘玄也派兵来征伐王郎。两路大军联合起来,连续攻打了一个多月,仍然没有攻破巨鹿城。有几位将领对刘秀说:"咱们何必在这儿多耗时日呢?不如直接去攻打邯郸。打下了邯郸,杀了王郎,还怕巨鹿城不投降吗?"刘秀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留下了~部分兵马继续围攻巨鹿,自己带领着大军去攻打邯郸,接着连打了几个胜仗。王郎的军队支持不住,就打开城门,献城投降。刘秀率领大军进入邯郸,杀了王郎。

  刘秀住进了王郎在邯郸修建的宫殿,命令他手下的人检点朝中的公文。这些公文大部分是各郡县的官吏和豪绅大户与王郎之间往来的文书,内容大多数是奉承王郎,说刘秀坏话,甚至帮助出主意剿杀刘秀的。对这样的文书,刘秀看也不看,把它们全部堆在宫前的广场上,并召集全体官吏和将士,当着他们的面,把这些文书一把火烧掉了。有人提醒刘秀说: "您怎么就这样烧掉了呢?反对咱们的人都在这里头,现在连他们的名字也查不到了。"刘秀对他们说:"我烧掉这些,就是要向所有的入说明,我不计较这些已经过去的恩恩怨怨,好让大家都安心,让更多的人拥护我们。"劝说的人这才明白过来,刘秀不追究那些曾反对自己的人,那些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服从刘秀,而不会因为害怕刘秀报复,投入反对刘秀的一方。大伙都佩服刘秀的深谋远虑和开阔的胸怀。一些过去反对刘秀的人,见了刘秀的这种举动,也愿意为刘秀效力了。

  刘秀这种"眼睛里也能揉进沙子"的宽宏大量,为他赢得了好的名声,也为他赢得了人心,也正是靠着这样宽广的胸襟才使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编者点评】  眼睛里揉得进沙子,需要忍耐,需要气度。其实"沙子"的存在并非全是坏事,至少在与"沙子"相处中,人会得到很好的历炼,逐渐走向成熟。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4.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

  
  在自然界中,空心的谷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饱满的谷穗总低头向地。在八际关系中也是如此,无知的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常常眼高于顶;而有智慧的人,总是不耻下问,谦虚好学。

  法国哲学家爱罗西法古说: "如果你要得到敌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的表现比朋友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容易形成羡慕嫉妒的情绪。

  社会上,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他们善于放下自己的架子,虔诚、恭敬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反之,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什么事都爱露一手,仿佛就自己行,对别人不屑一顾,他们总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惟我最大,舍我其谁。因此,只要是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或调整时,他都采取"当仁不让"的态度,因而什么都想沾,什么都想贪,这样的人到最后只会受到人们的鄙视。正如希腊一位叫希尔泰的学者所说的:"傲慢始终与相当数量的愚蠢结伴而行,愚蠢总是在傲慢到来之时,准时出现。傲慢一现,谋事必败。"因此,对自己的成就轻描淡写,以低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是安身立命的方略。学会谦虚,学会低头,才能永远受到人们的欢迎。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富兰克林在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一生。"这个故事,何尝不是给了我们一大启发呢!

  谦虚的人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会有虚怀若谷的度量,也才能让人愿意亲近,这样做事才有基础;反之若恃才妄为、高傲自大,成了"孤家寡人",也就一事难成了。

  【编者点评】  谦让他人,有虚怀若谷的度量和宽广的胸襟,任何时候都保持谦虚会让人终生受益,而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不能容人,不能容物,只能使自己形象扭曲、为人耻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5.嫉妒会堵死自己进取的通路

  
  嫉妒是一种卑下的情感,它会使人失去理智。会使人头脑发昏,也会堵死自己向上进取的通路,甚至还会使人堕落,嫉妒就像一股祸水,害人又害己。嫉妒是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产生于自信的缺乏,因为它是由别人引导的活动。嫉妒会导致任何情绪上的低落,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嫉妒,更不会允许嫉妒使自己心烦意乱。

  有一位名叫卡莱尔的书店经理,无意中发现了一封店员对他极尽辱骂讽刺的信,说他是个差劲的经理,希望副经理能马上接替他的职务。卡莱尔读了这封信以后,就带着信跑到老板的办公室。他对老板说: "我虽然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经理,但我居然能用到这样的一位副经理,连我雇用的店员们都认为他胜过我了,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后来,他的老板不但没有撤换他,反而更重用他了。卡莱尔真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他对比自己能干的人非但毫不嫉妒,反而大加肯定,为别人感到高兴,这种人的精神着实可嘉,最终他也会得到老板的信任的。

  迈克尔·乔丹是驰名世界的篮球明星,他在篮球场上的高超技艺举世公认,而他待人处世方面的品格也值得称道。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但乔丹没有把队友当作自己最危险的对手去嫉妒,反而处处加以赞扬、鼓励。为了使芝加哥公牛队连续夺取冠军,乔丹意识到必须推倒"乔丹偶像"以证明"公牛队"不等于"乔丹队",1人绝对胜不了5个人。一次乔丹问皮彭:"咱俩3分球谁投得好?""你!""不,是你!"乔丹十分肯定。乔丹投3分球的成功率是28.6%,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对别人解释说:"皮彭投3分球动作规范、自然,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以后他还会更好,而我投3分球还有很多弱点!"乔丹还告诉皮彭,自己扣蓝肘多用右手,或习惯用左手帮一下,而皮彭双手都能扣蓝,且用左手更好一些,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乔丹把比他小3岁的皮彭视为兄弟。"每回看到他打得好,我就特别高兴;反之则很难受。" 乔丹的话语中流露着他们之间的情谊。正是乔丹这种心底无私的慷慨,树立起了全体队员的信心并增强了凝聚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1991年6月,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决战中,皮彭独得33分,超越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这个时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这是皮彭的胜利,也是乔丹的胜利,更是公牛队的胜利。嫉妒往往是个人才能与意志缺乏的体现。伏尔泰说: "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产生嫉妒。"因为自己技不如人,就只能用嫉妒的心理去排解心中的不平,一旦任嫉妒心理自由发展,你就会疏远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到头来不仅孤立了自己,而且也会阻碍自己的前进,堵死了前进的通路。

  卢梭说:"人除了希望自己幸福之外,还喜欢看到别人不幸。"这句话不仅道出入类容易嫉妒的心理,对人类幸灾乐祸的想法更是一针见血。

  嫉妒源于私心。如果真正大公无私,能全方位考虑问题,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能如此,他人会为你的崇高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并以"见贤思齐"来要求和勉励自己。不嫉妒不仅会激励别人,更能涵养自我。

  苟子说:"君子以公理克服私欲。"孔子说: "君子明于道义,小人明于势利。"义,是天理所应实行的;利,是人情所应思索的。君子根据天理行事,便没有人欲的私心,所以能泛爱人;小人放纵私欲,不明天理,所以嫉恶别人。

  嫉妒是一种慢性"毒药",可以使人不辨是非。对人无端生怨,对己则身心俱损。嫉妒是产生"恶毒仇恨"、"无名怒火"的重要根源。嫉妒会杀了自己,也会毁了他人。

  有一个画家,他的作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菲的收入,但他从不看重这些,也不嫉妒他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永远是个小学徒"。他追求艺术的理想还像童年那样执着单纯,他追求成功但绝不嫉妒比他更成功的人。也许他成功的奥秘正在于此。

  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自己所厌恶或轻视的人、与自己同性别的人都处在好的位置,这些都是引发嫉妒的主要条件。如果本人无意加以比较,或认为自己无法达到那么一个高度,或二者本来就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世界,或嫉妒的对象不在自己身边,或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了结果,嫉妒将不再产生。淡化嫉妒也就是淡化优位--你不比别人强,别人嫉妒你什么?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强,这一下子别人反倒不再嫉妒你,也会认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优位。

  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显出你聪明能干,会招致嫉妒。如果你说"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入觉得你处于优位,办成事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嫉妒你能干。但你说"多亏了先生们大力帮助",这就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这样的心理平衡。

  处于优位自是可喜可贺的事.加上别人一奉承,更是容易让人喜形于色,无形中加强了别人的嫉妒之心。所以,面对别人的赞许应谦和有礼,不仅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而且博得对你的敬佩。谁都希望成功而得到他人的夸奖,但事实上总会有悬殊的差别。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成功,别人菪不是提及,有时还不觉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听了就不好受,难免不妒火中烧。

  嫉妒心理是由于个人虚荣心在作祟。加强思想修养,克服虚荣心,把别人的成就和荣誉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这是甩掉嫉妒的根本方法。甩掉嫉妒,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谦逊的美德。学会淡化嫉妒心理,将有利于减少人们彼此的敌意和隔阂,使人们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

  【编者点评】 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要有大度的气量,要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别人所取得的成功。嫉妒会湮灭智慧,无法进取,带人进入小肚鸡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6.沉得住气,才能发得了力

  
  欲成大事者必须胸怀宽广,能屈能伸,在形势不利于自己时,只有沉得住气,积蓄力量,方能在时机来临时发得了力,一举克敌,获取胜利。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那时候,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当时神权高于王权。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1/3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这是一种最令人胆战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在矛盾激烈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追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只带着两个随从,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认罪忏悔。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王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一个个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地,把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显然,亨利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能不惜受辱取得暂时的谅解,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为和教皇较量赢得喘息时间。结果,他胜利了。

  织田信长是古代日本著名将领,他看似鲁莽,实则工于心计。在争战不已的诸雄面前,他尤其善于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武田信玄在位时,势单力薄的织田信长自知不是其对手,因而对武田信玄百般屈从。他经常煞有介事地在武田信玄耳边私语道:"我太钦慕你了,你真是古今无双的大英雄",并一再表示"请您多多指点我这个晚辈"。一有机会,他还往武田信玄家里送各种奇珍异品,甚至提出想和武田信玄家联姻。极尽谄媚取宠之能事,让武田信玄认为他是一个奴颜卑膝、胸无大志的小人。因而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武田信玄去世后,其子武田胜赖骄狂好战,攻取了织田信长的l8个城寨。织田信长遭此欺凌,仍然装出一副委琐、不敢还击的样子。自然,织田信长绝非苟且偷安的平庸之辈,只是因为时机未到,不敢轻举妄动。他一面整军备战,蓄力以待;一面挑动武田胜赖与其他诸侯的矛盾,让他们相互厮杀,坐视着武田军队的消减衰弱。隐忍七年之后,他看到时机来了,才出兵讨伐武田胜赖,并一举成功。

  蓄力以待,相机而行,也是弱者战胜强者的一副良方。织田信长以无比的忍耐力,捕捉敌我势力消长之契机,获得成功。

  公元l356年朱元璋攻占南京后,也正是采纳了谋士朱升的韬晦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减少了敌人,发展了势力,待时机成熟后,一旦称王,稳稳当当,终于成了明朝开国皇帝。古今中外英雄成功的历史说明,目标如果不在实力、威望达到适当程度时进行,只会招致失败。时机不成熟时,就必须以退为进,积蓄力量,等待能发力的时机。

  但是,古往今来,在政坛、商界,各行各业,哪有人不明白"忍"功的重要?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的很少,在紧要关头,偏偏忍不住,而是意气用事,则正应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相反的,能忍得住,也能狠得下心委屈自己,那自然稳操胜券了。做人要有宽广的胸襟,长远的目标,形势不利时就要容下难容之事,忍住一时之气,为长远考虑;而沉不住气,时机未成熟就贸然行动,只会使自己败得更惨。

  【编者点评】 坦然和平静是一种难得的心态。形势不利时要能够容忍一时之气,不做意气之争,隐忍是为了积蓄力量,待机勃发,只有沉得住气,才能最终发得了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7.得理饶人最聪明

  
  中国有句俗话:"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告诉人们,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要给别人留有余地,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折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便指明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还有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泥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一场灾祸。

  古时有个叫陈器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器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器发现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许多,知道陈器在让他,他心中很惭愧,主动找上陈家,把多侵占的统统还给陈家。

  忍让和宽容、能饶人处且饶人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的一生谁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说服自己,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宽容和忍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制止报复的良方,也是收服别人、让人忠心为自己做事的高妙手法。清朝红顶官商胡雪岩就深通此道。

  有一段时间,胡雪岩与庞二合伙做丝业收购,两人齐心协力,逼压洋人,抬高国人丝价,为了这件事,胡雪岩费了大量心血,做得实在不容易。谁知到了后来临近交货时出了一个乱子,被朱福年暗地里捣了鬼。朱福年是庞二的档手。人送外号"猪八戒",他自己野心勃勃,想借庞二的实力,在上海丝场上做江浙丝帮的首脑人物,因而对胡雪岩表面上"看东家的面子 "不能不敷衍,暗地里却处心积虑,想打倒胡雪岩。但是,他不敢明目张胆地跟胡雪岩对着干,所以一切都在暗中操作。所幸尤五最先发现问题,派人告诉古应春,古应春又来告诉当时身在苏州的胡雪岩。听得古应春细说原委,胡雪岩渐渐有了办法,要治服朱福年。其实很容易,只须将庞二请出来,几个人合伙给他演一出戏,慢慢揭穿他的把戏,朱福年就没得混了。做得狠一点的话,让他在整个上海都找不到饭碗。在对待吃里扒外的朱福年时,胡雪岩牢牢记住,"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因此,胡雪岩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是极为漂亮的。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仅在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庄的事情上作梗,还拿了东家的银子"做小货",他的东家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他是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治他一下,然后让他滚蛋。但胡雪岩觉得不妥。胡雪岩说:"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之后请他走人,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心服口服。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他服帖,死心踏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开户头、将丝行的资金划拨"做小货"的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莫明实情。同时,他还给出时间,让朱福年检点账目,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则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一下,朱福年心惊不已,自己的毛病自己知道,却不明白胡雪岩何以了如指掌,莫非他在恒记中埋伏了眼线?照此看来,此人莫测高深,真要步步相逼,他的疑惧流露在脸上,胡雪岩就索性开诚布公地说出了一席话,这段话很有水平:"福年兄,你我相交的日子还浅,恐怕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我的宗旨一向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肯轻易敲碎人家的饭碗,不过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齐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过去的都不用说了,以后看你自己,你只要肯尽心尽力,不管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我说句自负的话,我一定看得到,也一定不会抹杀你的功劳,在你们二少爷面前帮你说话。或者,你若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起打天下,只要你们二少爷肯放你,我欢迎之至。"这番话,听得朱福年激动不已:"胡先生,胡先生,你说到这样的金玉良言,我朱某人再不肯尽心尽力,就不是人了。"他对胡雪岩是毕恭毕敬,显然是对胡雪岩彻底服帖了。要知此人平日里总是自视清高,加之东家庞二"强硬",所以平日里总在有意无意间流露"架子大"的味道。此刻一反常态,才是真正内心的表现。胡雪岩得理也饶人,因此收服了朱福年。

  即使自己一方有理,也要容忍三分,要用宽广的胸怀去感化对方,而不是得理不饶人,死盯住对方不放。得理也要饶人会使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更加和平友善,会把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编者点评】  宽恕别人的过错、宽容别人的过失,有容人之量,适时地放对方一马,会使事情更加圆满地解决,别人也会对你感恩戴德。不能得理不饶入,抓住别人的一点弱处就穷追猛打,兔子急了也咬人。若是做过、做绝,不依不饶,定给自己埋下"复仇的祸根。"所以,得理也饶人,不仅是为了眼前自保,也是为长久平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8.给对手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有句经典的话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可见有时候朋友和敌人是可以转化的。通常朋友之间肯定会相互保留面子,对于敌人和对手通常都是不留情面、赶尽杀绝。而胸襟宽广之人,给对手也会留个面子。这样有可能将对手转化成为朋友,就能使自己多条路。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所以在面子问题上一定要小心。与人交往,求人办事,要做到一路绿灯、游刃有余其实并不难,牢牢记住三条法则:第一条,给人面子;第二条,给人面子;第三条,还是要给人面子。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异乎寻常的重要。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可以做出违背常理的事。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割地赔款,一通威吓,吓得大清的老爷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们走正门,就是他们没有面子;他们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件事情中外皆知,流传甚广。中国人到处说是为了宣扬我们有"面子",外国人到处说是为了告诉他们的同胞,只要给了中国人面子,怎么敲诈勒索他们都没关系。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弱点,利益可以失去,但面子不能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面子问题",否则处理失当,会对你的人际关系和事业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行走于社会,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高帽子要一顶顶地送,既保住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适用的范围很广,在官场尤其常见,因为在那里最出效果。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知识有见解,一旦看到别人犯了错误,马上就逮到机会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他自己很是痛快,其实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闯了祸,总有一天会吃苦头的。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 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如果是当着众人的面指出来的话,他当场就要进行反击,根本不会管你说的对错。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已经向他提出了挑战。由于你的"不给面子",他的反击也会毫不留情。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有的时候其实只要说几旬恰当的话就可以了,这种无关紧要的面子一定要抢着给;有的时候给面子则需要花费一点功夫,比如求人帮忙、替人办事,这种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如果确实是人情往来,曾受人恩惠,或今后可能有求于人的,还是要考虑给;至于其他的只能徒增麻烦,即使不帮忙,也要婉言拒绝,今后也好有回旋的余地。

  从前在四川的一个乡镇上,两位在黑道上行走,又因琐事结下了"梁子"的袍哥狭路相逢。老大料到会在镇上碰到老幺,事先便邀约了一帮地痞流氓将老幺拦在街当中,劈脸一耳光,将老幺的瓜皮帽打出去一丈多远,老幺的脸上也顿时鼓起五条红道,老幺还没回过神来,几个流氓又上前一顿拳打脚踢,老幺连连后退,赔着笑脸,打着拱手不停地对几位说着好话:"诸位不要开玩笑,兄弟若有不是到茶馆里摆摆龙门阵,没有过不了的桥,没有说不开的话嘛,大哥,我们弟兄也有话好讲。"大哥没等他说完,又是一顿臭骂。骂完掉头走了。老幺捡起瓜皮帽,拍打拍打灰尘,戴上,面对围观的乡邻微微一笑,自言自语地说:"大哥爱喝两口酒,弄点儿出煮米斗的事也是正常。"说着一瘸一拐地回去了。事后不过半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老大家被一伙持枪的土匪抢劫一空,房屋烧成灰烬,老大及妻子儿子皆饮弹身亡,侄儿侄女也没幸免,80岁的老母亲也被烧成了黑炭。诚如老幺所言:没有过不了的桥,没有说不开的话。而浅薄无知的老大正是犯了这种致命的错误,当众让老幺无地自容,因此而招来灭族之祸。毫无疑问,这正是老幺为报羞辱之仇而做下的。

  而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胸怀宽广的人,都善于保住失败者的面子,而不会得意忘形地去陶醉于个人的胜利。

  1922年,土耳其在同希腊入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下决心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土耳其最终获胜。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土耳其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土耳其的总指挥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的骄傲。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他以对待军人的口气接着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这使两位败军之将都十分感动,并没有因吃了败仗投降而产生沉重的羞辱感。后来希腊和土耳其两国之间也并没有大的怨隙,更没有因打仗而绝交。凯墨尔将军一番得体的话让敌人保住了面子,也赢得了发展友谊的可能性。试想,倘若凯墨尔也像士兵那样羞辱那两位投降的将军,使他们心怀怨恨,那么,可想而知,不但友谊无从谈起,战事在将来也会不可避免。

  所以说,敌人不一定非要消灭不可。关键时刻不但要能交换面孔,也要会变换面孔。给面子,留余地,这不仅是做人之道,也是取胜成事的上乘策略。

  【编者点评】  人都是爱面子的,无论何时都要给人保留颜面。能给对手也保留一份面子,是胸襟宽广的最好体现,也是将对手转化为朋友的一种途径。给对手留面子,就是给自己开后路。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5 15:3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