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丝路话雨

[首发] 读《古诗词鉴赏——从历史的角度品读》后絮语(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丝雨又有心得,慢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梁鸿的故事--中学的时候看《红楼梦》对贾宝玉问林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很不解,
后来查阅的资料(当时可没有百度一下,呵呵)----


《红楼梦》中描写宝钗黛玉长期明争暗斗,有一天宝玉突然发现她们之间的关系和好了,
心里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作者在书中第四十九回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描写:
宝玉便找了黛玉来,笑道:"我虽看了《西厢记》,也曾有明白的几句,说了取笑,你曾恼过。
如今想来,竟有一句不解,我念出来你讲讲我听。"黛玉听了,便知有文章,因笑道:"你念出来我听听。"
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
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
举案齐眉典故的意思是形容妻子恪守妇道,敬夫如宾,不是夫妻间互敬如宾的意思。
典故中明明是孟光举案,梁鸿接案,《红楼梦》中宝玉却反说孟光接了梁鸿案,变成了梁鸿举案,孟光接案,
显然是反用典故,意思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什么时候梁鸿开始为孟光举案,夫妻关系变得相敬如宾了?



宝玉说的"孟光接了梁鸿案",是反用举案齐眉的典故打趣黛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正是二人看了当时的禁书《西厢记》的场景表现,曹雪芹确实老道!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里写道:"[三煞]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
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为头儿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这段话是戏中红娘的唱词,由来是这样的:红娘将张生求爱的书简传给莺莺,莺莺假作生气骂了红娘,
又让红娘把自己的回信捎给张生,并交待信中是责备张生的内容。张生看了信后告诉红娘:小姐骂我都是假,
书中写的是"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意思是著我今夜花园里来,她给我留门,约我和她"哩也波,哩也罗。"
红娘知道自己受了莺莺小姐的骗,被耍了,才有此一番指责莺莺小姐的唱段。

红娘的这段唱词中所说的"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也不完全是"举案齐眉"原典的反用,
而是借孟光梁鸿的故事指责莺莺小姐弄虚作假,原来张生恭恭敬敬给你写信求爱你骂我,
现在你又反过来低三下四给张生写信约会人家。正因为如此,红娘才故意反说"梁鸿举案,孟光接案",
意思是把关系弄颠倒了。并指责莺莺小姐偷着接受了张生的求爱信不让我知道,自己回信内容也不告诉我,
耍了我后还委屈我:"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 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红楼梦》书中宝玉用《西厢记》红娘的这段唱词打趣黛玉,其中主要意思还不在于"月亮从西边出来",
说宝钗黛玉和好是不可理解的反常举动,而是巧妙而又温和地埋怨黛玉自己偷着与宝钗和好了,
把过去宝钗黛玉之间的关系搞颠倒了,却不告诉我知道,弄得我里外不好做人。
就像莺莺小姐和张生偷着好了,却瞒着红娘,弄得红娘里外不是人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班婕妤凭着自己的知性和理智,
虽然结局凄凉,却避免了如戚夫人般的悲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有所获
佩服话雨的学习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7-1 16:40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