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原创] 醉笑读书贴——穿越宋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历代相比,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来没有像宋代这样密不可分。
小梦的跟帖说:
重用文人治国弃财于夷狄以求得一时苟安的政治态度,使得宋王朝成了中国历史上备受欺凌、最为屈辱的一个封建王朝。重用文人治国后,宋王朝与士大夫知天下的政治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再加上国势衰微,屡战屡败的国情,让宋代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从个人的怀才转向国家民族的安危。

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读文史读到妙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自960年开国,到1127年“靖康之变”亡国,有国173年,历9帝。

帝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太祖        960               976
太宗        976               997
真宗        997               1022
仁宗        1022             1063
英宗        1063             1067
神宗        1067             1085
哲宗        1085             1100
徽宗        1100             1125
钦宗        1125             1127

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团队"中,宋代这九个皇帝,太祖太宗、仁宗算是明君,其它几个皇帝,都勤政仁厚,虽业绩比较平庸,也算是守成之君。大宋江山,只断送在宋徽宗一个人里。宋徽宗,冠之以“昏君”的话,实在糟蹋了”昏君“这两个字,也实在太便宜他了。他就是一个王八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一立国,就出现一大堆体制问题:冗兵,冗官和冗费。
农耕社会,苛捐杂税是最大的祸根,赋税太重,农民苦不堪言,一遇饥荒,就造反了,朝廷赈灾要一大笔钱,镇压乱民又要一大笔钱,税赋又加在农民头上。从北宋初年起,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内忧外患,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上书仁宗,提出了“厚农桑,减徭役”等十条变革主张,仁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即“庆历新政”,因保守派的阻挠,新政推行不利,不久,富弼被污谋逆,丞相章得像,夏竦上书指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为朋党,范、富、欧阳等遂遭贬逐,新政被废。史称“庆历党争”。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四:这题材俺很喜欢的,俺一直认为宋代虽然国力不强,但人民的幸福度较高的,人权方面也不错。

还有便是,您写文章为何题目带个您的醉丝梦M的名字呢?其实俺们都想和你一起穿越宋朝的,期待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学风格,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了解历史就不能深刻理解作品。宋代多才子,但宋代文学却没有汉代大赋和盛唐诗歌那样的开阔健朗,意气风发。

到了神宗的时候,北宋的“积贫积弱”开始初露端倪。经历了一百年的和平稳定的发展,宋朝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繁荣的表面,是土地和财富的大规模兼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深。

在婆婆的空间里,有这样一段话:
      巴莱多定律【二八法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学上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谢谢婆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法则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社会,历代封建王朝无一不遵从着这个法则,甚至演变为“一九法则”。越是和平稳定的大一统帝国,社会经济越发展,贫富差距就越大。
      因贫富差距加大而引发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乱,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体制与生俱来的痼疾,是埋在每个封建王朝大厦深处的定时炸弹。
     子曰:国人不患寡,患不均。
     毛主席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简称:穷人干革命。
     这一点,从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政治诉求即可得到证实,除了“替天行道”外,农民政权的领袖们无一不用“均田免粮”、“等贵贱,均贫富”、“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诱惑着一无所有的贫民给他们打天下,一无所有的人是无所顾忌的,陈胜吴广高呼:“等死,死国可乎?”,所谓的”为国“,分明是“富贵”的异体字,他们造反的目的,就是要求重新洗牌。
     故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必然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范闲说,宋代的积贫积弱是“藏富于民”,的确,更准确的说,是藏富于官,藏富于商,藏富于豪。

      神宗即位后,想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每年向西夏和辽国“纳贡”,让神宗肝疼,他问计于庆历新政的重臣富弼”富国强兵以治夏辽“之策,不料富弼说:“皇上二十年内不要提用兵二字”。神宗一看这些老家伙们不中用,立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实施变法,并将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欧阳修等旧党贬黜出京。
     
     神宗死,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司马光,欧阳修等重新执政,王安石的新法被废除,变法失败。     高太后死后,哲宗又启用新党,恢复王安石变法的部分政策。
    自神宗起,朝政深陷党争泥沼,直到灭国。

     哲宗死,徽宗即位。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画家,工笔花鸟的鼻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操蛋的皇帝之一,元朝史官达达在《宋史》中批到:赵佶诸事皆宜,唯不宜为帝。


     已经在积贫积弱的政策和无休止的党争中走向没落的大宋朝,又摊上赵佶这个著名画家做皇帝,也该亡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北宋时期,由欧阳修,王安石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蔚然兴起。

       宋代的政治家都是大文学家,虽说宋朝的文人社会地位高,但在长期的新旧党争中,也把他们折腾够呛。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遭贬斥,又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再遭贬斥。
       而范仲淹则因太过耿直而被一贬灾贬连三贬,甚至皇上想干点啥事之前,估计老范会上书反对,干脆先把丫贬出京城。
       前两次因直言朝政遭贬,尚有众多同僚送别,都敬他耿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到了第三次,就只有一个王质抱病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范仲淹大笑“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学史发现
纵观文人大一般都很有抱负很有骨气
可惜一旦从政就难免仕途坎坷
就说在宋朝,虽然重文轻武大大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但依旧逃不脱,谏言——贬,主战——贬,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5 00:41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