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君雅

[首发] 说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每天开十一个小时的车是什么概念吗?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我不努力赚钱,你老了谁养你?

201505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俗(刘亚洲)
精神鄙俗必然带来行为的鄙俗。精神高贵必然带来行为的高贵。大约二十年前吧,我住的小区发生这么一件事:一对夫妻闹离婚,丈夫把新欢带进家,大吵。妻子跑到楼顶,欲往下跳。围观的人很多。有的人兴灾乐祸地大叫:"快跳快跳!"后来警察把人救下来,围观者甚至感到遗憾。
我长叹一声,回到家里,打开电视。正播着一个在欧洲刚发生的真实故事:某国,依稀记得是匈牙利,七十年前,一个年轻的矿工马上要和新娘举行婚礼,婚礼前最后一次下井,但发生了塌方,矿工永远没有回来。新娘子不相信她的爱人就此离她而去,苦苦等了七十年。前些日子重新整理矿井,在坑道深处一汪积水中发现一具尸体,正是七十年前被埋在井里的新郎。由于没有空气,又浸泡在饱含矿物质的水中,他仍如七十年前一般年轻。新娘子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妪。她扑在心爱的人身上痛哭。她做了一个决定,继续与爱人完成他们的婚礼。那一幕太动人了:八十多岁的新娘子一身盛装,洁白如雪。头发也如雪。她的爱人,依然那么年轻,闭着眼睛躺在一驾马车上。婚礼与葬礼同时举行。多少人都落泪了。
最能考验我们民族道德水准的事情就是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了。"911"虽然没有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了美国。同时,"911"之后的世界很难回到"911"之前去。当"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在我们国家,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弥漫着一股不健康的气氛。
9月12号的那天晚上,有人给我打电话说,北大和清华的学生正在敲锣打鼓。我说中国足球队还没有出线呢,中国队出线要到10月7号,那是最后一场,中国对阿联酋。赢了就提前出线进世界杯。隔了片刻才知道是中国大学生在庆祝美国"双子星" 大楼被炸。我国有一个记者代表团,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看到世贸大楼被撞,这些记者团的成员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是一种文化的浸濡,这不能怨他们,他们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了。结果被宣布为永远不受欢迎的人。我在北空,那几天部队来人看我,我都问他们对"911"什么看法。众口一词:炸得好。后来我讲,这是很悲哀的。如果是这样的人爱中国,那中国还有救吗?媒体就更不用提了,中国最没有新闻的地方就是在报纸上。
1997年戴安娜遇车祸去世。你不管戴安娜这个人怎么样,英国王室怎么样,她至少具有新闻价值。世界各大报纸都在第一版登了这条消息,唯独中国的报纸不登这条消息。那天,北京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学了 "。这条新闻就等同报道"北京人今天吃早饭了"一样,就这个价值。"911"的第二天晚上,我坐在电视机旁看《焦点访谈》,我想看看那些国嘴们如何评价 "911"这个焦点,结果那天的《焦点访谈》的内容是关于农村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什么的。你想看什么?偏没有。你不想听的,偏讲给你。国嘴当然无辜。
"911"死了这么多人,都是无辜的人。丧失的是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有尊严的东西。这些生命本身与美国政府没有关系。我们以这种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却不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多佛惨案。那年,一批福建偷渡客乘闷罐车从多佛海峡进入英国的时候,由于在空气不畅的车里呆了几十个小时,人都闷死,只有两个活的。这个事件曝光后,中国大使馆的官员没有一个出面。最后是英国老百姓在多佛这个地方自发地举行追悼会和烛光晚会,悼念那些死去的人。很多孩子来参加,手里拿着玩具,中国制造的玩具。顺便说一句,现在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玩具是MADE IN CHINA。记者问孩子:为什么来参加追悼会?孩子说,他们也是人嘛。我们现在手里拿的玩具,有可能就是他们当中的人生产的。在整个追悼会中,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场。什么叫文明,什么叫不文明?我在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没能“飞”起来,我有什么资格要求或强迫女儿为了应试教育的高分数而放弃自我呢?

20150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中午暴雨过后,在洪甘路右拐两百米左右,我没看清积水面积三档冲了进入,前行三米车子开不动,退二档,内心瞬间拔凉完了完了,左拐掉头,浑浊的积水即将漫过车头,我仿佛独自在方舟上……上帝保佑,别熄火。退一档,踩死油门,我漫长地“爬出”了水塘。
一路感谢上帝,回到西客站才发现前面的车牌被积水冲掉,一个小时后决定回去碰碰运气,找到车牌看到有越野车熄火在水塘中央,司机在水里泡着。

20150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选择受苦
作者:柏邦妮 
我20岁那年,是一个电影青年,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电影。我决定辍学北上,去心中的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旁听。  
我带着家里给我的两万元(几乎是家里的全部积蓄)和自己攒钱买的几本电影方面的书,开始北漂。  初到北京的日子,我住在北京电影学院旁的招待所里,一个床位每个月要450元。  
当时在北京电影学院拉片室,拉一部电影要6个小时,一个小时3元,总共要18元。学校最便宜的盖浇饭六七元一份,为了拉片,我把一份盖浇饭分成两顿吃,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  
在旁听的第一年里,我没出过海淀区,蹭所有能蹭的课,看所有能看的片,到港台资料室,复印当时买不到的台湾远流版电影书,不让复印的就手抄,我抄完了朱天文的很多剧本。  
在旁听的第二年里,老师介绍我写一部电视剧,30集。现在,我可以坦然承认,那真是一部很烂的电视剧,但在那时候,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所有我写过的作品,都是我珍贵的机会,因为很早我就想明白了,这个行业就像打游戏晋级一样,你得慢慢积攒你的行业资历。  
A级的导演找A级的编剧。如果你是C级的编剧,A级的导演怎么会用你?D级并不可耻,积攒几部,我就是C级,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上走。摩羯座的我从来不相信侥幸,只相信努力。  
对于每一个机会,我都不轻视,每一部片子都是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才能,花费最大的心血而写的。因为我知道,机会只有一次,就是眼下这一次。  
真的很苦。一天写两万字,一大早制片人就打电话劈头盖脸地骂一通,片子被改了不知多少次,宿舍没有网,写完了去网吧传,在网吧查资料,手抄下来再回去写。浑身疼得要死,躺在地板上缓解一会儿,继续写。有时压力太大了,我就自己一个人出去哭,站在三环天桥上,外面下着雪,哭完了,回去再继续写。真的是硬生生写出来的。  
编剧这一行,会写都是其次,能写、爱写才是第一位的。  
后来我写过一个主旋律题材的剧本。一个部队的老编剧说,他们写剧本,按照那些条条框框修修改改的次数数不胜数,怎么办?“谁叫你爱写呢?谁叫你爱这个呢?”说得我当时眼泪都流下来了。是啊,谁叫你爱这个呢?我并不是总能接到剧本,但是总得生活啊,于是我给时尚杂志写文章写了好多年,采访明星。时尚杂志要的是绚丽吹捧的文字,有自己的路数,要命的是几家杂志一起约稿,几天之后,一起截稿,压力大得不可思议。内心的理想和现实的工作有很大冲突,看看自己写的那些稿子,总是痛苦得不行,隔一段时间就责问自己,觉得自己快写废了。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手心肿胀,有平常的两倍厚。  
刚出道时,我给自己印了一张名片,上面写道:我绝不辜负自己署名的每一篇文章。很幼稚、很挣扎,但是很认真、很较劲。明星采访、娱乐专题、山东快书、企业改革……我接的每一单工作,我都尽全力去做。  
就这样,一点一点在行业内站稳脚,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2006年,考研第3年,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研究生;2007年,我写了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2008年,我写了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2009年,我和彭浩翔导演合作,写了《撒娇女人最好命》;2010年,我写了舞剧《金瓶梅》;2011年,我写了话剧《北京我爱你》;2012年,我和张一白导演合作;2013年,我和关锦鹏导演、林育贤导演合作。虽然后面这几个项目都没成,但是从写作到做人,我学到了很多。  
来到北京时,我20岁,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并不自信,一无所有。10年后,我还在这个城市里,做着我想做的事,虽然我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我也没有去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忍受北京,无论如何都不忍离去?我想,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性。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可能,这正是残酷之处。我永远记得,每年都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走出地铁站时,觉得这是一座希望之城。  
早几年我回家发现,老家的很多同学过得比我好多了。父母在地方上,他们很容易就进了本地最好的单位,刚工作,家里就帮他们买了房、买了车;结了婚,平时回家吃饭,孩子交给爸妈带,自己挣的钱就是纯积蓄;放假出国,平时淘宝,吃、穿、住、用,比我高不止一个档次。  
也许,我选择了这条路,有时真的很难满足父母最简单的期待,当然我会因此而内疚、难过、自责。但是,我喜欢在北京,做这份工作,做我自己。  
爱一个人,是爱和他在一起的自己。  
爱一座城市,也是爱在其中生活的自己。  
我爱北京,不如说,我爱在北京生活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着我想做的事,虽然我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我也没有去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心俱疲有半个月,冲凉后刚到母亲门口,坐床沿的她像自言自语,这边脚指甲我剪不到。我拿了剪刀蹲着给她弄,母亲的脚指甲就如我们拆迁前住的老房子楼顶的空心水泥板---陈旧无韧性。

起身来到客厅,无语哽咽,如果我离开中国或不在了,母亲的脚指甲谁来剪?

2015061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天涯可人 + 50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立波:最可怜就是那些麻雀。证券公司门口那个大屏幕从来就没有红过,一直是碧绿碧绿的。麻雀又不懂,它们以为森林公园到了,一只只朝大屏幕上冲!冲一只死一只。到下午3点收盘,阿姨扫麻雀,可怜啊,麻雀何罪之有!我们的股市不仅玩人,而且玩鸟。连鸟都被你们玩死了,那我们还玩个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9-13 02:5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