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红尘寻梦

成功做人必须打出去的7张王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9.着眼现在和将来,不计前嫌

  
  对自己有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要牢牢记住,并时刻想着去回报他人;而对自己有过伤害、有愧于我们的人,我们则应该有恢宏的气量,忘记前嫌,去宽恕他人。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富翁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富翁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三个儿子都花一年时间去游历世界,回来之后看谁能做到最高尚的事,谁就是财产的继承者。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儿子陆续回到家里,富翁要三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的经历。

  大儿子得意地说: "我在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留给他一笔钱。"二儿子自信地说:"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 三儿子犹豫地说: "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在我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我差点死在他手上。可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抬一抬脚就可以轻松地把他踢到悬崖下,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就叫醒了他,然后继续赶路了,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

  富翁听完三个儿子的话,点了点头说:"诚实、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称不上是高尚。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这种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财产都是老三的了。"

  善于忘记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

  善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心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 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所以李渊灭亡隋朝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竟其力用",也为唐朝立下了大功。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宫到了黄州,搞得苏东坡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当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俩人谈得十分投机。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两人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仆IN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沫。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卅l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记前嫌,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假如你想化敌为友,就要主动迈出第一步,否则,不会有任何进展。当你和别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主动示好,宽容一切,采取需求和解的行动,这样才能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享受幸福的人生。

  【编者点评】 忘记不愉快的经历,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往日的恩怨,不以势压人,不落井下石,着眼将来,不计前嫌,会使人拥有更多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个人成功立业的有力保障。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10.做人不能太明白,表现不能太精明

  
  有时,表现得对一切都明白,精明过人,并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认真过了头,在外人看来就是犯傻。所以,有时装装糊涂,凡事不那么较真,反而对事情有利,同时也能使场面圆满,各人皆大欢喜。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确如此。一个人如果过分认真,未必是件好事。在做人处世中,许多时候装得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比过于敏感更有利。

  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做人处世中与上司打交道最不容易,因为上司操纵着你的命运,弄不好,你的前途就全玩儿完了。所以与上司交往最好的技巧就是"该不明白时就要装糊涂"。这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明白,却假装糊涂,不去认真计较。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人。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时候老将们思想上不是没有波动的。l944年2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了疙瘩。等上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 "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 "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铁木辛哥很舍不得和他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要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一种成功之道。如果一切皆明白于心,恐怕会心生烦乱,干扰工作。所以,巧妙地装糊涂更是一种真聪明,显示出智慧,不但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得其顺利运转,也能在生活中充满笑声,显得轻松明快;相反,老实认真只会导致木呆刻板,甚至使事业陷入僵局。

  比如,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发现已婚的上司竟与某女同事大搞婚外情。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你只需装聋扮哑,也就是说一切装作不知,三缄其口就行了。恰巧,你约了朋友在某餐厅吃晚餐,当你踏入餐厅,却赫然见到他俩,你尽可扮作一派镇静,先环视一下四周,若你的朋友未到,事情就好办得多,就当作找不到人,离开那里,在I]外等你的朋友。即使朋友已坐在餐桌前,你也可走上前,当作有急事找他,与他一起离开那地方,再做详细解释。第二天返回办公室,对于昨天的"偶遇"一定要当作若无其事,只管埋头文件堆。就是有同事私谈有关两人之事,还是绝口不提为妙。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太多并不是件好事,尤其是上司的隐私干万不能透露出去,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如果能够假装糊涂及时替上司掩饰其"污点",则有可能被对方引为"恩人",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你表现得对一切都明白,精明过人,有时并不是好事。明白过了头,在外入看来就是冒傻气。所以,有时装装糊涂,耍耍滑头,凡事不那么较真,反而会有利于做事,同时也能使场面圆满。郑板桥说: "难得糊涂"。事实也的确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小罗奇福特领导的一个小组,中途岛之战前成功地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得到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作战准备。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嗅觉灵敏的美国一新闻记者得到了这一绝密情报,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作为独家新闻在芝加哥一家报纸上给捅了出来。这样一来,随时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更换密码和调整作战部署。发生了如此严重泄露国家战时情报的事件,作为美国战时总统的罗斯福却对此置若罔闻,既没有责成追查,也没有兴师问罪,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得一概不知的糊涂样子。结果事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根本没有引起日本情报部门的重视。因此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靠"糊涂"占到了大便宜。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个特别节目--首届外国人汉语知识大赛,有位美国朋友在用汉语讲一件含有汉语知识的完整事件时,这样说: "有天,我去拜访一位中国朋友,他留我吃饭。我说,做饭很麻烦。他说,又不是请客,做顿便饭,不麻烦。我说,那你就做顿小便饭吃,不要做大便饭了,大便饭也够麻烦的。"听完他的叙述,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表面看来,这位美国朋友不懂得"便饭"这个名词按汉语构词习惯不能和形容词"小"与" 大"搭配的道理。其实,这位朋友并非真的不懂,他只是明知故犯,有意违反汉语的构词习惯,曲解词意,制造歧义,违反逻辑事理,荒谬地把"便饭"同"小便 (饭)"、"大便(饭)"联系起来,制造笑料罢了。

  有时面对一个错误的推理或结论,从正面反驳可能无济于事,这时不妨用另外一个类似的,并且明显是错误的推理,来达到批驳的目的,效果反倒更好。这种错误的推理具有很强的荒诞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会使人在含笑中明确是非,从而达到糊涂的真正目的。

  宋高宗时,有一次宫廷厨师煮的馄饨没有熟,皇帝发怒,把那个厨师下了大狱。没过多久,在一次演节目时,两个演员扮作读书人的模样,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时辰。一个说"甲子生",另一个说"丙子生"。这时又有一个演员马上来到皇帝面前控告说:"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觉得蹊跷,问是什么原因。这个演员说: "甲子、饼子都是生的,不是与那个馄饨没煮熟的人同罪吗?"皇帝一听大笑起来,知道了他的用意,就赦免了那个"馄饨生"的厨师。

  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 "您最近在做些什么?"小仲马平静地答道: "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胡子是自然而然生长的,小仲马故意把它当作极重要的事情,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位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的意思,但他偏要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人:不要再继续纠缠。

  装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这是一种外在的态度。我们在装糊涂的同时,应该把握好糊涂与认真的界限,以防弄巧成拙。

  【编者点评】 做人要大度,因此有些事情不要较真,适当、适时的装装糊涂,对人对己都大有好处,该不明白的时候就要装糊涂。而太过精明,则人人提防,等于将自己暴露给别人,结果精明反被精明误。把握好它的尺度,会使你的人际交往圆滑自如,如鱼得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1.大强示弱则更强

  
  俗话说,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形象地说明了两种自然界中最强有力的动物的攫食之道。这种强者装弱的方法,既避免了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所以他们一旦出动捕食,几乎从不落空,而古今成大事者,也往往效法他们而取得成功。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交际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学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入,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入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自己在事业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的人。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曹睿在弥留之际,命司马懿和曹爽辅佐幼子曹芳,并让齐王曹芳前去抱司马懿的脖子以示亲近,司马懿感激涕零,连表忠心。当El即立曹芳为皇太子,曹睿便放心地死了。丧事办完后,遵照遗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掌朝政辅佐幼主。大权自然落在曹爽和司马懿手中。但曹爽与司马懿二人资望能力却有很大的差距。司马懿老谋深算,德高望重,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能征善战,故对曹氏政权构成很大威胁。曹爽是宗室后代,也有一定资历,当时曹芳年幼自然没什么主意,他总怕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当然要倾向于曹爽而疏远司马懿。几年后,曹爽渐渐地培植自己的势力,排挤司马懿的人,等到时机成熟时,又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撤销了太尉的实职,而安排一个太傅的空衔。司马懿见曹爽的势力控制了朝廷,于是装病在家,不问朝政了。 曹爽揽权贪位,见司马懿告病家居,也不问是真是假,便得意忘形起来。他提拔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控制了宫廷京师的武装大权。因此曹爽日益胆大妄为,天天与亲近的人吃喝玩乐,出行的时候车辆仪仗舆服皆仿皇帝规模,甚至把宫中的妃嫔、乐师也带回家中寻欢作乐。曹爽的所作所为渐渐失去人心,一些正直的官吏有些看不惯,非议谢起。

  司马懿装病家居,其实一天也没闲着,对朝政和时局反而更加关注了。曹爽行为渐失人心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心中暗暗高兴,于是静待时机。

  正始九年冬,曹爽的党羽李胜由河南尹调任为剂州刺史。临行前到太傅司马懿家去辞行。司马懿熟谙官场之事,听说李胜来访,向身旁的侍女嘱咐几旬后传令进见。李胜来到司马懿养病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病床上,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看李胜进屋,忙挣扎着要坐起,两个侍女立刻扶起他,一个侍女递给他外衣,司马懿十分用力地去接衣服,然而手一颤,衣服竞落在地上。两个侍女忙弯腰帮他拣起,好容易才把衣服穿上。接着司马懿又以手指着嘴,侍女忙端来一碗稀粥,司马懿也不用手去端,伸了伸脖子就喝,结果里一半外一半,胡子上都是稀粥和饭粒,前大襟上还洒了一大片。侍女忙拿手巾来擦。李胜见状,忙往前凑了凑说: "只听人们说您中风病犯了,想不到竟病到这种程度。"司马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唉!年老病重,死期不远。君屈任并州,并州接近胡地,您可要当心啊!"说完喘了两口气又说: "恐怕你我不能再见面了,我把两个儿子师、昭托付给您,请您多照应。"李胜见他说错了,就纠正说:"我上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听了,大惑不解,偏偏头侧过耳朵问: "什么--?放到并州?"李胜只好再改口说: "我放到荆州。"司马懿这才若有所悟地说:"啊!都怪我年老意荒,耳朵也背,没听明白您的话。您这回到了'并'州任官,要好好建功立业啊。"又寒暄几旬,李胜告辞。曹爽得到李胜的报告,听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司马懿病重昏聩的老态,心中更加轻松,从此完全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司马懿用这种装聋卖傻的方法打发了属于曹爽一党来探望病情的几个人后,见再也无人来问疾,便知此计奏效,于是加紧了各项准备工作。

  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公元249年2月5日),皇帝曹芳到洛阳城南去祭扫明帝的平陵。曹爽、曹羲、曹训掌握兵权的兄弟三人全部随驾出城。平陵距洛阳九十里,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势必不能当日返回,必须驻扎在外。

  曹爽兄弟随皇帝出城的消息早有人报告给司马懿,他一边派人再去观察,一边就开始了紧张的部署。待三个时辰过后,估计皇帝车驾出城已远。司马懿立刻分派两个儿子及心腹家人及以前的门生故吏分别夺取城中禁中的兵权,马上占领了武器库、府库、皇宫和太后宫等要害部门,又以最快的速度关闭所有的城门,并立即带领亲兵出城驻守在洛水浮桥边。一个时辰里,一切部署停当,整个洛阳城进入了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这样,司马懿控制了京城和皇太后。一切就绪后,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写信给曹爽,要求他保护皇帝回城,只要投降即可免杀。曹爽本是庸俗无能之辈,不听手下人的劝告,竟然投降回城。不久,司马懿在剪除曹爽的羽翼之后,就以谋大逆的罪名把曹爽兄弟及亲信诛杀净尽。从此,司马氏独掌朝廷大权,为篡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本身即是鹰是虎,却又装成衰弱得不堪一击的样子,曹爽受了麻痹,只当他是只病猫,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司马懿爪下的猎取对象。司马懿把心高而气不傲演绎到了极致,野心勃勃却看起来行将待毙。所以,他的成功就只是时机的问题了。

  【编者点评】  胸襟宽广、能容人的极致表现是强者示弱,形势不利于自己时要学会隐藏强大的实力,免得被人嫉妒而遭暗算,要给人一种软弱无力的假象,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侍机而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2.不争一时短长,不计眼前得失

  
  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远大的眼光与志向,不要争一时之短长、计较眼前的得失。正如一位智者所言,老鹰有时比鸡飞的还低,但是人们从来未因此而认为鸡比老鹰要矫健。

  人的一生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会面临着种种的选择。这里,如果这些机会和选择只是一种个人的事情,也许就好办多了。但现实往往不是如此,冲突、竞争,也时时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机会与选择。对此,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处处上,而不得不放弃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也必须要对一些自己颇为喜欢、但出于某些原因而不能为之的机会忍痛割爱。特别是在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竞争力和理由的机会中,我们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而主动地让予他人。一句话,我们不可能去获得我们完全要的,而且也应该获得的所有利益,尽管它们本来是属于我们的,而必须放弃,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和利益。

  这里,并不是一种"小不忍则乱大谋",而是一种更主动的人生智慧。因为,这种放弃、让予、 "吃小亏",往往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是出于另一种原因,一种预测到、也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所有应该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争、去比、去要呢?我们反正是要失去一些的,那么,把这种必然性的东西驾驭在自己的主动权之下,岂不是更好吗?这本身就已经是占了大便宜。因为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上了他可能碰到的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由于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则不能不失去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有远见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无妨大事。

  人生来聪明才智就相差不大。有的事业非常成功的人,资质其实很普通,有的甚至有身体的缺陷。之所以结果不同,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后天努力的差别。

  总体上来说,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除掉幼儿、少年期和老年期,真正用来做事业的时间也就是30多年的时间。如何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下造就人生最大的成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大有所为。选准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去做。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所迷惑,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不要去争一时之长短,计一时之荣辱,更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痴迷,耽误了人生大事。

  这里最重要的道德是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其次是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为止。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越是巨大的成功,越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也就越大。反过来说,你付出的努力越大,越能取得大的成功。看到成功人士的荣耀的同时,要认识到人家比你付出的要多得多。有的人看到人家小利不断,既热闹又神气,就守不住自己的目标,无法忍受暂时的孤独和寂寞,或者跑到别人那里去贪图一时的小利,却耽误了自己的大事,这都是不足取的。所以一定要有思想准备,没有这点志气与毅力是成不了大气侯的。

  庄子曾讲过一个故事,一般的钓鱼的人,扛着鱼竿,整天东游西荡,哪里都去,池边、河边、湖边,天天都能钓上一些小鱼小虾米,热闹快活。可是有个渔翁却在海边钓海鱼,他用的鱼钩大得像船锚,钓绳粗得像水桶。他不屑于钓那些小鱼虾,而是长年累月坐在海边的悬崖上垂钓,历经风霜雪雨,然十年来一无所获,可他仍然坚定不移。不少人都觉得这个人很笨。可是没过多久,渔翁终于钓到一条大海鱼,鱼弄上岸后,被分割开来,全国入都能享受这条鱼肉的鲜美,而且好长时间吃不完。庄子讲这个故事的含义就是不争一时之长短,不计眼前得失,大的收获必须付出长久的努力与等待。

  从字面上来看,不争一时之长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形势不利时要善于退让。有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目光要放长远。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些懂得能屈能伸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近代名将蔡锷对付袁世凯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夺得了大总统的宝座后仍然贪心不足,还想复辟帝制当皇帝。为了笼络人心,排除异己,他把蔡锷诓骗到北京软禁起来。蔡锷心里明白,不能争一时之长短,索性处处假装顺着袁世凯,还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纵情声色犬马之中,袁世凯便真的对蔡锷放心了。就这样,蔡锷稳住了袁世凯,最后瞅准机会脱身回到了云南,领导了护法运动,推倒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人生有得意时就有失意时,在不利的形势下,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要能委屈自己,不计眼前得失,把目光放远,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编者点评】  只有目光长远,高瞻远瞩,胸怀宽广,不计眼前得失,才能成其大事;目光短浅,鼠目寸光,斤斤计较于眼前小事,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不争一时短长,给自己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全心投入长远长益,结果眼前失掉的,以后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3.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

  
  有句古话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刻,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并且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包容他们的过失。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德,教导人们要对他人有爱心,要宽厚,但对自己却要很严格,这样的人,他的人格是健全的,容易受到人们的尊敬。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孟子说,要求别人很多,而自己做得甚少,就像不锄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去挑别人的田中草,这种人是很讨厌的。

  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胡适就是宽厚待人的人,他很有长者风范。在一段时间,他的家里总有客人。有人写文章说,无论谁,学生、共产青年、同乡商客、强盗乞丐都可以去找胡适,也都可以满载而归。穷苦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当面教训;求差者,他肯修书介绍;问学者,他肯指引门路;无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随口谈几旬俗话。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胡适才执笔做他的考证书写他的日记。当时的很多学者,在女子面前都是道貌岸然的,但是胡适不是那样的,他很有人情味,到别人家里,必定与其太太打招呼,上课见女生穿的单薄,必亲自下讲台来关教室的门窗。在这些对待他人的地方,胡适可以说对别人是很宽容很随和的。但他对自己在私德立身上又是很严格的。当时很多学者在留洋以后都把家里包办的乡下太太抛弃了,但胡适对母亲包办给他的发妻却始终如一。

  有一句话叫"从自己做起",意思是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事事走在前面,以行动成为其他人效仿的榜样。这样在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情或不要做什么事情时,你的话你的要求就显得有份量。有时即使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能苛求别人也做到,因为人和人毕竟是有这样那样的差别的,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人不一定能做到。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你体谅90人的难处,容忍别人弱点,宽于待人,才能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为人讨厌,反讨人喜欢。

  人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舞台,人与人之间又是如此的不同,如果各自为政,整个人的世界就会四分五裂,相互争斗不已;人人都挑毛病,互相指责,人生也就会永无宁日。人生本来就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艰辛,如果再在人际关系上如此地互相龌龊,勾心斗角,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的艰辛,充满不平。人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何必在互相嘲笑和指责中度过每一天的时光呢?何不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社会面对别人呢?忍一时,退一步,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非常美好的。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在生活的细节当中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成为挑人毛病的人。别人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你是否就没有呢?别人犯了错误你那么不满,难道你自己就不犯错误了吗?你不原谅别人犯的小错误,当你自己犯错的时候,你能够要求别人原谅你吗?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因此不要总是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编者点评】  不要只看到他人的弱点,而看不到他们的长处,不要只把挑剔的目光放在别人身上,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恰好说明,我们自己身上到处是缺点,多看看别人的长处,也正体现我们自己大度的长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4.落井下石伤人更伤己

  
  在他人落魄之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若是你与他没有积怨旧恨,即使不帮他,你也应该大度一些,切不可趁人之危而落井下石。落水狗可以打死,人却还要相处,所以,你大可不必跟着别人一起去打。

  娟娟小姐是一家杂志社的摄影师,由于她曾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行事有些洋派,在那作风保守的杂志社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偏偏她个性散漫,又常做错事,总编辑早就看她不顺眼,只因她是老板朋友的女儿,所以只好对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一天,为了一些照片,总编辑和娟娟小姐起了冲突,众人见战火引燃,纷纷过去围观。娟娟小姐还要力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战场,娟娟小姐一舌难敌众口,掩面而逃。之后,众人还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打击她,挑她照片的毛病,批评她偶尔的迟到早退。后来,她辞职了。这就是落井下石,也就是对失势的人或遭遇困境及外来攻击的人再加以打击。落井已经够惨了,你还要下石,它焉能"不死"?说起来很残酷,但却是社会真实的一面,这种情形在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而且你自己也有可能碰到。

  棒打"落水狗"在人性上是有根据的,因为人具有求生存的本能,求生存除了靠一己之力,也要靠他人的提携及团体的庇荫,因此大多数人总是向力量强大的地方靠拢,有钱人朋友满天下,穷人连朋友都没有,道理就是在此。这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当你成为"落水狗"时,你在别人眼中已失去了价值,而别人为了和你划清界线并向占上风一方示好及表态。当然也要打你一棒,也许他无意伤害你,但常常在非理性的状态下这么做。当然,"落水狗"还会被打尚有其他原因,例如平常和别人不易相处,锋芒太露,引人嫉妒,妨碍了别人的利益等等,这都会使人有把你除之而后快的心理,所以棒打"落水狗"除了人性的因素之外,个人在团体中的作为关系也很大。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行事原则也不见得能让所有人满意,因此你绝对有成为"落水狗"的可能。成为"落水狗"还挨打,除了忍耐,别无他法;只要能上岸,你仍能像平时一样凶猛,但当别人成为"落水狗"时,除非你和他积怨颇深,非加上一棒把它歼灭不可,否则大可不必加入棒打的行列。落水的狗可以打死,而人了不起换个地方,只要他有本事,他一样可以再站起来,这时,曾经打他的你将如何自处?冤家路窄,棒打"落水狗",这会成为你的负债。

  在他人身陷困境,人人背弃的时候,不可再对他进行打击,胸襟宽广的人应该扶助、帮忙,使之早脱困境,重新振作,给他以支持、鼓舞,如果落井下石,一棒子打死,可能被打的人永远都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编者点评】  做人就要救危扶难,帮助他人走出难关、脱离困境,切不可落井下石。趁人之危打击别人不是君子所为。当他人受伤痛苦时,帮人疗伤还是洒上一把盐,换来的道德评价和由此带来的人缘和个人前程会是天壤之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辛苦红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人生的无敌利器!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5 18:5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