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梦m

[首发] 小梦读书贴——不断添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时补课。。。呵呵O(∩_∩)O~

“风骚美刺”
风骚,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
美刺,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哥回复

美刺,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
-------------------------------------------------------------------

美刺,指的是汉赋。

汉赋以大量的华丽辞藻堆砌,多用以描绘皇都,宫殿,帝王出行等,歌舞升平,粉饰乾坤,结尾处点缀性的加以讽喻和警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哥回复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都来自于黑格尔和巴古宁,克鲁泡特金,宋词,第一个扩大词的题材,,改变“词为艳科”风格的人,不是苏轼,而是李煜。
——任何一种思想和文化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它的演变过程,不是凭空而来的。

很多人读书,读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这种追根溯源的读书方法,就是解决“所以然”的问题。

读诗词,读来读去,还是要从诗经和乐府里找根源。

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的四言诗,发展到汉魏的五言诗。南北朝的七言诗,逐渐成熟。到唐代成为诗歌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汉乐府,跟诗经一样,来自民间。为后世诗人提供了营养和创作灵感。

你精读汉乐府之后,再读唐宋,可以看出汉乐府对唐宋诗歌从内容到手法上的巨大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语道出人世如白云苍狗稍纵即逝的悲观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以前半段的欢愉,对称后半段,顿觉悲伤无可抑制的蔓延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千千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又美妙又伤感又多情又相思又委婉又琅琅上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
魏晋建安诗歌

建安作家经历了汉末的大动乱,许多人卷入了战争的漩涡,有的甚至被推到社会底层。所以建安诗歌的表现题材从伤时悯乱,抒写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扩展到怀古、伤别、游览、咏物、伺宴、羽猎、游戏各个方面。

建安诗歌既吸取了诗骚乐府乃至汉赋的传统,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诗歌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建安诗歌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这就是后人说的“建安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课:
风骨,是特指那种意气骏爽、情志飞扬而辞义遒劲有骨力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以四句为一解。一、二解感叹时光易逝,功业无成,只好以高歌和美酒来解除忧愁;三、四解引《诗经》中《子衿》和《鹿鸣》表示思贤之苦和得贤之乐;五六解亦写思贤和得贤的不同心境,“心念旧恩”盖有所指,故反复言之而意境不同;七八解即景抒情,表示要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以安定天下,从而揭示全诗的主旨。

     这是一篇用于饮宴的歌词,包含感伤乱离、怀念贤才故旧、嗟叹时光易逝和希望得到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思想。

     诗歌沉稳顿挫,充满了深沉的忧郁,表现了诗人创业时的艰难和实现理想的急切愿望。忧郁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即令在深沉的忧郁中也激荡这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心潮起伏,几经回旋,终于得到全部抒发。

    因而,全诗显得有风云之气,能给人一种积极奋发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哥回复:

文学有很明显的继承性。你提到建安风骨,是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渴望建功立业。
     你从杜诗中也能读出这些东西,杜甫的忧愤诗跟曹操的短歌行风格上甚至很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5-26 01:11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