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梦m

[首发] 小梦读书贴——不断添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就是“沉郁”风格吧,沉则不浮,郁则不薄。诗之高境,就在沉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起以前读宋玉有说,文人悲秋始于宋玉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兮。”
杜甫的身世与宋玉极为相似,他曾在《咏怀古迹》中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可见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乃出自宋玉
  
这首登高是杜甫寓居长江畔夔州重阳登高而作。此时的杜甫穷困潦倒,并患有严重的肺病,感时伤世寄寓异乡,回首一生报国无门,从而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课:沉郁

一、它是忠厚的、诚实、而无半点虚伪和矫饰。《白雨斋词话》第二卷第二节“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

二、它扎根于生活最底层,具有浓郁的泥土味。“沉厚之根柢深也”
      O(∩_∩)O~这句话就是四哥上面说的关于文学的创作理论,艺术来源于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沉郁所要求的沉厚和忧愤有不解之缘,它喜欢与悲慨愤疾结伴,而不愿与诙谐滑稽为邻。沉郁和顿挫,是水乳交融结为一体的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张孝祥的六州歌头“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均顿挫有致,脍炙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以沉郁见长,又是还见雄浑。
当他看到广阔雄壮的大自然时,便一扫胸中积郁,其襟怀豁然开朗,雄浑之情油然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的《望岳》诗就是雄浑的杰作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早期的诗歌属于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直抒胸臆的风格
找到了这首《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诗基本上属于即景抒情的类型,说明唐诗以情胜
而苏轼则是夹叙夹议,是理性宋诗的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小梦又玩起诗词啦!俺们也跟着学习一下!就风骨而言,并非仅限于什么名人,寻常百姓并非没有风骨。至于报国,其实每个百姓的实际行为都是在报国系列。名人的志向与百姓的志向没有可比性,但百姓们能乐在其中总比那些名人郁郁寡欢要强上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婆婆说,她在读林语堂写的苏轼,我在网上找到了读本
林语堂先生在序中说“苏轼,在玄学方面,他是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气质
上,他却是道地的中国人的气质。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
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我们只能知道
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
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
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
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
诗人是苏东坡。”

林先生说的真是好
我也喜欢苏子也想好好了解他
争取好好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五章,个人觉得林语堂写的苏轼没有康震评的好
康震的评夹叙夹议思路清晰,语言精到凝练,读来有大块淋漓之感,而林语堂枝蔓太多稍显亢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5-26 01:36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