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餐桌上的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萝卜

  黑烟滚滚,大锅里沥青不停沸腾。与之伴随的是一股刺鼻的味道。周围已经早已没有什么鸟雀,连老鼠都纷纷逃窜。因为它们没有佩带防毒面具。一个青年妇女用棍子搅动着锅里的沥青。这种日复继夜劳作她已经持续了三年。她是玛丽居里,她是我们熟悉的居里夫人。她如此劳作是为了提炼一种神秘的元素。沥青锅不远处是一个简易窝棚,这个窝棚甚至比不上富人家的狗窝。那是上级恩赐给他们夫妇的研究场所。三年前夫妇向巴黎大学申请资金和实验室,坐在转椅的头头白眼一看这位年轻夫妇,不屑一顾,大笔一挥,给你们一个窝棚。这个窝棚绝对不错,冬凉夏暖的,我们给你一个窝棚都已经不容易了。提炼新元素的沥青铀矿价格很昂贵,夫妇用把微薄的生活费挤出来一点点的购买,前后买了七八吨。

   天已经黑了,居里夫妇早已疲惫不堪。回到窝棚,点上一盏小灯。皮埃尔居里对妻子说,该开饭了。饭端了上来了,是一小盆胡萝卜。粉红颜色给这个昏暗小棚带来些许生气。夫妇俩相对而食,虽不是牛排,烧鹅。但夫妇两个照样吃的香甜。盆里剩三个胡萝卜了,居里夫人抹抹肚子说自己吃饱了,皮埃尔居里不答应,让分食之。夫人再没有回绝,笑而与夫君分食之。

   一年后他们终于提炼出那种微量元素,他们起名叫镭。有人建议他们用它换钱,他们回绝了。最后把它捐献给了研究癌症的实验室。

  提炼出镭四年后的一天(1906年),皮埃尔居里想给自己妻子买一点礼物,这么多年了,他几乎没给自己的买过东西。在过完庆祝晚会后,他匆匆赶去商店买了一对耳环。虽然不是那么值钱,但精致造型,他想妻子一定会喜欢的。他想赶快赶回家,于是他加快了脚步。他心里想着耳环妻子一定会喜欢的,他不由笑着。街上嘈杂与他毫无关系。突然一个飞驰马车疾驰而过,他感到自己飞了起来,意识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自己妻子带着那耳环对着他笑。

  半夜居里夫人接到一个噩耗,与相濡以沫的夫君去世了。

  居里夫妇品行我很赞佩,在那个时候胡萝卜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饲料使用。穷苦人才经常食用胡萝卜,他们夫妇经常拿胡萝卜当主食,日子困苦可想而知。

  胡萝卜是荷兰人“国菜”之一。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在1794年5月26日气势汹汹的西班牙军队包围了荷兰莱顿城。西班牙军队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投降,要么屠杀。可是荷兰人就是不投降。由于荷兰军民拼命抵抗,西班牙人一时也打不下城池,于是西班牙人开始长期困城。后来城中断粮。城里荷兰人靠胡萝卜、马铃薯、葱头为食物。一直到10月3日援军赶到,并掘开水坝。赶跑了西班牙军队。于是荷兰政府宣布这三种菜为国菜。并规定每年10月3日,全国人民都要吃胡萝卜,以示不忘那个艰难岁月。

  胡萝卜被予为国菜这个地位可很高啊,胡萝卜原产在阿富汗,在十世纪的时候传入欧洲。中国是元代初引入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写到“:元代时候它从西域传来,因为味道有些象萝卜”。故此命名。

   胡萝卜营养丰富,特别是里面的胡萝卜素可以在身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在印度素食者往往有夜盲症,就是因为维生素A 多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肝脏)。而印度民族英雄却没有这样症状,就是他喜欢吃胡萝卜。因为胡萝卜还被予为小人参。

   胡萝卜生吃熟吃都可,也可以做腌菜。现在超市上有卖糖渍处理胡萝卜片,味道不错,有的mm就喜欢这东西。

  人们常说兔子爱吃胡萝卜,可能它喜欢那种清脆。小时候把煮熟胡萝卜给兔子吃,它连看都不看。不过它吃煮熟的白萝卜(要脆一些的),生的不好好吃。原来它也怕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豇豆

  刘姥姥这个人虽然在红楼梦里出场次数不是很多,但是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她好歹也算乡下土财主,但自从进了大观园。见得吃得用得都让这位刘姥姥飘飘然如上九天。说实话这人很实在很朴实,开饭的时候人家给她用的是象牙镶金的筷子,她一拿就开口说“这叉爬子比铁锹还沉,我怎么拗过它啊”(象牙密度比普通筷子大将近三倍,亏得她没用金筷子,过去书上有用金筷子的,筷子将近斤把重,用此筷者要有一定臂力和腕力才行,估计可能拿此锻炼身体)。一句话就点出富贵人家讲阔气不讲实用。贾母吃饭的时候对刘姥姥说道:“请”。刘姥姥站气来言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就这一句话,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喊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刘姥姥到来确实给大观园添了不少生气。

  刘姥姥在呆一段时间,要走了除了给她送她衣物、银子外。还特地嘱咐下回再来的时候让她带些乡下干菜。其中就有豇豆干。贾府上下都喜欢吃豇豆干,特别是它与猪肉红烧后,味道十分鲜美。(见《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平儿对刘姥姥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 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

  说到豇豆干我们老家就经常晒着吃,一晒就是就好几大袋。拿它与腊肉相烹是我的最爱。

  豇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又可叫饭豆、长豆角、腰豆。原产在印度和非洲东北部。在汉代开通西域道路后传入中国。

  清代吴伟业写到豇豆诗,诗中写到 “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鲵。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南山豆,几成桃李溪。”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场急来春雨过后,彩云一条条布在天空。豇豆如同千条锦带一样飘荡园子里。贫家用豇豆做好糕点款待好客人(成熟豇豆的粒可以做豆沙,入糕点做馅),客人吃的很高兴,心情很舒畅(有景有美食岂不美哉)。

  注:吴伟业: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下在江苏)人。他留下著名的诗句就是那《圆圆曲》,诗句中最有名的就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把战争责任推倒女子身上有些太过,吴三桂狼子野心就算没有陈圆圆他也会带清人入关,圆圆只是他借口而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到:“此豆可菜、可果、可谷,乃豆中上品”。他给予了豇豆很高的赞誉。 豇豆含有优质植物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吸收的。因此有人称豇豆是“蔬菜中的肉食品”。对于素食者、不爱吃肉的人很适用(适合做减肥者的食谱)。

  四川的凉拌豇豆我就喜欢吃,我在外面吃饭经常点这个菜。酸辣适口十分过瘾。东北人爱用豇豆粒做的豆沙做粘豆包,粘豆包是其特色食品(也有用红小豆做豆沙馅包粘豆包的)。

  豇豆虽然很普通很大众,但就是这些普通菜构成了我们菜肴。有些所谓山珍海味营养价值其实并比不上这些普通菜。我就喜欢这些普通菜肴,不喜欢山珍海味。我觉得,平淡、不争,这才是安心立命之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扁豆

  夜沉了,虫儿齐鸣,群蛙欢唱。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它是那么的皎洁,那么的明亮。今日是中秋佳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

  忽然突来几声欢笑把蛙们吓的不敢歌唱。可以看到花园里空地上摆放一张长桌,上面有供香和各种供果。几个年轻少妇闭着眼睛在篱笆架下摸索。篱笆架下放着几个南瓜,和几个扁豆。在中秋之夜,盼望生儿育女的少妇,会摆下香案,一起携手拜月。然后闭着眼睛在篱笆下摸索。如摸到南瓜,就预兆会有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如摸到扁豆,则是女孩(扁豆又称峨嵋豆,峨嵋通峨眉,自古是美女的代称)。

  “你摸着什么了?”一个少妇问到。月光照在她脸上,她十分秀丽。“我摸到一个南瓜”。另一个少妇回答到,她口气带着十分的喜悦。她手抓住问话的少妇的手,说道:”我看看你摸到什么了。呵呵,峨嵋豆(扁豆)。小颖将来要的是千金啊。”

  小颖笑道:“千金又怎么了,你没听过花木兰、穆桂英啊。”又一个少妇言道:“小颖再摸有什么用那,她那位一年半载不见人影。没有种孩子能从她肚子里蹦出来?”。小颖听后,脸上露出伤感来。那个快嘴少妇知道说错了,赶紧安慰小颖。然后几位姐妹,对着明月吃着月饼,打打闹闹过完了中秋之夜。

  秋去冬来,新春佳节时小颖的夫君依旧没有回来。她十分思念夫君,开春的时候她给房前屋后撒上扁豆种子。不久扁豆长了出来,很快房前屋后开满了扁豆花。她给自己夫君写信,家里扁豆花开了。

  她的夫君叫方南塘(清代著名藏书家)在外面游宦多年,接到妻子来信后。他心里十分感慨,他写到一首诗其中写到“编茅已盖床头漏,扁豆初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滯在天涯”。外边再好,怎么能比得上家那。他迫不得已在外面,谁愿意流落到天涯那。

  扁豆,又名茶豆、南豆。由于它其形如眉,也称眉豆、蛾眉豆。扁豆原产亚洲。主要分布在印度及热带国家。汉、晋之间引进我国,最早纪录是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

  扁豆阔而肥厚,像月牙一样。用其炒菜有一股清香,惹得许多人的喜欢。郑板桥写过一幅对联“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春雨过后用葫芦作菜,满架开满了扁豆花。这是一幅朴实的农家画面。文人多爱写农家,就是农家脱离官场世俗使人心静。

  扁豆味好但吃的时候要注意,扁豆一定要熟透再吃,扁豆含有毒素(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在高温下才能破坏。沸水焯扁豆、急火炒扁豆等方法不能完全破坏扁豆毒素,使人中毒。因此不能取。“白扁豆与扁豆花均可入药,可消暑解毒、健脾胃、止泻痢。

  清诗人黄树谷写一首诗名《咏扁豆羹》,其中写到:“带雨繁花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旁。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 扁豆可做美食,又可遮阳。普通却能带来不少益处。美就是在普通的生活中诞生的,扭曲造作的美那不叫美,那只是强加于人感受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萱草(黄花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大家都应该听过,这首《游子吟》感人至深,充分体现对母亲的情感。真挚深沉的诗句包含一番深情。作者孟郊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是中唐著名诗人。他一生坎坷不安,早年在贫困中挣扎。参加科举屡试不第,中年逢丧子之痛。晚年又十分的潦倒。可以对他来说命运是非常悲苦的。

  人在困境往往创造出好的作品,白居易的巅峰之作是在贬官浔阳之后,那时他心情的苦闷,一番抱负无法施展,于是写诗句来把自己情感融入其中,出现了不少佳作。不过后来他当丞相以后,其作多写饮酒,玩乐。白老先生养个家姬叫樊素,她擅长跳舞,白居易曾经写诗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所以后世多以蛮腰比喻女子细腰。这时的他的一些诗,仍然也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但在花天酒地之下,他的颠峰之期早过。

  孟郊除了写《游子吟》外,还写一首《游子诗》,诗中言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萱草被予为中国的母亲花(国外为康乃馨)。古时游子出游的时候,要在北堂种一些萱草,希望母亲因为照顾萱草而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后世以萱堂称母亲。“北堂植萱”指代母子之情。

  萱草又名金针菜,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等,它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是我们长吃一种蔬菜。它在中国种植历史最早有两千年以上,在《诗经-卫风》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是忘却的意思,谖草就是忘忧草即萱草。在什么地方得到萱草哪,在母亲的所住的北堂(可见在北堂种植萱草的历史悠久)。

  萱草称忘忧草,是由于它可镇静安眠。睡着了那什么烦恼都不想起了。李九华《延寿考》就说其“令人昏然而醉,故名忘”。白居易写诗说:“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酒多了有时反倒人睡不着觉,还是忘忧草实在些)。

  萱草又称宜男草,在晋朝《风土记》中说:“怀妊妇人佩其花,則生男,故名宜男”意思就是说,怀孕的妇女胸前佩带它,会生男孩,所以叫它宜男草。唐玄宗就命令在兴庆宫中栽种许多萱草,就是为了得男儿。

  三国时的曹植称赞萱草花妩媚娇俏,花香馥郁,如同少女一般清丽可人。人们常把闺秀之女称为“黄花女”就是因此。

  萱草花开放时间短,往往只有一天时间,英文中就称其为“day lily ”意思就是一日百合。人们常常说的昨日黄花,就因为黄花开放时间短,是短时间辉煌。

  采摘萱草花,要在其花含苞欲放之际。把它摘下洗过之后,蒸熟晒干就是我们常见的黄花菜。它可做佐料也可做主料。我们家乡做面,经常用其做烩菜。

  鲜黄花含秋水仙碱(本身无毒),在胃肠内氧化生成二秋水仙碱,二秋水仙碱有较大的毒性。吃鲜黄花前,把它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倒掉水就去掉秋水仙碱。

  黄花是温热性食品,胃肠不好人不易多吃。平时痰多,尤其是哮喘、气管炎者不宜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苦瓜

  那一年广桂林显的是那么不平静,五月清军占领南京,弘光帝被俘虏。靖江王朱亨嘉认为机会到来了,于是在八月初就自称监国,想在这乱世成就一番事业,他给自己定的年号是洪武二百八十七年,他把朱元璋年号搬了出来,创造出中国时间最长年号。但是他祖宗仅仅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在宗室诸王当中谱系最远,所以大伙都不肯承认他。他只能自己巴掌大地方耀武扬威一阵罢了。

  朱亨嘉才过两个月监国的瘾。就被丁魁楚攻破桂林。不久就被南明隆武帝秘密处死。在丁魁楚攻破桂林的时候,桂林城一片混乱。兵士们借平叛之名烧杀掠夺,这些人和匪人无异。在朱亨嘉所谓 “宫 殿”内更是满地尸横。在混乱中一个太监携带一个小孩逃离这恶魔之地, 这个小孩是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朱若极, 虽然他没参与叛乱。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逃离是上上之策。

  逃离之后,太监把他送进寺院当了和尚,他为避嫌,改名为石涛。在寺院清修之余。他喜好画画。他的画笔意纵恣,功力很深。他擅长山水画。在篇幅不大画卷中,有其真切的情感。也许这种情感是由压抑不住的亡国痛苦转化而来的。

  石涛爱吃苦瓜(据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吃苦瓜),并自号苦瓜和尚。苦瓜虽性寒味苦,但如咖啡,茶叶一样。苦的有滋有味。苦也许代表着亡国之痛,有滋有味的苦又代表着不甘于寂寞。他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是却无任何结果。他自号苦瓜和尚充分了体现他自己这种复杂心情。

  石涛所在时代,在中国南方已经普遍食用苦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苦瓜苦、寒、无毒,可解渴消乏。清热去火,清心明目”,说明了当时人们苦瓜了解的非常多。

  明代以前没有记载苦瓜纪录,一般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过来。与郑和同行的费信写的《星槎胜览》中就记载了苦瓜。在其同时代《救荒本草》中就把苦瓜列为救荒作物之一。但是当时吃苦瓜并不普及。直到明代中叶之后在南方才开始普及起来。

  苦瓜与其它菜烹饪,它不会把自己苦味带给对方。所以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所以称苦瓜为君子菜。

  苦瓜别名锦荔枝,清代叶申芗写《锦荔枝》词:“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苦瓜他眼睛里可是美丽的。苦瓜结果发出清香引来蝴蝶飞舞。小字去摘苦瓜只为它外表俏丽。它虽然不是妃子在笑,但藤蔓婉转,那不是美丽闽南十八娘吗。

  苦瓜在炎炎夏日食用清凉败火又可明目。是夏天绝好的蔬菜,北方人不习惯苦味可比把苦瓜用开水焯一下,可以减少不少苦味。

  苦瓜的苦是一种奇妙滋味,入口后,它盘踞在人的味蕾之中,久久不肯离去。这种苦让人头脑得以清醒,使人难以忘怀。苦也是人生一种滋味,有甜有苦才能对照,光有甜是不能真真体会甜滋味。有苦才能使得去珍惜。就如爱情一样,往往失去的时候,有的人才体味到它的真真甜美。所以吃点苦还是有点好处的,因为它教会人如何去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菰(茭白、茭米)

  秋。风起、叶飘。枫叶正红。张翰坐在庭院里不由开始发呆。从吴地来中原已经好几年了,他还是不能习惯这里生活。南人好食大米,但这里只有小米和麦面。洛阳最近还流行吃胡食,每次去宴会都要吃那羊肉馅的胡饼,为了主人面子他不得不吃一些。他回家后好几天那羊肉膻气还盘踞在口中,害的他好几天吃不下饭。

  张翰是江南名士,晋政府为自己撑面子,网络江南俊才。于是陆机、陆云、张翰等被召入洛阳。他被授予齐王大司马东曹椽职位(相当于七品小官),每年有四百石小米的俸禄,可是他看见那小米就头疼。

  饮食上习惯倒可以忍一忍,但官场上的黑暗,让他这样清高人无法忍受。他没有吃五石散裸奔的习惯,所以思念家乡情绪越来越浓。

  在瑟瑟秋风中,张翰想起家乡茭白、鲈鱼。心中感慨完分。一曲《思吴江歌》由然而生。他唱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歌罢,弃官回到家乡。(他弃官是正确,不久齐王被杀,他的下属多受到株连,陆机和陆云就相继被杀)。
  
  张翰所思念的茭白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莼菜、鲈鱼),茭白就是菰。

  菰在中国食用历史很悠久,菰米在中国古代南方有些地方曾被当过主要粮食。后来人们发现有的菰不开花结果,但茎干肥大白嫩味道十分鲜美。于是人们特地就培育这种菰,这种菰就是我们长吃的茭白(茭白是菰花茎的基底部份受病菌刺激变膨大形成的。

  陆游曾经乘船从长江入川。多年后他回忆起当时在船上赏月的场景,就写下了《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诗中写道:“散花洲上青山横,野鱼可脍菰可烹。脱冠散发风露冷,卧看江月金盆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场景。船在江上行,青山横在散花洲上。钓上野鱼可以和茭白烹饪,脱去帽子感受江中寒风。卧在船中看那水中的明月。舟上不太可能带着茭白。很有可能,沙洲长着野生的茭白。顺手摘来和野鱼做菜。陆游以此做诗可见他很喜欢吃茭白。
  中国早期的粽子是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也许纪念屈原粽子就是撒这种粽子。

  菰的果实称为菰米、茭米、雕胡米。菰米煮出的饭又香又滑,不粘牙,也不腻口。

  茭白青翠修长,婷婷玉立。剥去外壳,色白如玉。被人誉为“美人腿”。不过这个名字有点情色,想想餐桌上这个玉体横陈名字,是否真的秀色可餐?

  现在有些菜肴名字太过暧昧,比如蜜汁荸荠莲子,被命名为“和尚尼姑接吻”(想不太通,难道削了皮荸荠是和尚,莲子是尼姑,一浇蜜汁就接吻了)。 削皮的黄瓜叫“少女脱衣”。难道正应了孔夫子说的:“食色性也”?。《礼记-礼运》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吃饭的人们,对性的欲望是天生存在。但也要看场合地点啊,成年人罢了,懵懂中青少年看到此名字,该如何想?古人都这样批判这样做法,南宋吕本中一针见血写诗道:“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西施舌,蛤蜊类一种,肉白而形似舌)。虽然儿童不会想像到西施美舌是什么样子,更不会联想到法国式的深吻。但诱惑名字,对少年心灵是一种伤害啊。所以求各位高人,还是要高抬贵手一下,不要再糟蹋美女拉。

  原来久居北方没吃过茭白。后来在南粤之地住过两年,多食之。特别喜欢茭白清脆,滑甜中有一股清香。茭白生在水乡,喜欢茭白也喜欢上水乡。水乡的婉约、宁静、悠然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爱茭白更爱水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芋头

  嗨呦、嗨呦、嗨呦,随着富有节奏的号子声。一群人正在奋力扒一条土筑的大坝。这条大坝名字叫鸿隙陂(在现在河南汝南县),是汉武帝提倡兴修水利时候修筑,它利用地形把河水拦腰斩断,形成一个方圆四百里的人造湖(古代有此工程的确不易)。丰盛的湖水浇灌了周围土地,使人们再不用看天吃饭。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为什么又要扒它那。因为水库修建时间长了,泥沙淤积严重,实际库容量大大减少,抵御洪水能力不足。一发洪水,水就向下游乱溢,淹没了不少农田,也死了不少人。丞相翟方进(字子威)和御史大夫孔光下乡做一次考察,翟丞相认为:“这条大坝是水患根源,扒了它那水路就不通畅了吗?而且扒了还能得到不少亩良田那。而且还省了堤防费”。(水库没水了,能空出不少地)。他向皇上打报告:“我要扒大坝,不但要扒,还要趁枯水期早点扒”,皇上(汉成帝)大笔一挥,签上同意。于是出现开始那一幕。

  大坝修起来慢,扒起来快,于是一条费劲力气修建大坝被破坏掉。后来这里水患确实少了不少。可是新的问题出来,老百姓浇不上地了。老百姓因此改水田为旱田。到了旱情严重的时候,这里甚至颗粒无收。

  老百姓于是编了一个童谣。童谣这样说:“是谁毁坏我们的鸿隙陂?是当朝丞相翟子威。现在我们只能吃豆子做的饭,芋头熬的汤。鸿隙陂应该保持原来样子啊,稻香鱼肥多好啊。这谁说的啊,是两只会说话的黄鹄。”(原文为“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见《汉书-翟方进传》)

  老百姓借黄鹄之口道出自己不满。翟方进的本意不坏,但是他没考虑一下,既然非要扒大坝,当初为什么又要费那么多人工修建它。兴修水利是人民造福,,而废除它肯定是一种倒退。他做法就好像是,耕牛不听话,顶伤了人。怎么办那,算了一刀砍死。它再不会伤人。没有牛,自然不会出现牛顶人事情,但是老百姓拿什么去耕田那?翟方进合理做法应该是:在枯水期清理淤泥,增加库容,对大坝进行整修。”

  翟方进虽刚正不阿,是一代名臣。但他做法的确不妥。

  上边所说童谣中提到芋头(汉书称芋头为芋魁)应是旱芋,芋头分两种,一为旱芋,二为水芋。旱芋生长在山地、旱田里。水芋则长在水田之中。

  芋头的名称很多,有香芋、芋艿、芋魁等别称。芋头在中国种植历史很悠久。

  西汉刘向编纂的《管子》中就有芋的记载,史记把芋称为蹲鸱(芋头象树上蹲着的鸱,鸱为猫头鹰一类的鸟,人们常常把它比喻成邪恶的人)。开始的时候人们把芋头主要还是当粮食来食用。

  在广州时候我喝过几次芋头粥,粥里芋头不甜不腻,香中带绵,绵中有香。确实是一种享受。芋头吃法很多可以蒸后蘸糖吃,也可切成块当菜炒着吃。可炸,可烧等变着花样来吃。

  十多年前电视剧让《宰相刘罗锅》广西的荔浦芋头走进人们视线。芋头已再不是穷家人解饥之物,吃芋头而是一种享受。

  韩国在2005年时候热播一部电视剧叫《薯童谣》,写三韩时期百济王章和新罗善花公主爱情故事,里面自然少不了俊男俊女。薯童章本是百济王之子,但非嫡出,是王与舞女相通而生。后来舞女被赶出宫廷,章小时候靠挖芋头卖来为生,所以大家叫他薯童。他喜欢上美丽的善花公主,就用芋头哄小孩让他们成天为公主唱歌。后来经过种种磨难章终于当上了百济国王,并与善花公主成婚。小小芋头能与爱情相连。可见韩国人浪漫。不过中国电视剧介绍把芋头称为红薯,真是差之千里啊。

  南粤之地在中秋之夜要吃芋头,源于元末之时,蒙古人残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因为芋头与“胡头”谐音,且有些象人头。于是人们借吃芋头泄心中之愤怒。现在南粤之地把吃芋头,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常吃芋头很有益处,它可软化血管,降血糖、血脂,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菱角
  
  芦花飞舞,船摇,水荡。一池碧水就如凝结的翡翠。荷花荡里传来玲珑婉转歌声,那曲声柔美动听。让人的心儿也跟着曲声荡扬。一舟缓缓划过,舟上坐了几个妙龄女子。她们口里吟唱的是采菱曲,江南流行唱这个曲子。她们卷起衣袖,露出白皙丰润的手臂。她们裤腿也挽起,腿上肌肤也如同凝脂般润滑。她们唱着歌儿,同时把手伸进水里,富有节奏的采摘着菱角。斜阳照耀在水面上,把水面也染个通红。相映而下,更显得她们动作的婀娜。
  
  女子唱的《采菱曲》是乐府曲调,其曲柔美动听,写的人很多。在南朝时候特别的盛行,它和《采莲曲》一道构成了当时的流行曲调。直到唐朝仍有不少人写《采菱曲》。
  
  南朝梁 江淹写《采菱曲》,曲中言道:“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他说采菱可以缓解忧愁,其实应该是优美的曲调让人淡忘心中忧愁。我心中烦恼的时候,听一些轻柔的曲调心情会舒缓许多,而且百听不厌。就如唐朝张九龄说:“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张九龄《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刘禹锡也写《采菱曲》,而且他写的很长。他写到:“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菱角如锦缎一样飘荡在水中,采菱女子连心上人都来不及顾及,争着去采菱角,她们争着划向那菱角多地方。兰桨一道道划过掀起一层轻浪。菱角吸引力确实很大啊。他又写采菱曲声:“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美丽曲声连三千里外长安都能听到,可见其魅力巨大。
  
  唐朝的温庭筠在长安看到有人坐船东归(唐朝的大运河可以从长安坐船直下江南)。想起故乡菱角。他写到:“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小小菱角勾起人的思乡的愁绪。可见菱角的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南朝的《采菱曲》轻柔婉转,而北朝诗作多豪迈之气,象北朝的《木兰辞》中木兰豪迈之气就很浓。我想木兰不会多温柔的,否则怎么会做一个刚强的军人。

  南有采菱女子,北有花木兰。前者我会很喜欢,后者我只能赞叹而已。(个人观点)

  中国食用菱角时间很悠久,已经有将近三千年历史了。汉时的《尔雅》,《礼记》就记载菱角,不过那时把菱角的菱写为“蓤”。
  
  菱角在水中生,是水中长见的植物。春天长出叶子,叶子是卵形的,叶边成锯齿状。夏天开黄色或白色小花。菱角是坚果,壳比较硬。颜色有青色、红色、紫色。它角数不等,有四角,三角,两角,一角。果肉白嫩。嫩的时候可以生吃,脆中带一丝甜味。老了可以煮的吃,味道香绵。菱角可以晒干,磨成粉用来熬粥
  
   菱角壳不太好去,用手剥太费劲。牙咬,又要考验牙的能力。不过现在有的菱角用机器在壳上打出一道缝,两头一挤就可以把整粒菱角挤出来。这样吃菱角就方便了许多。
  
  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所以是理想健身食品。菱粉粥有益胃肠,肠胃不适者可以多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藕

  (一)莲花

   两千五百年的一天,风景如画蓝毗尼花园(在尼泊尔境内)是这样的景色,山下绿树成荫,水十分的清澈,雪山倒映在水面显得那么皎洁。一个婴儿哇哇啼哭的诞生在此地,他是迦毗罗卫国王子。因为按照习俗,女方要回娘家生孩子。由于赶不回,就在花园里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很神奇,刚生下来就立刻下地走了七步,而且每一步踩下去都生出美丽白莲花来。他就是后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
  
  七天后母亲去世,父亲把他交给姨母养育。后来他长大并娶妻生子。王子的生活是很优裕的,据他回忆说:那时他住的豪华的宫殿,吃的是美味佳肴。欣赏的是各式的歌舞。但是他厌倦了这种生活,他看到人世有那么多苦难,他决定出家修行。三十五岁的时候,他盘座在菩提树下静思冥索,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
  
  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所以莲在佛教中意义很重要。带莲词语也很多,比如说莲宇指的是寺院。 西方极乐世界多生莲花,所以称其为莲邦。
  
  佛像底下坐台多为莲花状,称为莲台。我们看到观世音画像上,她就直接坐在莲花上。
  
  人生活这个嘈杂的社会里,耳闻目睹了不平和不公,人都希望心灵受到安慰,希望能得到一片纯洁的乐土。莲就给予这种象征。佛语有心莲之说,即清净之心。就是说心清净如莲花。莲的圣洁就在于它出之污泥而不染,以一种别样素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不是人们所渴望的吗?
  
  莲花的名称很多,屈原在《离骚》称它为芙蓉(现在我们说的芙蓉是木芙蓉,是一种小灌木,又可称水芙蓉,木莲花)。《尔雅》称为芙蕖。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更称为君子花。
  
  莲花作为观赏之物时间很悠久了。《诗经-国风•-郑》中有首诗就提到荷花,诗中写道: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首诗是以女子对爱人的玩笑之语,诗的意思是:山上有繁茂的枎苏树,水潭里有美丽荷花。不见美少年子都(子都、子充都指美男)。只见到一个狂妄自大家伙。山上有挺拔松树,洼地有艳丽的荭草。不见俊郎子充,只看到狡诈的人在笑。这个女孩很会开玩笑,不过她这样说,有些肚量小的男士就不好忍受。
  
  唐玄宗为了杨玉环高兴,给芙蓉池(又称芙蓉苑)增添了不少亭台楼阁。并且在池中种植了许多荷花。到了荷花盛开日子,这里烟水明媚、花香四溢。成为他们浪漫的好地方。
  
  汉代以前,我国种植的基本都是单瓣(花瓣只有一圈)的莲花。到了魏晋朝的时候,出现了重瓣荷花(花瓣有两圈,或更多)。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并蒂荷花是最美丽的荷花,它是一个茎秆上出现两个花,两个花层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花瓣非常,有的花的花瓣可达千朵以上。并蒂莲又可称合欢莲,常常用来比喻男女恋情。
  
  明代杭州女诗人冯小青(人不可考,可认为是文学人物)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这表明她对爱情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荷花凋谢给引发李清照许多伤感,她《一剪梅》写到“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秋天来了,荷花凋谢,竹席也凉了。自己独自坐在兰舟上,期盼大雁归来,收到夫君书信。这种无计可消除的相思充分体现清照情感。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后人评价道:“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白雨斋词话》)。
  
  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在宫中看到自己爱妃潘玉儿脚很小,而且走起路来贴着地。看起来很美丽,就如脚踩着莲花。他称为"步步生莲华"。不过他这一称,却给中国女士们带来无边的痛苦,为追求奇型小脚,出现了缠足的恶习。它是用外力改变脚的形状,使脚骨折,扭曲。使女子痛苦不堪。这种美实在难以叫人消受。后人给萧宝卷封的谥号很正确,“东昏侯”就表明其昏暗无比。
  
  荷花有白色,粉红,红色等颜色。一般荷花在清晨集体开放,所以早上是赏花的好时间。荷花美丽,人们就常常把女子美手,称为白玉莲花杯。画家爱画荷花,诗人爱写荷花。荷花更被人给予的某种象征意义,神话传说《宝莲灯》中沉香以宝莲灯的神力战败二郎神(二郎神往往代表正义,而他却阻止神与人的爱情,变成了反派,这也许是一种讽刺),后来斧劈华山,救出母亲。法力无边的宝莲灯就是这种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藕、莲子

  北宋仁宗的时候,汴梁城(开封)里有一条河,本来这河水自然流动,水也算比较清,两岸人们都从河取水使用。但是由于河边风景好,达官贵族们纷纷建造别墅,他们把建筑垃圾倾倒在河里,有的人家把河拦断把河变成自家荷花塘。
  
  由于这条河阻塞,水流不通,有机物在河里腐败变臭。这条河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河。遇到多雨季节,臭水还四溢,富家人的别墅的门槛高水不容易进,这水就淹进许多贫苦人家。人民苦不堪言。
  
  包拯这时任开封府尹(首都市长),知道情况后,但一时也没办法。因为那时没有环境法。如果是在黄河等主要河流出现这样情况,可以以阻碍工部河防为由阻止,但是在小河上却没有合适法律判决。
  
  皇上过生日了,各个官员都要进贡些土特产和美食。这皇上什么都没看上,就看上包拯进贡的“琉璃藕”,这藕色白如雪,嫩脆甜爽,生吃都很好吃。包拯给皇上说:“吃这种藕可以延年益寿。可是这种藕产之江南,千里迢迢运送太不容易。不如在宫里挖个池塘,把外面小河河水引进来。种上这种藕,那皇上吃起来就不方便了”。皇上一想这方法不错,就把疏通河道,挖藕塘的差使交给包拯。
  
  有天子这块令牌办事就方便多了,包拯就着手疏通河道。那些阻塞河道的人再不敢干涉,因为没人敢挡皇上水路吗。此后老百姓过上了安定日子。
  
  上面提到琉璃藕是藕的一种,这种藕也称为雪藕,原产在苏杭一带,在唐朝时就列为贡品。有人作诗咏道:“欲访伊人趁鹭翔,溯洄宛在水中央;虚心萦绕千丝细,虚心萦绕千丝细,秀色深埋七尺长。浊淖污泥波弄子,聪明冰雪水仙王;莫将西母瑶池种,轻比吴姬皓腕攘”。
  
  诗人惊叹这种藕的雪白,称之为水中之王。他还说:“洁白的莲藕就宛如吴地美女手臂。清人钱枚写词把莲藕比做西施的手臂(“一握弯环西子臂” )。人们也拿莲藕比喻女子手臂之白。
  
  藕的食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过去人们认为中国的藕是从印度引进过来。但是考古发现,四千年多前中国已经食用莲子。并且发现不少地方发现有野生藕。证明中国也是的藕原产地之一。
  
  藕按孔数可分七孔藕与九孔藕。藕颜色很多,有白色,红色,粉红色等。有些淀粉含量高的藕煮熟后口感很绵,适合于做炖菜。
  
  莲藕的嫩芽用来作菜味道的不错,清脆爽口。今年四月初的时候,在武汉它刚上市的时,卖到了九块钱一斤。就这样去晚了还买不到了。
  
  藕断开时候会有丝线相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藕断丝连。比喻情感的纠缠不清。人不可能淡忘过去,一份美好的情感是不可能让人淡忘的。但是要珍惜现有的东西。不要为了回忆而去盲目追求,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你一个人,要尊重他们的情感。
  
  莲可食用部位很多,除了藕以外,莲花,莲蓬,莲子均可以食用。
  
  莲子是不错滋补品,它可养心安神。对心悸失眠有很好调理作用。人们常常用莲子、红枣、冰糖。银耳煲莲子粥。这粥味道很美,有很好滋补作用,它是病后体弱者之保健膳食。
  
  过去新人结婚的时候,多用藕、莲子等物。它们取的是吉祥之意。藕借指佳偶。莲子就是连生贵子意思。这给藕蒙上了喜庆意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4-12-29 03:50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