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网上清风

《红楼梦忆》——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散记(邓云乡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 花与蝴蝶

绮园一角,集中了不少古碑。我正在同两位老先生观赏议论之际,忽然一位熟悉的女音在背后喊我——我自然知道是谁。回头一看,果然是红剧副导演孙桂珍同志,她同摄像李耀宗同志特地由杭州坐车赶到现场,研究机位来了。我知道剧组小分队已经到了杭州,她们告诉了我住处,并约我和她们同车回杭州。但我海盐的会还未结束,不能一起走。一天半之后,我乘长途汽车到了杭州。

这次剧组小分队住在一个汽车公司的招待所中,在武林门附近,是一个很杂乱的地方,好在只住两三天。

这次在杭州主要任务,是拍宝钗拍蝶,另外拍摄一些繁花的空镜头。什么叫“空镜头”呢?前面在“香雪海落花流水”一节中已简略说过。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具体些,不妨再多说几句。“空镜头”是拍摄电影、电视的术语。所谓“空”,不是镜头面前空无一物,放出来一片白。而是没有剧情故事,镜头面前只有景,或只有景和人,而人不表演故事……这些空镜头可以在剪辑时选择些插在情节中用。“武林四月花如海,湖水湖烟不胜情”。现在显现在《红楼梦》电视荧屏画面上的美丽的花朵,不少都是摄像耀宗同志这次远征杭州的收获。空镜头好拍,收入镜头作为资料好了;而一遇到实一点的东西,与人连在一起的活东西,有时就不好办了,如“宝钗拍蝶”的蝴蝶。

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跃,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

作为文学艺术意到笔到,几分钟时间毫不费力地就写好了;如果画为图画,也比较容易;但作为电视艺术来表现,那可十分困难了。如何让两个蝴蝶在摄像机镜头前飞来飞去呢?观众不妨想想,哪个蝴蝶可以听人指挥……更不要说那世界上不大经见的“大如团扇”的“一双玉色蝴蝶”了。清代著名的“太常仙蝶”的故事,是脸炙人口的京华掌故。曹雪芹写这一情节时,在构思上是否受到某些影响呢?不知道,也许有可能……

可是,拍电视却费了劲了。美工小刘别出心裁,作了一只薄绢大蝴蝶,装了一根极细的钢丝,挑在细竹竿上面。稍一摇动,猛一看,也很神似。但是又如何同宝钗结合起来,让它飞呢?真难办……在西山公园芍药亭畔拍摄时,小刘躺在花丛泥中,细竹竿挑着蝴蝶伸在花丛上面,引逗宝钗来拍。远看花上蝴蝶飞舞,象是真的。但躺在泥中的小刘,尽管不辞辛苦,为艺术作出牺牲,却无法快速移动,因而蝴蝶也不能“将欲过河去了”,只能原地“踏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 滴翠亭诗

薛宝钗看见蝴蝶在杭州。等到拍蝶不成,追蝴蝶到滴翠亭听到小红私语时,已到了海盐绮园了。

海盐绮园东面一个小亭子,原来没有窗子。美工部门的同志,给它装上窗子,就便于小红、坠儿、宝钗作戏了。《红楼梦》中写的是滴翠亭,而绮园中的这个亭子原来无名,就给它临时挂块匾。匾上的三个字自然是“假古董”,是我写的。因为要演小红突然开窗、宝钗正在外面偷听的戏,防止镜头照到亭内的墙上,我又伪造一幅文征明的横披挂在墙上,都是临时急就。类似这样的假古董我造了不少呢,如追查红楼电视伪造古器物事,自然我也有一份。

滴翠亭按照曹雪芹所写,应该是在水中的。但是找不到水中合用的,拍摄任务紧急,便以这个小池、山石畔的亭子派了用处了。虽是勉强“凑合”,其幽趣倒也仿佛似已。选择此亭为滴翠亭,也是偶然有缘。我不替红楼电视找景,我不找从周兄介绍,也许不会在海盐小县拍这场宝钗的戏……种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留下了这雪泥鸿爪的印痕。“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人生种种机缘,值得回忆的东西太多了。苏东坡所说“鸿飞那复计东西”,那似乎太洒脱、太消极了。“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我们这些常人,生活中总是有一些温馨的回忆的。

我曾写过《红楼滴翠》两首律诗,前面并有一小序,发表在那年6月17日的
《新民晚报》上。现引用在下面,以存一时雪鸿之际。
序云:
今年四月中旬,与红楼梦电视剧王扶林导演去杭州花港、海盐绮国选景。
其时桃李争艳,花事正好。及五月中旬重来拍宝钗扑蝶时,已绿肥红瘦,春意阑珊,一派初夏风光美。爱惜流光,感而赋此。
诗云:
年年辛苦为红楼,岁岁韶华关白头。花事阑珊春民历,槐阴斑斓夏悠悠。
亭名滴翠浑疑古,蝶恋残红岂梦周。奋芜倩谁摹得似,痴情儿女各千秋。
旧家亭子护雕栏,小小窗根整日闲。私语渐闻飞蝶外,机锋常在落花间。
灵犀暗结香多帕,青鸟能传红豆笺。一样情怀难排遣,干卿底事惹尘缘。

这两首诗发表后,有两位老先生打电话来,笑我写艳体诗了。说来真是惭愧,我所感到,只是把有关种种都写到诗中而已。“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似乎也是偶然的机缘,岂敢放作多情。这场戏演的是宝权,实际也演的是小红、坠儿。小红是哈尔滨京剧团的刘继红同志所演。这场戏演得不错,很见功夫。”回忆起来,已是足足两年前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 导演分身术

这次剧组小分队来杭州、海盐拍戏,同时还留一个小分队在北京工作,双机——就是两台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可是导演没有分身术,如何进行呢?也有办法,就是哪里需要到哪里,也可叫作保重点吧。

副导孙桂珍、摄像李耀宗二同志在杭州拍赏花、拍蝶空镜头时,王扶林导演则在北京香山摄影棚中拍鸳鸯的戏、王夫人的戏(大多是贾母上房中的景)。这堂景搭得富丽堂皇,十分成功(实际在第一集黛玉进府时就出现了)。黛玉坐轿走在宁荣街上,轿子进西角门,在垂花门前下轿等等,都是在正定新建的宁荣街和荣国府拍的;等到黛玉进屋同贾母见面,给贾母磕头行礼,以及用晚饭的排场等等,则完全是在摄影棚中所措的贾母上房中拍的了。遗憾的是,这堂导演王扶林兄几次来信提到的景(见面也常说这堂景),而我却始终未见过。北京开始搭这堂景时,我随剧组在黄山太平湖拍戏;冬天我未到北京,第二年春副导演马加奇同志一组在棚中拍贾母上房时,我又在杭州海盐……这样错开把机会失去了。可是导演王扶林同志却两头都少不了他——他如何分身有法呢?

杭州拍空镜头,他可以不来;海盐滴翠亭是重头戏,他必须来,日子还需算得十分精确。杭州结束前二天,我先回上海;扶林导演头天的北京工作告一段落,那面小分队开拍北京牡丹、芍药繁花时,翌日他坐早班飞机飞上海。我请人到虹桥机场去等他,人一到,就接他到我家吃中饭。饭后,就同乘原车去海盐。这样如一切顺利,下午三、四点钟,就可以到达海盐。杭州的人也同日乘长途汽车到海盐,都只不过是一百五、六十华里的路程。就是说:杭州、上海、北京三地的人都是同时行动的,真可以说是分秒必争。这样,导演就分身有术了。

不过那天在顺利之中,又有小的不顺利。一是等在虹桥机场的汽车司机同志等人时在车中睡着了,害得扶林导演着了一会儿急,打电话来我家中询问。等到电话打完,又走出候机室。司机同志也醒了,两方面才互相发现。二是下午去海盐换了一辆汽车,耽误了一会儿时间。三是经过松江时,公路修路,单方面放行,因而大小车辆堵车,足足等了个把小时才通过。这样虽然耽误了时间,但终究车快路近,到海盐招待所时,也只不过是吃晚饭时间。杭州的人早到了,演员都已安排好房间。化妆室也准备好了,第二天就拍滴翠亭宝钗的戏……两天的任务安排得紧凑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四 西子湖花絮

这次来到杭州西子湖畔和海盐绮园的“红楼”小分队演员,有演薛宝钗的张莉、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演小红的刘继红以及“三春”:迎春金莉莉(按剧中扮演迎春者两人,金莉莉考上电影学院之后,迎春改由四川姑娘牟一扮演)、探春东方闻樱、惜春胡泽红,还有袭人袁枚、史湘云郭霄珍,以及这一阶段担任场记、在剧中饰演尤三姐的周月……真可以说是驾营燕燕,极一时之盛了。

除此之外,“万绿丛中一点红”,还有演宝玉的男演员欧阳奋强呢。在植物园月季花畦中拍一群姑娘和宝玉围着月季丛爆耍的镜头时,花团锦绣,天真烂漫,似乎真把大观园中的欢声笑语表现出来了。

还有在曲院风荷小亭中拍黛玉、宝玉看书的远镜头,也是十分入画的。记得这一镜头黛玉所拿的线装书,还是我特地到浙江人美出版社找奚天鹰同志一同到古籍组借来的。但谁知编辑《红楼电视简介》镜头上,却发现黛玉手里拿的是宋、金时期写作的《董西厢》。为此,上海《新民报》还有人写文指出,友人、戏剧家徐扶明先生也当面问我。这一疏漏,记不起是哪里拍的了。我写此文时,可能已改正过来了。

这次在杭,日期不长,但尚有数则小花絮可引人发笑:所住招待所比较杂乱,天气已很热。演员们化好妆拍戏,劳累了一天,希望晚间多休息,好好睡一夜,而偏偏不能如意。有的房间,喧哗打闹,半夜一两点钟不睡觉。东北姑娘演小红的刘继红,平日一天到晚笑咪咪,腼腆极了,从不跟人红脸。而一天夜间,被吵的实在忍无可忍,突然站在走廊中大叫,要那些喧哗的人出来“切磋、切磋”。南方人听不懂东北话,什么叫“切磋、切磋”?一下子就被镇住
了,于是鸦雀无声、关门睡觉了——别的姑娘不得不佩服,刘继红的确有一手——“切磋、切磋”也传开了。

杭州奎元馆的面是海内外久负盛名的,尤其是“虾爆鳝”过桥面,更是名不虚传。我向她们介绍,并说明“过桥”,就是临时起油锅炒虾、鳝浇到面上,如过炒双份浇头,便叫“双过桥”。她们便想试试,制片主任之一的郑彦昌同志以为吃碗面价不会太多,便自告奋勇要请客。不想同大家去了一看,一碗“虾爆鳝”,将近五元钱,这么些人,这个客如何请得起呢……后来见面,当作笑话一再埋怨我,不该介绍她们去吃奎元馆的面。

姑娘们由春节后南北奔波连继拍戏,十分辛苦了.为了让她们休息两三天,我预先又专为她们订了浙江宾馆一号楼的床位。那里不止房间好,风好,而且有室内游泳池,她们可以稍微宽松数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五 上海大观园

在海盐拍戏二日,居住三夜,地方上很是照顾,吃、住都很好。海盐靠海边,往北不远就是乍浦。孙中山先生“东方大港”的设想,原来就在这里。南面沿海公路经长安镇观潮胜地到杭州。但在历史上,海盐比起附近各县,是比较贫瘠的。当地有“金平湖、银嘉善、铁海盐”的说法。

海盐任务完成后,剧组大部份人员回杭州整休一、二日,即全体回北京棚中拍戏。而我和导演、摄像二位,则回上海。导演赶当天的飞机回北京,第二天还要在北京拍戏。日程安排这样紧,是一天也不耽误的。

早上乘车离开海盐,回到上海,先买了当天晚6时的机票。吃过中饭,因还有半天时间,抓空去了一趟青浦淀山湖畔的上海大观园,当时因元妃省亲的“大观楼”选景尚未落实,有人说上海大观园的大观楼年内就要竣工,因此想去看看。这样利用下午的时间,见缝插针,又去参观了上海大观园,这已是第三次到此采景了。可是遗憾的是,当时仍只有潇湘馆、怡红院二处接待游客,大观楼的工程要等两年之后才能完工。红楼电视可不能等这么久呀!

说起《红楼梦》,首先就要说到“大观园”;拍摄“红楼电视”,也首先要拍好“大观园”。没有大观园,也就没有《红楼梦》。《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不朽名著,自然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大观园的描绘成功,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这是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的。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想去游览一下大观园。也不知有多少人,看《红楼梦》出了神,忘却了这是文学创作、是小说、是“真事隐”、“假语存”,而去找真的大观园的遗址,结果找来找去,都是似是而非,不懂“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道理。当然因此也可见大观园之艺术魁力多么强烈了。因之拍摄“红楼电视”,必须把“大观园”的风光,展现在荧屏上。试想只有宝玉、黛玉面对面谈情说爱的特写镜头,而没有大观园的亭台楼槛、龙柳扶疏,那还是《红楼梦》吗?报纸上有的文章,把“红楼电视”和近年播放的外国电视比
较,这是忽略了《红楼梦》的特殊性的。

《京华何处大观园》,36年前有人写过这样吸引人的文章,但那时是找不到的。今天拍摄“红楼电视”时,这一问题已得到解决了。京华、上海各有一处大观园,红楼电视都把它展现在荧屏上了。不过这是后话,待我慢慢说来。

这天我则是在上海大观园采景之后,让车直接开到虹桥机场,送他们回北京。我留在上海家中,一个多月之后,才到了北京大观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 大观园建筑小谈

一年多了,总想写一篇题为《南北两“大观”》的文章,从园林艺术、古建筑等学术角度,谈谈我对北京、上海两个大观园的感想。但一直未写出。时间忙乱是主要原因。去年深秋陪几位开会代表去上海大观园,巧遇宣武区正副区长二位同志,正在上海大观园主任陪同下参观。原来南北大观园已结为“姊妹园林”了,这真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北京大观园在工程进度上是非常快的,在布置上,是忠实于《红楼梦》原作的。如怡红院与潇湘馆的距离,稻香村的位置,沁芳桥、沁芳亭的位置等等,都深得原作的意境。在建筑风格上,北京大观园完全是皇家苑圃的规模、京朝派的风格——要特别注意到:大观园是皇家苑圃,供贵妃省亲凤舆驻辞之所,而不是荣国府贾家的花园呀!

北京大观园的大门,修得十分漂亮,象王府的门,象颐和园的门,超过了《红楼梦》中所写的华丽程度。原文“那门栏窗境,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现在则是朱漆大门了。值得赞赏的是大门黑地金字匾上“大观园”三字,是集唐人碑的正楷,庄严而挺秀,配得上这个园子。如让时下俗手一涂,那就糟了!西番莲花样的石刻,限于现在工艺水平和时间,比较粗糙,那是可以原谅的。

进门大假山,不够高,也无大树,不能体现原文“一带翠蟑挡在面前”、“好山、好山”的气势,自是十分遗憾。但也无更好的法子。更有引人发笑的是“曲径通幽处”的匾额,因原书中“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一句,便刻了“曲径通幽处”五字。加一“处”字,便不合古代园林惯例,露怯了。书中清清楚楚只写四字,为什么加个“处”字呢?

沁芳亭十分精美,只可惜低了些。感觉上似乎不是“桥上有事”,而只是水边敞轩。

潇湘馆在沁芳桥边,这里设计很好,体现了原文的构思。院中布局也好。遗憾的是北京种竹不能很快成林,没有“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千百竿翠竹遮映”,如何能成为潇湘妃子的潇湘馆呢?但这限于自然条件,一时无法可想。要稍待岁月,北京是可以种竹成林的。附带说一句潇湘馆柱子、门窗油漆成浅绿,又画上竹叶,弄成文明戏布景的样子,太怯了。这哪里象皇家贵妃的省亲别墅,又哪里象黛玉吟咏的高雅“书房”呢?

怡红院比《红楼梦》中写的要阔气多了,是北京大观园最华丽的处所,以后文中多提到,在此先不多说。总结一句话:北京大观园好处是符合原书设想,交通便利,参观方便。困难是缺少活水,四周高楼烟囱太多,风景被破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6 03:5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