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原创] 醉笑读书贴——穿越宋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才华冠绝天下,中直豁达,豪放进取,却屡为朋党之争所累,乌台诗案险些要了他的命,他胸中积郁,心灰意冷,当年的”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变成了今日的“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而”。一个“闲”字,何其落寞?全篇蕴藉无限,简练而平淡,却道尽满怀愁绪,

      此所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来陪读,不知道够格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穿越宋朝。

      由于梁唐晋汉周五代政权皆出自武将兵变,赵匡胤吸取教训,在全世界首创军人职业化体制,有效地解决了武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问题。只是他矫枉过正,一反传统,在军队部署上,内实外虚,而对军队的管理上,设置重重机构互相牵制,兵变虽已绝不可能,然弊在后世,一遇重大军务,则纷争不已,坐失军机。

    靖康年,金兵以区区四万兵马入宋,横扫二十几个州府,直捣开封,如入无人之境。
  ”宋人议论未定,而兵已渡河“,是后世对宋代军政的莫大嘲讽。
   靖康之变,惨不忍睹,醉笑读书凡三十年,于靖康之变一段,至不忍卒读。而读史至徽宗朝,数掷书于地,咬牙切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唐宋古文运动和散文八大家”与小梦一席谈。
注:就散文八大家的产生和背景跟小梦聊了一些,本来是对话,因为太长,所以稍作整理。

一、
    看见我的读书贴么?我跟你一起读苏轼。
    我开这个帖子,旨在给你做个样子。我按照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的办法,跟你一起学习。古典文学一共开三门课,《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史》和《历代文选》,也就是说,学习古文,古汉语的语法修辞,古代文学的发展史和古代文学作品要同时学。
    读作品,就要了解作者,读苏轼的作品,要把苏轼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去读,结合历史去读,。从北宋的历史,社会背景,到文学的源流,然后再读作品,就好理解了。不然光读几篇文章,是孤立的,

二,
    唐宋八大家,说的是散文。

    散文这种文体,先秦很发达,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先秦诸子除了《道德经》是韵文,其它都是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虽然是史书,但形式上也是散文。

    到了汉代,散文演变成了赋。赋就是有韵的散文,起源于先秦荀子的《赋》。汉代大赋吸收了楚辞的特点,华丽辞藻,极尽铺排,夸张,继承了先秦诸子的恣肆纵横的风格,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很唯美。内容上多颂扬大汉帝国的强大和文治武功,从枚乘的《七发》贾谊的《吊屈原赋》起,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杨雄的《长杨赋》张衡的《二京赋》都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晋代左思的《三都赋》曾经因“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但后期坠入形式主义,骈四俪六,堆砌雕琢,文辞华美,内容空洞。到了南北朝以后,赋体越来越华丽而空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初依然沿袭这种文风,因为骈文这种文体,形式上绮丽奢靡,内容上多用来描绘宫廷建筑的金碧辉煌和帝王出行游猎的场面,适合于为帝王歌功颂德。唐代中期,韩愈和柳宗元开始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奢靡的文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首倡者,古文一词,就是韩愈提出来的,指的就是先秦散文。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继承了先秦文学的传统,写了大量散文,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形式上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但晚唐和五代,古文运动渐渐衰落,风格上又走向浮华。
    宋初文坛,继承了这种风格,朝廷也有意鼓励文人写赋体骈文,为太平盛世歌功颂德,到欧阳修,王安石这些现实主义文人,又一次掀起诗文革新运动,开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假如没有欧阳修们的诗文革新运动,就不会有苏轼这个文学巨匠的,苏轼如果生在唐朝,会是个诗人,但二流。他文才足以冠世,但骨子里少了一份沉郁,比不得杜甫,他赶上了欧阳修王安石的诗文革新运动,站在欧阳修的的肩膀上。
    苏轼三父子正好生活在哪个时代,曾巩也是欧阳修的学生,秦观是苏轼的学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世称苏门四学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那些华丽文章,大都空洞无物。后人还是推崇朴实简练的文风的。
    韩柳和欧阳修王安石,是非常值得敬仰的,他们不媚俗,不从流,在五代唐宋一片靡靡之音中奋起,开一代文风。了不起啊
    苏轼的主要成就是词,词在唐朝是专门用来写艳情的,词为艳科;诗言志,词言情。五代和宋初继承了这种风格,内容多写男女相思,婉约哀怨,欧阳修的词有所改观,清丽幽雅,但题材不宽。
    苏轼不仅改变了词的风格,更主要的是,他拓展了词的题材。唐代诗歌的题材,老苏都拿来写词,开创了词的豪放风格,这是他对词的发展最大的贡献,这也是开一代文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温四哥的话
温故而知新
呵呵O(∩_∩)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是豁达的,性情中人,我喜欢,尤其欣赏他随遇而安的人生理念,也曾被他与朝云的爱情故事感动过。


在现在这个功利性泛滥的社会,能静下心来读书并穿越自己喜欢的朝代,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呢,品读的才子与佳人幸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5 00:41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