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网上清风

《红楼梦忆》——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散记(邓云乡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一看那些有趣的花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佩服87版的大师们,在奉给人们一部难得的经典电视剧的同时,
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邓老的散记,文笔隽秀,娓娓道来,学识才华自然流淌、人格魅力彰显其间,
不愧大师风范,也是我等学习写作的绝好范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二 碧波“红楼”翰墨缘
   
     去秋十月,我和陈从周教授陪全国政协常委、《团结报》社长许宝暌老先生游览大观园,到碧波楼吃中饭。一进里院,当院一座半人高的“古鼎”,铜绿斑斑。一只脚已经残破了,露出来的却是白色的塑料。我不禁失笑,接着又感到怅然了。
   
     原来这是拍贾母元宵夜宴时留下的道具:用塑料作的“鼎焚百合之香”的大香炉。曾几何时,已被丢在院
     中无人过问。或许在不久后的大扫除中,就要被当作垃圾给消除掉了。二百多年前的《红楼梦》已经是一梦了,二百多年后拍摄电视连续剧的故事又已成为“梦”境。前景历历,浑如昨日。我忽然想到《陶庵梦忆》的作者,南明人张岱所说的话:又是一番“梦境”。记得当时我的心底似乎有一种欲望在萌动。或许,那就是我写我的《红楼梦忆》的最初念头吧!
   
     我和碧波楼是有很深的“红楼因缘”的。记得早在五年前,开红学会时,我和周雷、胡文彬诸兄。还有张毕来、冯其庸、端木级良、吴晓铃诸公一起来过。一进院门,先见一排精美的楼房。楼上是招待所式的房舍,楼下旧时有一大画室,一张有丈数长的花梨大画案。我们不少人,被拉进画室去写字。正在我写时,恰巧遇到有关人员陪同因遇险而耽搁在上海修船的一艘台湾渔船上的船员来参观。那位年青船长见我写字,便托陪同人员表示也希望得到一幅。我写了“红楼梦好,碧海情深”八个字,送给他。五年过去了,今年4月底5月初,电视剧《红楼梦》的首映式在香港举行,代表团应开港亚洲电视台之邀赴港。我曾写了一副大对联庆祝盛会,词云:
   
     红楼国好梦,碧海共深情。
   
     《红楼梦》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文化瑰上,甚至可说是全世界的艺苑之珍。还过将它改编为电视剧,定将赢得更多的观众。如果以清代自乾隆辛亥(1791)程伟元印刷活字本以来各种印本为第一次普及,以近数十年前将《红楼梦》改编成戏剧、电影等等努力为第二次大普及,那么,这次电视剧的改编与拍制,便是第三次普及了。其意义则有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它已经超出了《红楼梦》本身的范畴。追想起一来,真是“碧海虽遥,既能共红楼之深情;岁月非遥,亦可圆红楼之好梦”了。
   
     扶林导演香港归来,写信给我道:“您的字幅已在香港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大厅《红楼梦》服装展览会上展出。精美的书法,博得不少青睐,可以告慰。”
   
     信中所说,当然是客气话,我虽然写两个毛笔字,但不敢高攀书法家;挂在展览会上,参观展览会的人多,看了几眼我的字,也不一定就是“青睐”。我所眷眷的是这“圆好梦”和“共深情”。如果参观者和看电视者有此同感,我就感到莫大的安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三 夜战碧波楼
   
     红楼电视剧组,除去刘宝俊、风雷等同志领导的美工组长期住在碧波楼外院招待所中进行现场设计、制作.布置各处场景、制作道具而外,正式拍戏,共两进碧波楼。一次是在大厅上布置都察院大堂,这是八十回以后荣、宁府被抄家以后的戏。二是在碧波楼正楼大厅及院中拍贾母赏元宵的戏。第一次是在剧组刚刚进大观园拍戏时拍的,第二次则是剧组快耍结束大观园的拍摄日程时拍的。两次都是重头戏,接连拍了四个通宵。
   
     为什么呢?这里有个小原因,必须说清楚。碧波搂是上海大观园的餐厅。由于青浦是水产河鲜的集中产区,活虾、活鱼一年都有,原料新鲜,烹征得法,所以,旅游旺季,每大上午十一、二点,直到下午两三点钟,都是起满坐满。仅一餐中饭,就要接待好几批顾客。剧记拍“都察院大堂”时,还只是旧历正月十三、四。天气尚冷,旅游季节未到,碧波楼正在修理炉灶,所以大厅能白天使用,搭景拍戏。到了拍贾母元宵夜宴时,那已是旧历二月下旬了。不但梅林花期游客如云,而且桃李次第,春光大好了。游人最多时,光大小汽车就能云集几千辆,规模相当大的碧波楼餐厅显得太小了。拍戏使用.要等下午两三点钟之后,把所有桌椅全部收拾干净,然后再按剧情要求布景。夜里拍完戏,第二天一早,又要把布景收拾起来,把餐厅的餐桌椅子摆好……如此这般,自然要十分紧张,连开夜工了。
   
     “元宵夜宴”这场戏已经播映过了,我看着荧屏上花团锦绣的火炽场面,不禁想起当时拍摄时的紧张情景。
   
     当然第一是布景人员的紧张劳动。天天大搬家,而在镜头前面却要布置出谱儿、气氛。那么大的面积,仅天天把那块大红地毯卷起铺上就大不容易。何况为了节约,那块大红“地毯”用的是代用品——大红毛巾布拼接而成,又软又涩,如何把它满地铺平铺挺刮,就要费很大劲。还有那些大红锦绣慢帐,都是一两丈高,好几大块。要每晚挂上,白天又拆下。其它桌椅、花灯、陈设,就不必一一细说了。这里不妨拆穿一点小秘密,那每张桌子上的酒菜、果子都摆得满满的,观众不要以为都是能吃的,演员可以大快朵颐了。其实只有几样能吃,而大多是塑料、树叶子、纸片……涂些颜色作成的。虽然红红绿绿一桌子,可大多不能吃呀!
   
     导演、摄像及演员等都是晚饭后乘车赴园。这样演员都在下午就把妆化好了。到了现场,天已大黑。等大片作好准备,便可开机,一干就干到下半夜三、四点钟,才能完成原定镜头数字。这样大场面,也只是李耀宗同志一台摄像机拍摄,忙了这又忙那,又没有升降车,实在难为他了。这场戏连拍四夜,镜头很多,剪辑只用了一部份,还有不少作为资料保存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四 三月下扬州
   
     结束了上海淀山湖大观园的拍摄,剧组便转点扬州。
     早在大队人马去扬州之前,就有一大批美工人员到扬州搭景,制作道具。在上海大观园拍戏时,不少室内的戏,多承大观园管理部门给予方便,尽量使用园中陈设的家俱古玩,这样节约了不少经费。扬州无此条件,几场大景,如元妃登舟、贾政书房、薛皤家,都要美工同志较长期的制作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要及早动手。
   
     由青浦招待所转点去扬州,如果是回上海坐火车去镇江转扬州,便十分麻烦。剧组决定包汽车经苏州等地由江阴过长江,直开扬州。我因上海有些零星事情要安排,所以回家住了两天,再与会计柳甬华同志搭火车取道镇江去扬州。虽然只晚去了两天,却好像晚了很长时间。剧务李军如同志来接,仿佛他已是老扬州、老镇江了。因为还要等北京来的同志,所以我们到镇江站后还不能马上走,还要留在车站等北京来的人,以便一道走。好在等车的时间不长,只要等个把小时,我便抽身到站前广场闲步。记得83年我曾在这里参加过一个学会的成立大会,在这“六朝名城”作过几天客。如今重来,一眼望去,又有不少新变化了。车站前的小山——大概是北固余脉吧,已被切断铲平,开成广阔的环城马路了。新盖的高层楼房——润州宾馆,巍然在目。感到镇江的变化真不小呀!
   
     我到车站附近的一个商场去看了看,顺便买了点饼干之类的食品,以备不时之饥。因为我有胃病,饿不起,经常得准备点零食。
   
     北京的同志不久便到了。大夥儿一同上车,开赴扬州。王安石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镇江、扬州,象汉口、武昌一样,实际没有多远,只是隔着一条长江,交通就显得不便了。现在是汽车轮渡过江,轮渡码头就在白娘娘水漫金山寺的金山附近。汽车从山下经过,山上的金山塔清晰可见。
   
     过江时,已近黄昏,微微有几点春雨。江上烟水空游,波涛浩森。浑雄的气势,使人不由地感慨万千。尤文像我这样多少有点历史常识,又饱经忧患,早已过了民乐中年的人,“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种种感受,是自然而生的。并不是在此放作多情,想博得“美人”的欢心。
   
     过江上岸,车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飞速向扬州开去。路两旁的杨树,一派新绿,象迎接客人一样,十分宜人。我不禁想起王渔洋的“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感到古人虽远,而风景依稀,古人也仿佛生活在我们中间了。这或许就是我们古老悠久的文化的作用吧!记得83年在南京开红学会,也曾来过扬州参观。那时走的是江都、六合的公路,而且匆匆来去,并未曾真正认识扬州。三年后有机会在扬州作较长时间的逗留,或者可以满足我认识扬州的心愿吧。
   
     我随口吟了一首小诗:
   
     烟波莫认楼船夜,细雨江天古渡头。
     城廓已无春又至,绿杨一路是扬州。
   
     诗是小诗,但却真实地记录下了我当时的心境,以及我对有着悠久文化的古城和日新月异的扬州的倾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五 扬州拍摄日程单
   
     剧组在扬州住第二招待所。我们到达时,已是晚饭后。下车后大家先去吃了晚饭,再到各自的房间。我住的房间在三楼,条件虽然一般,但十分宽大乾净,明亮的窗外,是高高的树木,绿意可以拍入窗来。空气好,居室又爽净,便于我的副业——写字。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总要为剧组或友人们写些宇幅,以留纪念。按照文人的说法,叫结个“翰墨缘”吧。所以总希望有个宽敞的房间,好摆“摊子”。不仅如此。古人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我虽然
     腰无“半贯”,却也居然可以在扬州作半月的“神仙”了。
   
     剧组每到一地,都有打印的工作日程表发给大家,以便按安排好的日程进行工作。前不久,翻阅旧稿,恰巧见到一份“扬州拍摄日程”单,感到十分有趣,现抄在后面,以为纪念:
   
     扬州拍摄日程
   
   
     3月28日——3月31日 薛皤家 一组
     4月1日上午 贾政书房(雨村递书) 二组
     4月2日——4月3日 贾政书房 二组
     4月4日 柳叶清柳堤 一组
     4月5日 元妃登舟 二组
     4月6日——4月7日 紫鹃试宝玉
     黛玉幻觉
     黛玉闻恶讯 一组
     4月8日 刘姥姥遇惜春
     贾瑞戏凤姐
     刘姥姥赎巧姐 二组
     4月9日——4月10日 宝玉遇湘云
     宝玉遇雨村 二组
     4月11日 三姐之死
     贾政回归 二组
   
     我抄一个日程单在文章中,是“实录”的意思,以证回忆的真实性。不过这个日程单,还不能完全反映当时在扬州的情况。因为实际拍摄日程和项目,比这个单子要多;而且多了不少重要的戏。如“探春理家”、“赵姨娘闹事”、“宝钗蘅芜院”、“妙玉走火入邪魔”等,都是在扬州拍摄的。
   
     扬州拍摄的几个具体地点是“瘦西湖吹台湖岸”、“小白塔桥头”、“瘦西湖小金山”、“徐园”、“何园”、“剪纸艺术馆”等处。
   
     我到扬州那天,剧组已开机。第二天一早,到瘦西湖新建“剪纸艺术馆”拍探春理家的戏。艺术馆是一所由华侨捐资新建的房舍,在五亭桥右侧,共连接三个小院。最前一排厅临水,可望湖光塔影;中间一个小院,拍过宝钗的“蘅芜院”,不过美工同志制匾额时,把个“院”字写“苑”字了。后面小院,倒坐三间,作为“议事厅”,拍了“理家”和“赵姨娘噪闹”一场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6 03:33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