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红尘寻梦

白香词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一、水龙吟.白莲 张炎
〔题考〕 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水龙吟,越调曲也;采李白诗:‘笛奏龙吟水。’一名﹝小楼连苑﹞,取秦观词:‘小楼连苑横空’之句。”万氏【词律】云:“【啸余】又另收﹝庄桩岁﹞一调,解方叔词;不知即﹝水龙吟﹞也。盖解词尾句云:‘伴庄桩岁’,遂巧立此名。”按又有﹝海天阔处﹞一名,亦莫非取作者词句以名,不暇深考。总之,﹝水龙吟﹞为正格,其取义更当远于太白诗;盖﹝易系辞﹞“云从龙”,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生”;正为本词调名所由来也。惟此“吟”字,系连系“龙”字,作动词用,与乐府之﹝白头吟﹞,﹝梁甫吟﹞之“吟”不同;以本调又名﹝龙吟曲﹞也。

〔作法〕 本调一百零二字。首句六字,不用韵,第三字可平。次句七字起韵,为平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三、四、五句皆四字仄句,第一字均可平仄不拘;惟末句须协韵,而三句语气须连贯也。第六、七、八句亦四字句,上句用平,下两句用仄,第一字平仄俱不拘,第三句须协韵,与前相同。第九句五字,上一字为豆,第二、四字俱可用平。第十句与上句语气相贯,句法相同。结句六字,上三字分豆,平仄不能移易。后阕首句六字,仄起仄韵,第一、三两字可仄可平。次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被”字平仄不拘。以下第三句至第八句,与前阕第三至第八句同。第九句五字,上一下四,第二、四字平仄通用。第十句四字,第一、三字均可用平。末句四字,上一下三,平仄不能易,稼轩 放翁,均如此作。有谓末二句实仅一七字句,下句第一字为衬字,此语殊不尽然,因另有七字句结尾体,句法大异,惟赵长卿用之,他家俱少用,不足为法。又此二句与上句语气连贯,有并作四字三句,而上加一字豆者,亦属非是。
仙人掌上芙蓉,
○○⊙●○○(句)
涓涓犹滴金盘露。
⊙○⊙●○○▲(仄韵)
轻妆照水,
⊙○●●(句)
纤裳玉立,
⊙○●●(句)
飘飘似舞。
⊙○●▲(协仄韵)
几度消凝,
⊙●○○(句)
满湖烟月,
⊙○○●(句)
一汀鸥鹭。
⊙○○▲(协仄韵)
记小舟夜悄,
●⊙○⊙●(句)
波明香杳,
⊙○⊙●(句)
浑不见、
⊙●●(豆)
花开处。
○○▲(协仄韵)

应是浣纱人妒,
⊙●⊙○○▲(协仄韵)
褪红裳、
●○○(豆)
被谁轻误。
⊙○○▲(协仄韵)
闲情淡雅,
⊙○●●(句)
冶姿清润,
⊙○○●(句)
凭娇待语。
⊙○●▲(协仄韵)
隔浦相逢,
⊙●○○(句)
偶然倾盖,
⊙○○●(句)
似传心素。
⊙○○▲(协仄韵)
怕湘皋佩解,
●○○⊙●(句)
绿云十里,
⊙○⊙●(句)
卷西风去。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二、绮罗香.红叶 张炎

〔题考〕 绮罗香用喻豪华旖旎之境,唐宋人多用于诗词。如秦韬玉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欲遣良媒益自伤;”欧阳修诗:“绮罗香里留佳客,絃管声来颺晚风。”词调即取以为名。

〔作法〕 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对句,平仄相反,不能移易。第三句六字起韵,第一字可仄。第四句十字,上四下六,亦可分作两句,但语气须贯;第一、五字可仄可平。第五六句皆上三下四之七字句,上句平收,下句仄协,宜用对偶。上句第二、三、四,下句第二、四字,俱平仄不拘。第七句亦七字,可作上一下六,亦可作上三下四;而平仄不能易。结句七字,作仄平平仄仄平仄,(“不”字入作平)定格也。后阕首句六字协韵,上三字平,下三字仄,平仄一定。次句六字,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四字协韵,首字可仄。此二句亦可并作一句,成为上四下六,与前阕第四句相同。以下句法,悉与前同。至结句则为五字,上二下三,平仄不能移易。
万里飞霜,
●●○○(句)
千山落木,
○○●●(句)
寒艳不招春妒。
⊙●●○○▲(仄韵)
枫冷吴江、
⊙●○○(豆)
独客又吟愁句。
⊙●●○○▲(协仄韵)
正船舣、
●⊙⊙(豆)
流水孤村,
⊙●○○(句)
似花绕、
●⊙●(豆)
斜阳芳树。
⊙○○▲(协仄韵)
甚荒沟一片凄凉,
●○○●●○○(句)
载情不去载愁去。
●○⊙●●○▲(协仄韵)

长安谁问倦旅,
○○○●●▲(协仄韵)
羞见衰颜借酒,
○●○○⊙●(句)
飘零如许。
⊙○○▲(协仄韵)
漫倚新妆、
⊙●○○(豆)
不入洛阳花谱。
⊙●●○○▲(协仄韵)
为回风、
●⊙⊙(豆)
起舞樽前,
⊙●○○(句)
尽化作、
●⊙●(豆)
断霞千缕。
⊙○○▲(协仄韵)
记阴阴绿遍江南,
●○○●●○○ (句)
夜窗听暗雨。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三、疏影.梅影 张炎

〔题考〕 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遂以“疏影”“暗香”为梅之故实。【砚北杂志】:“小红,顺阳公青衣也,有色艺。顺阳公请老,姜尧章诣之,一日,授简征新声,尧章制﹝暗香﹞、﹝疏影﹞二词,公使二妓肆习之,音节清婉。尧章归吴兴,公寻以小红赠之。其夕大雪,过垂虹,赋诗曰:“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又【词源】云:“词之赋梅,惟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本词乃姜夔自度曲,创于咏梅,取义于林诗也。又﹝暗香﹞﹝疏影﹞亦名﹝红情﹞﹝绿意﹞。

〔作法〕 本调一百十字。首句四字起韵,句法与﹝桂枝香﹞首句同。次句五字,与﹝桂枝香﹞次句所异者,第二字可平,第五字可仄耳。第三句四字协韵,句法与﹝桂枝香﹞第三句同;惟第二字不能用平。第四、第五,均四字平句,第一字均可作仄。第六句六字,亦可作平平仄仄平仄。第七句七字,为平起仄收七言句,不协韵,第三字不能平。第八句亦七字,上三下四,协韵;上三字为仄仄仄,系定格,下四句中“前”可易仄。第尢句为七字平句,亦上三下四,“深”“竹”二字可仄可平。结句六字协,第一字不拘平仄。后阕起句六字,不协韵,平仄一定。次五字句,第三字可作平。第三句四字协,第一字亦可平。此二句亦可作九字一句,盖语气须贯也。自第三句起,句法与前阕无异;惟第六句仅“不”字可平,与前稍异耳。
黄昏片月,
○○●▲(仄韵)
似满地碎阴,
●●⊙●⊙(句)
还更清绝。
⊙●○▲(协仄韵)
枝北枝南,
⊙●○○(句)
疑有疑无,
⊙●○○(句)
几度背灯难折。
⊙⊙●⊙○▲(协仄韵)
依稀倩女离魂处,
⊙○●●○○●(句)
缓步出、
●●●(豆)
前村时节。
⊙○○▲(协仄韵)
看夜深、
●●⊙(豆)
竹外横斜,
●●○○(句)
应妒过云明灭。
⊙●●○○▲(协仄韵)

窥镜蛾眉淡扫,
○●○○●●(句)
为容不在貌,
●○⊙●●(句)
独抱孤洁。
⊙●○▲(协仄韵)
莫是花光,
⊙●○○(句)
描取春痕,
⊙●○○(句)
不怕丽谯吹彻。
⊙●●○○▲(协仄韵)
还惊海上燃犀去,
⊙○●●○○●(句)
照水底、
●●●(豆)
珊瑚疑活。
⊙○○▲(协仄韵)
做弄得、
●●⊙(豆)
酒醒天寒,
⊙●○○(句)
空对一庭香雪。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四、采桑子.春暮 朱藻

〔题考〕 【词律】﹝丑奴儿﹞注:“全唐诗作﹝采桑子﹞。此调为唐教坊大曲,一名﹝采桑﹞,一名﹝杨下采桑﹞;南卓【揭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冯正中词,名﹝罗敷艳歌﹞,李后主词,名﹝采桑子令﹞。宋初皆名﹝采桑子﹞,陈无己名﹝罗敷媚﹞,惟黄山谷名﹝丑奴儿﹞。”按黄﹝丑奴儿﹞词,即“得意许多时”一首,共六十二字,与本谓大异。故四十六字之本调,当名﹝采桑子﹞,与﹝丑奴儿﹞正格无涉。至﹝采桑﹞、﹝罗敷﹞等名,则均取义于【古乐府】﹝陌上桑﹞也。

〔作法〕 本谓四十六字。首句与﹝菩萨蛮﹞首句同,惟不用韵。第二、三句均四字协,平仄相同,与﹝减字木兰花﹞第三句同。第四句即仄起平韵之七言句,亦与﹝减字木兰花﹞第四句同。后阕概同前阕。
幛泥油壁人归后,
⊙○⊙●○○●(句)
满院花阴,
⊙●○△(平韵)
楼影沉沉,
⊙●○△(协平韵)
中有伤春一片心。
⊙●○○⊙●△(协平韵)

闲穿绿树寻梅子,
⊙○⊙●○○●(句)
斜日笼明,
⊙●○△(协平韵)
团扇风轻,
⊙●○△(协平韵)
一径杨花不避人。
⊙●○○⊙●△(协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五、荆州亭.题柱 吴城小龙女

〔题考〕 本词旧传题于荆州江亭柱间,因以为名,故亦曰﹝江亭怨〕。按【异闻总录】:“荆州江亭柱间有词,黄鲁直读之,凄然曰:‘似为予发也。’是夕梦女子曰:‘吾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堕水死,不得归,登江亭有感而作,不意公能识之。’鲁直惊寤曰:‘此吴城 小龙女也。’”【冷斋夜话】所载亦同。【花庵词选】则名﹝清平乐令﹞。玩其词句,实为﹝如梦令﹞之去其尾而加双叠者;大抵山谷自创,特伪托神鬼以传,亦犹﹝减兰﹞之伪托吕仙耳。

〔作法〕 本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同。第一、二、三句,句法与﹝昭君怨﹞无异;惟第三句不换韵,改第四句三字作六字,仍协仄韵,与第一、二句同其句法耳。又如将﹝如梦令﹞截去其尾,垒作双调,亦即成为本词。
帘卷曲栏独倚,
⊙●⊙○⊙▲(仄韵)
江展暮云无际。
⊙●⊙○⊙▲(协仄韵)
泪眼不曾晴,
⊙●●○○(句)
家在吴头楚尾。
⊙●⊙○⊙▲(协仄韵)

数点雪花乱委,
⊙●⊙○⊙▲(协仄韵)
扑漉沙鸥惊起。
⊙●⊙○⊙▲(协仄韵)
诗句欲成时,
⊙●●○○(句)
没入苍烟丛里。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六、醉花阴.重九 李清照

〔题考〕 【古杭杂记】:“太学服膺斋上舍郑文,秀洲人;其妻寄以﹝忆秦娥﹞云:‘花深深,一勾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钿带结同心。’此词为同舍见者传播,酒楼妓馆皆歌之。”即本词命名所本也。【琅环记】:“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词以示陆德夫。德夫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政易安作也。”是调名殆即创自易安。

〔作法〕 本调五十二字。首句七字,与﹝惜分飞﹞首句同。次句五字,与﹝桃源忆故人﹞末句同。第三句亦五字,不用韵,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第四句九字,上四字为豆,下五字仄协,第一字俱可用平。后阕换头,起句为平起仄收七言句。次句五字,句法上一下四;然亦有作上二下三者,则与前阕第二句同矣。惟此句第一字宜仄,不宜用平。稼轩词虽作平,不足法也。第三、四句与前回。
薄雾浓云愁永昼,
⊙●⊙○○●▲(仄韵)
瑞脑销金兽。
⊙●○○▲(协仄韵)
佳节又重阳,
⊙●●○○(句)
宝枕纱厨、
⊙●○○(豆)
昨夜凉初透。
⊙●○○▲(协仄韵)

东篱把酒黄昏后,
⊙○⊙●○○▲(协仄韵)
有暗香盈袖。
●●○○▲(协仄韵)
莫道不销魂,
⊙●●○○(句)
帘卷西风、
⊙●○○(豆)
人比黄花瘦。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七、凤凰台上忆吹箫.别情 李清照

〔题考〕 【填词名解】:“列仙传载秦弄玉事,词取以名。”按【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篇,能致孔雀白鹤,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一旦随凤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词于雍宫中,时有箫声云。”又【水经注】:“雍有凤台,凤女祠,秦穆公女弄玉好吹箫,公为筑凤台以居之。”故事相传,每入唐人诗什,李峤诗:“銮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词名于焉以创也。

〔作法〕 本调九十五字;前阕句法悉与﹝满庭芳﹞同。惟第四五句九字﹝满庭芳﹞作上四下五,此则于四字两句上加一豆耳。以下亦惟结句减去一字,却与﹝潇湘夜雨﹞前阕结句同。后阕换头。首为两字句,均作平声,协韵;初他作俱不协,后以易安作如此,都改从之。次句四字,不协,为仄平仄仄,不能移易。第三句五字,别家均作上一下四句法,故第一字应仄,第二字可平;兹为上三下二句法,完全为平收五言句,亦创格也。第四句四字,协韵,第一字可平。此二句语气连贯,可作九字一句。第五句以下,概同前阕。至本词在“从今又添”句“添”字用平,与前“非干病酒”之“酒”字异趣,亦为易安特创,非通例也。
香冷金猊,
⊙●○○(句)
被翻红浪,
⊙○⊙●(句)
起来慵自梳头。
⊙○⊙●○△(平韵)
任宝奁尘满,
●●○○●(句)
日上帘钩。
⊙●○△(协平韵)
生怕离怀别苦,
⊙●⊙○⊙●(句)
多少事、
○●●(豆)
欲说还休。
⊙●○△(协平韵)
新来瘦、
○○●(豆)
非干病酒,
○○●●(句)
不是悲秋。
⊙●○△(协平韵)

休休。
○△(协平韵)
这回去也,
⊙○●●(句)
千万遍阳关,
○●●○○(句)
也则难留。
⊙●○△(协平韵)
念武陵人远,
●⊙○○●(句)
烟锁秦楼。
⊙●○△(协平韵)
惟有楼前流水,
⊙●⊙○⊙●(句)
应念我、
○⊙●(豆)
终日凝眸。
⊙●○△(协平韵)
凝眸处、
○○●(豆)
从今又添,
○○●⊙(句)
一段新愁。
⊙●○△(协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八、声声慢.秋情 李清照

〔题考〕 【填词名解】:“宋 蒋捷赋﹝秋声﹞,俱用‘声’字收韵,故名。案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枭娜,不欲辄尽。”据张炎云:“有法曲,有大曲,有慢曲;若曰法曲,则以倍四头管(即筚篥)品之,大曲则以倍六头管品之,惟慢曲,引、近,名曰小唱。”是此为慢曲;盖别有﹝声声令﹞也。

〔作法〕 本调九十七字。本作多用叠字,以仄作平。学者不善用变声,尽可于作平处径用平声字填之也。【词律】云:“易安所作,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人若不及其才,而故学其笔,则未免类狗矣。”此应慎于效学者也。首句四字,他作皆不起韵,与第二句四句对偶。第三句六字起韵,第四字亦可作平;而第五字例不可仄。第四、五句,本调原作上六下四,然他家皆于第四字断句,皆作上四干六,故仍之。第六句六字,第四字应用平声,第五字可平可仄。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二字当用平声。第八句三字,全仄。第九句九字,他词皆作两四字句加一豆,独本作为上三下六;(“却”“旧”二字可平)惟语气一气呵成,固可不拘耳,后阕换头。起六字协,第五字可仄;顾他词多有不协韵者。第二句九字,上三下六,为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然亦有作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者,稼轩词是也。(是传家合在玉皇香案)第三至第七句,与前阕第四至第八句同。末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二、三字例当作平;下四字例为平仄仄仄,不可移易也。(亦有作九字句,与前阕同者,见﹝惜香乐府﹞。)
寻寻觅觅,(第一"觅"字作平,他本作仄)
○○○●
冷冷清清,
●●○○(句)
凄凄惨惨戚戚。(第一"戚"字作平,他本作仄)
○○●●○▲(仄韵)
乍暖还寒时候,
⊙●○○○●(句)
最难将息。
●○○▲(协仄韵)
三杯两盏淡酒,("盏"作平)
○○●○⊙●(句)
怎敌他、("敌"作平)
●○○(豆)
晚来风急。
●○○▲(协仄韵)
雁过也,
●●●(句)
正伤心、
●○○(豆)
却是旧时相识。
●●⊙○○▲(协仄韵)

满地黄花堆积。
●●○○⊙▲(协仄韵)
憔悴损、
⊙⊙⊙(豆)
而今有谁忺摘。
⊙⊙●○⊙▲(协仄韵)
守着窗儿,
⊙●○○(句)
独自怎生得黑。("独"、"得"作平)
⊙●⊙○○▲(协仄韵)
梧桐更兼细雨,
○○●○⊙●(句)
到黄昏、
●○○(豆)
点点滴滴。(第二"点"、第一"滴"作平)
●○○▲(协仄韵)
这次第,
●●●(句)
只一个、("一"、"个"作平)
●○○(豆)
愁字了得。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九、南乡子.春闺 孙道绚

〔题考〕 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迨冯延已始添作双调,成今体之五十六字。欧阳修前后首句俱减为四字,名﹝减字南乡子﹞。

〔作法〕 本调五十六字。首句五字,与﹝浪淘沙﹞首句同,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七言句,而第三字不能作仄。第三句为七言仄句,不用韵;句法与﹝浪淘沙﹞第四句同。第四句为两字句,例用平平,协韵。末句与第二句同。后阕概同前阕。
晓日压重檐,
⊙●●○△(平韵)
斗帐春寒起未忺。
⊙●○○●●△(协平韵)
天气困人梳洗懒,
⊙●⊙○○●●(句)
眉尖,
○△(协平韵)
淡画春山不喜添。
⊙●○○●●△(协平韵)

闲把绣丝撏,
⊙●●○△(协平韵)
认得金鍼又倒拈。
⊙●○○●●△(协平韵)
陌上游人归也未,
⊙●⊙○○●●(句)
恹恹,
○△(协平韵)
满院杨花不卷帘。
⊙●○○●●△(协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题考〕 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查,古槎字;词名采海客事。”考【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睹日月星辰,后忽忽不觉昼夜。至一处,遥望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饮之,因还。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荆楚岁时】记载张骞使大夏,乘槎寻河源事略同,此即所谓“海客乘槎”故事也。顾查“生”本可读“星”;【诗经 小雅】:“不如友生”;传,“协桑经切,音星。”是“生查”,即“星槎”也。按【拾遗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槎。”是星槎之名,由来古矣。李商隐诗:“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刘禹锡诗:“星槎上汉杳难从。”总之,乘槎上天,为古代神话,唐时尤为民间所艳称,于是咏入诗篇,播之乐府,迨至五代遂取以入词耳。

〔作法〕 本调四十字,实即五言八句耳。首句前后俱拗,用﹝长相思﹞末句句法,风格殊别;惟非正体耳。他家首句,多作仄仄仄平平,余无异。学者以首句作顺为宜。
去年元夜时,
●○○●○(句)
花市灯如昼。
⊙●○○▲(仄韵)
月上柳梢头,
⊙●●○○(句)
人约黄昏后。
⊙●○○▲(协仄韵)

今年元夜时,
⊙○○●○(句)
月与灯依旧。
⊙●○○▲(协仄韵)
不见去年人,
⊙●●○○(句)
泪湿春衫袖。
⊙●○○▲(协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7-1 16:26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