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2|回复: 2

[首发] 追 忆 (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1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文)



水乡虽只是白马湖边上的一个小镇,但也有许多耀眼之处,眼下乡土民歌出了名,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位水乡民歌人物:赵矿。

  要说对水乡小镇的革命战争有贡献,名气最大的莫过于赵矿了。赵矿老人家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担任我淮宝县林集区委书记(当时南闸属林集区),抗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敌后斗争,一直戎马生涯。文革前担任上海轻工设计院党委书记,文革后复职仍是上海轻工设计院一把手。2004年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他自小在水乡长大,童年仅仅读过三年私塾,以其聪慧的头脑,念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当年乡间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自幼爱好文艺,很有乡土音乐天赋,唱小调、打快板、拉二胡、吹笛子、撑花船样样精通,其爱人马鉴当时是一位新四军部队的文工干部,有表演才能,是文艺之联姻两人结为伉俪,也是介绍他参加革命的领路人。通过业余文艺表演宣传抗日,直接接触到家乡乡土民歌,他们编演了一批抗战的乡土歌谣,经过花船小调更加深入人心。应该说南闸民歌昨天的歌谣就是赵矿和马鉴夫妇播下的种子,他们的小花船一路飘飘五十多里,直到白马湖西的淮宝县抗日边区政府所在地岔河,难怪他们说他们的革命就是小花船飘出来的。

  离休后的赵矿老人,经常回乡,一次在家乡小报副刊上看到我的一篇民歌文学作品,不觉引起兴趣,首先是名字稀奇,没有想到家乡还有与他同名的后生,他赵矿我金矿可谓投缘,开始打听起来。公社老书记告诉他我就在南闸。随即让通信员找我,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位亲和的长者,由于字的牵带,我们成了一对忘年朋友。听说我长期从事搜集整理南闸民歌小调,他很开心,经常哼起他青年甚至童年就熟悉的乡土小调,音色还真有白马湖区乡野民歌手那种天然的粗犷之美,很是动情而又动听,他还告诉我曾同淮剧名旦筱文艳有过探讨,认为淮剧能唱出淮乡的小调风味就是上乘了。

  从那以后,他在上海会经常给我写信,来家乡我就经常陪他做客,更多地是交流一些关于写作的看法,因为他当时已经开始撰写《淮宝县运西抗日敌后回忆录》和《淮宝抗战歌谣》。老人的文化功底很好,都是他亲自动笔,初稿成功后,交给我阅读,看是否琅琅上口。阅读一位长者的作品,对我业余创作和民歌搜集工作有很大促进,对家乡昨天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料先睹为快。让我大开眼界。

  2000年,赵老应当年老淮宝县委老领导第一任县委书记张灿明先生之邀,回到曾战斗过的故乡洪泽岔河。张灿明是部级干部,长期任南也门大使。赵老的夫人马鉴也是老淮宝的功臣,已经身体欠佳但还是撑着病体参加了这次欣慰之旅。

  我最后一次见到赵老,也是他最后一次回故乡,2002年下半年,手术后他的体质大减,在其侄子家居住了一段时间,足不出户,谢绝常规来访。荣幸的是老人还没有忘记我这同字名的忘年晚辈。接到他家人口信,便立即骑毛驴前往,那算是最后一面。老人躺在竹睡椅上几乎不能动弹。这一次老人谈得有点伤感,几乎是一种遗嘱的叮咛,叫侄子拿一本他已出版的回忆录,这是他一年前就写好的签名题赠。还有一本乡土民歌歌词手抄本,算是抬爱金矿也是对民歌事业关注和支持,我感动不已。他嘱咐我在可能的情况下把淮宝之行写成纪念文章,说自己已经难以动笔,那次一别便成了永久遗憾。2004年春节后正月初七老人在病房谢世。

  老人平安地走向遥远,一定还会留恋故乡,留恋故乡的民歌事业,南闸民歌被批准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算是对这位民歌先驱的告慰。家乡白马湖文化旅游开发工程已经启动,那就有请老人家忠魂常回家看看。

  (发表于2010年《淮安日报》副刊淮上走笔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发表。

此文已与11月5日在文墨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大市级纸媒公开发表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10 12:04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