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4|回复: 15

中国神秘文化与数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数字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并不是具体的数字,在此收录一些神秘数字以供参考。

【0——无极】

无极的含义:

一、无边际,无穷尽。《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荀子·修身》:“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二、古代哲学范畴。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无极,本来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这是第一次出现无极的概念。全段意思是说:虽知道洁白,却安守于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复到不可穷尽的真道。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以后道门人士,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的概念,但在不同场合引伸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汉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是一致的。道是无限的。天地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间,而且会永恒地存在下去,空间上它也是无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因此用无极的范畴称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对举,指比天地未辟、但却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终极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道。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与道合一,道门术语称与道合真,在具体机制上便是返回到元初的终极的状态,这就叫做复归无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1——太极】

太极:

太极,我国古代哲学上指宇宙的本原,为天地原始混沌之气。《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

一、《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二、 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三、谓天宫,仙界。 三国魏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签》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理论概述

  太极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易纬乾凿度》和《列子》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则采用了五阶段说法(聂文涛谈《周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起源:

  关于太极图起源的学说。太极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数层组合图式,一类为阴阳鱼互纠图式。

  关于数层组合太极图渊源,有多种说法:

  (1)北宋周敦颐所作。北宋潘兴嗣:“(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濂溪先生墓志铭》)朱熹持此观点(《周子太极通书后序》)。

  (2)传自陈抟。南宋朱震:“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宋史·朱震传》)陆九渊:“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陆九渊集·与朱元晦书》)

  (3)来自佛徒寿涯。宋元之际刘因:“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记太极图说后》)这个“浮屠”,就是寿涯。

  (4)源自陈抟刻于华山石壁的无极图,经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刻之华山石壁,后来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太极图辨》)陈抟刻华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无一人道及,此说可疑。

  (5)源于《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清毛奇龄:“或云其图在隋唐之间,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窃其图入《品》中,为太极先天之图,此即抟之窃之所自始,且称名有‘无极’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太极图说遗议》)又说:“此在陈抟授图之前已行世者,是抟所为图,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禅源全集》,而总出于《参同契》,是真脏实据。”(《复冯山公论太极图说》)《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现代冯友兰、张岱年、侯外庐等许多学者赞成此说。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其后两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为伪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极图渊源辨》)所据不一,尚有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2——两仪、阴阳】

两仪:

两仪即天地。《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两仪是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分阳仪和阴仪两种,表达阳仪和阴仪的图形有很多种。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为两仪。《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指天地

  《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出阴阳。”《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准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

  《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安乐公主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 南山 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3——三才】

三才:

三才,即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高智慧,对于今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使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4——四象、四季】

四象: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也称四神、四灵。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四象的不同概念:

周易中的四象:太阳----少阴 ----少阳 ----太阴
    <乾坤谱>中的四象:<乾坤谱>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

大四象: 纯乾(纯阳)----变乾(变阳)----变坤(变阴)----纯坤(纯阴)
小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季: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的划分是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5——五行】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因为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众胜寡,故水胜火也;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根苗的力量强大,能突破土的障碍
实胜虚,故土胜水也。因为土能防水
五行数理:金为七,木为八,水为六,火为九,土为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6——六合】



六合:

    1、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2、相关的两个月份。《淮南子·时则训》:“~~: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3、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4、十二生肖属相,在判断人与人之间和谐程度上的六合为:即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 龙与鸡为合, 蛇与猴为合, 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与六合相匹对应的是六冲:鼠与马相冲,牛与羊相冲,虎与猴相冲,兔与鸡相冲,龙与狗相冲,蛇与猪相冲。

   5、武术应用有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又有眼、心、意、气、功、力六个方面的配合。 还有以手、眼、身相合为外三合,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7——七星】



七星,名词。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

北斗星,也可称为天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七星,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



  人体部位武术中指人体的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8——八卦、八方、八音、八风】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中医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传》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下有详解。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普通话读音:gèn)为少男;巽(普通话读音:xùn)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真理:“道”。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 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 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 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 这些星象之学, 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 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 地理和人事结合, 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横叫初爻, 中一横叫二爻, 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为风, 艮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一)八卦歌诀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二)八卦代数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八)八卦分割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卦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象

  ▅▅▅▅阳▅▅▅▅▅▅▅阴▅▅ 两仪



(九)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 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长男

  (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为中女 巽为长女

  (兑、离、巽中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乾六、坎一、艮八;

  兑七、宫五、震三;

  坤二、离九、巽四。

 

八风:

八风,一说为八方之风,在《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文解字》《左传·隐公五年》等中都有记载,另一说即为八种季候风,在《易纬通卦验》记载有:“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也指针灸穴位名,位于足背五趾畸缝间,左右共八穴。八方,同样是佛教名词,外人对某人的八种态度。又叫“世八法”。指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详见《释氏要览·澡静》。



一、八方之风: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 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

  《淮南子·墬形训》作:炎风、条风、景风、巨风、凉风、(风翏)风、丽风、寒风。

  《说文解字》则作:“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融风。”



二、八种季候风:

  《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八方:

八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1)四方和四隅。《逸周书·武寤》:“王赫奋烈,八方咸发。”《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 颜师古 注:“四方四维谓之八方也。”《云笈七签》卷一:“登丘陵而盼八方,览参辰而见日月。”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喧阗声利塲,八方聚才英。”

  (2)泛指各方。如:四面八方。



八音: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公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

“八音”详细解释:

  (1)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孔 传:“八音:金、石、丝、竹、匏(pao二声)、土、革、木。”《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 注:“金,钟鎛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

  (2)泛指音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离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辩八音之雅俗。”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铸》:“虚其腹以振汤空灵,而八音起。”

  (3)八风之音。《吕氏春秋·孝行》:“杂八音,养耳之道也。” 高诱 注:“八音,八卦之音。” 陈奇猷 校释:“八音,八风之音……阴阳家以八风分属八卦,故 高 谓八卦之音。”

  

乐器·八音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八音也指民间 器乐乐种。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 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 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9——九宫】



九宫,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一、汉代的“九宫算”图: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我们准此,即可得到《九宫算图》(见下图)。
四 九 二
三 五 七
八 一 六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易乾凿度》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阳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始。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家称之为“禹步”,据说到一定时候行者本身就会“隐形”。就是这样,“九宫”图与八卦结合起来,而有“九宫八卦图”的出台(见第一讲中之图)。术数《奇门遁甲》中的“八门”,就部署在这样的“九宫八卦图”上。
    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看《九宫算图》,那只不过是一简单的“数阵”(也称“幻方”)。因“九宫算”图纵、横、对角三数之和皆为十五,又《易》数九与六、八与七之和为十五,所以此图与《易》有所挂钩。



相传伏羲氏在得到天下后,从黄河中,跳出了一匹龙马,而其背上有一幅图,上面画有八卦,而此龙马则将这幅图,献给了伏羲氏,所以河图,又称之为黄河之图。至於洛书,则传说是,大禹在治水时,从水中出现了一只神龟,而在其背上,驮著一部书,内有九个数,其也将此书献给了大禹。据说这河图与洛书,隐含治天下的道理,从而使这二位圣贤,明白如何治理天下。
    到了宋代,有人将《河图》与《洛书》,与所谓的《九宫》关联在一起。例如刘牧在《易书钓隐》中曾提到:河图就是《九宫》,而洛书是一种,由十个数所排列出的“天地生成数图”。不过,在理学极盛的朱熹时代,人们又把河图与洛书的说法颠到过来,认为洛书是一到九排例成纵、横、斜,各方向数字和皆为十五的数字魔阵,而河图则是一到五相加而成的数列,这并且也被后世的人,说成是中国数学魔阵奥秘的起源。而在卜筮、术数或风水学方面,河图与洛书,也经常成为其引用理论来源,因而可说是中国“五术”(山、医、命、相、卜)的根源。



九宫是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九宫,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26 22:23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