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家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桃

[首发] 人在旅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的爱好――养花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家从家属院的上院搬到了下院。那时,厂里人习惯上把家属院称作上院、下院。所谓上下院,仅一条公路之隔。下院相对上院地势低了许多,一到暴雨季节,下院的住户可要倒霉了。暴雨过后,地势较低的人家,雨水常会鱼贯而入。
我家从上院搬到下院,院子大了许多。房子先前的主人是厂里资历很深的总工,厂里人习惯上称呼他――阮工。阮工是老牌大学生,听说,他好像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阮工调走以后,厂里给我家分到了那套住房。房子不很大,有平房两间。令厂里人羡慕的是,我家有一个很大的庭院。也就是从那次搬家以后,父亲喜欢上了养殖花草。
养花是父亲最大的爱好。他养的花,品种多,花色也多。父亲养花很有经验,那个时候,父亲从很远的密林里,背回腐质土,过筛后将它们分装在花盆里,再浇上浸泡多日的骨头水,这样没几天,就能看到枝头上绽出崭新的嫩芽。父亲说,养花是一门学问。常看到,父亲拿着花剪修这修那,这样以来,经他“摆弄”过的花,时间不长总能打上花包。夏天,我家的院子成了花的海洋;冬天,天气晴朗日子,你也会看到我家的院子依然有春的风彩。“史家花园”,这是邻居们给我家的美称。在我的眼中,父亲就是能工巧匠,我羡慕父亲。
许多年以后,父亲在河边的滩地上,开辟了一片菜地。闲暇的时间,父亲在这片菜地里辛勤耕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家访引起了老师对我的重视
读小学,我还算顺利。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属于那种中上等的学生。上小学期间我很贪玩。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我们玩过泥巴;赢过烟盒、杏核;滚过铁环……还偷过附近生产队里的苞谷,也上过山打过核桃、摘过杏子。为此,也受了不少的皮肉之苦。这其中,有父母的,也有农民伯伯的。
那时我们放学,要站路队。一到放学的时间,学校操场上热闹非常。大家唱完歌之后,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快步跑向自己的路队。路队是以回家的方向定的,路队长自然是整个路队的“首领”。路队长行走在队伍的前排,很是威风。记得那时,我很羡慕。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要是成了路队长,那该有多幸福。遗憾的是,直到小学毕业,我也没能当上路队长。
放学的回家路上有个土坡,春天到来,有养蜂人在土坡上放置些蜂箱,成群的蜜蜂来回飞舞。蜜蜂自古以来就是勤劳的使者,他们只知道采蜜,从不会享受。为此,老师教育我们要向“蜜蜂”学习,做象蜜蜂一样的人。可当有一天,我的额头被蜜蜂蜇了一个大包之后,我对蜜蜂的好感荡然无存,甚至憎恨起小蜜蜂来。回家的途中,有许多会“唱戏”的虫子在土坡上飞舞,那个时候,我们哪有象现在的“mp3”可以欣赏音乐,那捂在耳边的是会“嗡”、“嗡””“唱戏”的唱戏蜂。小虫唱累了,我们撒手放飞唱戏蜂,然后爬在土坡上再抓上几只。小虫又“嗡”、“嗡”的“唱”了起来。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小学毕业。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得了一次“三好”学生。这是我上小学唯一的一次“三好”学生,那天,我拿着学校发的奖状,在父母面前很得意的炫耀一番。然后,很自豪的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
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姓李,叫李泮水。他来自甘肃灵台县小学,他的语文课讲的很生动。一次李老师的家访,引起了老师对我的重视。家访以后,我的语文成绩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也因此成了班上的语文课代表。
那天,李老师来到我家,当老师进门之后,我象只老鼠一样东躲西藏。在父亲严厉的喝斥声中,我胆怯的端来小木凳,紧靠李老师身边坐了下来。那次老师家访,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李老师走后,父亲再也没有因为我不做作业,打过我。每天放学回来,我搬来小板凳,很自觉的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院子里玩耍。
记得,李老师讲课很生动,而且粉笔字写的特好,板书刚劲有力。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节语文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熟悉的“悯农”诗。那是一堂现场观摩教学课,教室后边,坐着学校的校长,还有几位学校里知名的语文老师。全诗的内容虽然仅短短4句,然而,对我们来说,要想在一堂课上使全班同学会背诵这首诗,是有些难度的。李老师生动的讲解,绘声绘色的动作,如同把我们带进了那烈日炎炎的庄稼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抑扬顿挫的语气,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短短的45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竟背诵的滚瓜烂熟。“滴铃”、“滴铃”,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了那堂生动的语文课。许多年以后,我写下了这篇随笔――《一节难忘的语文课》。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居然还见了报,真是给我鼓励不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节难忘的语文课》---让我终身难忘
    记忆当中的那堂语文课实在是太生动了,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全班同学竟出人意料的将那首诗记了下来。随着李老师一声令下,整齐而宏亮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便从教室里传出。至今,当我从学校的门口经过时,便想起那堂令人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那是小学五年级时的一节语文课。由于是现场观摩教学课,所以,上课铃声一响,全班同学便早已坐好,等候李老师的到来。形象而生动的讲解,给我儿时的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农民伯伯在烈日当空的农田里,辛勤耕作的画面。
    没想到,那堂语文课,不仅告诉了儿时的我,粒粒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而且,这诗的内容,还影响到了我的孩子。
女儿已四岁,小小年纪,不知哪天从幼儿园里的老师那里听到了这首好记的诗,一大早,就吵吵嚷嚷的要那首有“锄禾日当午”的录音磁带,于是,我和妻子便领着女儿到音响店里去找有那首诗的磁带,在营业员的帮助下,总算满足了女儿的心愿。这下可好,只要女儿在家,整个房子里便是录音机里放出的“锄禾日当午••••••”的声音。女儿在我的讲解下,似乎也明白了这首诗的道理。一天,妻子正忙着做饭,将吃剩的苹果放在案板上,被女儿看见了,没想到,女儿拿着吃剩的苹果对妻子说:“妈妈,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的苹果,你看你吃的”。听到女儿的声音,我赶忙走进厨房,望着女儿那教训人的模样,我和妻子都笑了。为了,证明女儿说的正确,我做了裁判:“妈妈做的不对,她应该吃完才对”。
如今,那堂生动的语文课,已过去18个年头了。可是,这首诗我至今忧新。这首诗不仅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而且,还影响到了我的孩子。现在想来,真应感谢那堂语文课。
小学的5年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小学毕业后,我考取了华亭二中,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一年级的我,在一次长跑越野赛中,得了初中部的冠军
小学毕业后,我考取了安口初中。因为,院子里的许多伙伴都在华亭二中上学,为了和他们结伴上学,我只好从安口初中转学到华亭二中。再说,那时,哥哥已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为互相有个照应,我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学校办理了转学手续。
记得,头一次随伙伴们去学校,我所就读的华亭二中是那样的“遥远”。经过近40多分钟的长途跋涉,华亭二中终于到了。当初,学校给我的影响是,校园很大,但学生却很多。
华亭二中,1958年9月正式建校,地处华亭县安口镇境内。学校位于在安口至华亭的县级公路北侧,学校占地有39960平方米。我在校的时候,全校师生有近千人,学校有一个较好的学习风气氛围。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是农家子弟。
学校有自己的大灶,遇到回不了家的日子,我索性在食堂就餐。大灶的饭菜很少有油水,大多是很稀的大米稀饭,或者是开水煮洋芋、开水烧白菜等等。记忆中在食堂就餐很难吃到面条。许多年过去了,我常回忆起在学校里吃面条的情景。盛在碗中的面条很难见到油水,但配上大蒜我却吃的是津津有味。
初二下半学期,由于功课紧,我选择了住校。那时,虽说是到了1983年,但中国的经济依然很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下。住校生在学校的食堂就餐,得自己从家中往学校的大灶背来口粮和清油。背来的口粮叫入伙饭,给学校交了口粮,我们才可以从伙食科拿到饭菜票。到了开饭的时间,“叮叮铛”的饭盆敲击声,预示着肚子饿了。
由于学校离家有7里多地,每天早晨我得早早起床。洗漱完毕,6点左右的光景,我必须出门。否则,我要迟到了。出了家门,沿着安口到华亭的公路一步不停的步行到学校。那时,家庭生活不是很富裕,再加上父亲不放心我骑车上学,所以,整整3年的初中生活,我都是迈着双脚去上学的。可心里老是在想,啥时候,我要是有辆自行车该多好啊。可直到我跨出校门,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梦想,也未能实现。早晨上学,中午回家,晚上自习。一天5、6次的奔走在家与学校的路途中。
记得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吃力的奔走在回家的路途中。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喊我:“‘喂’,小朋友,上车吧”。回头看看骑车的人,我并不认识。原来,陌生人见我个头小,看我走路吃力的
长年的奔跑,练就了我长跑的耐力。在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10公里长跑越野赛中,身体一向瘦弱的我,仅意外的得了初中部第一名。在全校学生的表彰大会上,我荣耀的走出队列,走上前去,从体育老师手中接过奖品。虽然奖品仅是一条毛巾,但对那时的我来说,已很知足的了。长跑冠军的称呼,已使我倍感光荣。
长跑比赛的胜利,我很快被选入校足球队。每天的早上的晨练,我比以前起床又早了许多。踢腿、压腿;娃跳、高抬腿;倒地铲球、胸前停球,快速奔跑,倒地射门等等,常常一节训练课下来,我们累的气喘吁吁。
最难熬的是冬季。寒假里,昔日书声朗朗的校园里,此刻却变得鸦雀无声。空旷的校园里,除了我们急促的喘气声之外,显得格外的宁静。记得在寒假里的一个雪天,天气异常的冷。操场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银白色的世界里,出现了一群少男少女们。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时而快速奔跑,时而敏捷的传球。转身,射门。“哈哈”,“哈哈”,球进了。球场上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初中的三年,我全都是步行去上学的。三年的寒窗生活,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记得那时我们要上晚自习。晚上20点开始自习,到22点下自习。每天的步行,我们都是顶着星星出门,看着星星回家。炎热的夏季里,我们又说又笑,不觉中到了学校。有时,也钻进公路边的庄稼地偷搬些苞谷或者挖些洋芋,回到学校,在住校生的宿舍里煮了吃。现在想来,也不知什么原因,当时偷来的苞谷和洋芋真是好吃。
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王翠兰老师。那时她有20多岁,父母在安口的军工厂工作,王老师讲一口地道的普通话。我入学后不久,在王老师的动员下,我加入了共青团。影响中,可能此后的不久,我想,我也会象姐姐、哥哥一样,胳膊戴上令人羡慕的“红卫兵”袖章。
“红卫兵”袖章,没有戴在我的胳膊上。不久以后,姐姐、哥哥的胳膊上也没了“红卫兵”袖章。1978年,姐姐高中毕业后,去附近的刘家庄插队。1980年7月,哥哥高中毕业了。
每天早晨去上学,依旧是我起的很早,这个时候,满院子都可以听到我喊同伴的声音,“狗蛋”、“黎明”……很快,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学校。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算不上班上出类拔萃的,只能算班上的中上等。那时,我的语文老师叫吴志勤,政治和英语老师依旧是王翠兰和马少香老师。班主任老师依旧是王翠兰老师。在华亭二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王老师和马老师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要感谢她们的是,谢谢她们对我的关心和重视。遗憾的是,王老师和马老师相继调出华亭二中时,临走时,也没能和我们合影留念。
许多年以后,我得知王老师和马老师去了兰州。王老师在银行工作,马老师在一家工厂上班。如今,我想她们可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了。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岁月的流逝,时光老人在留给我们成熟的同时,也尘封了许多日子。但在我的记忆当中,王老师领我们办墙报、马老师上第一节英语课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生平第一次听“洋文”,我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好奇。心想,中国人连自己的国语都讲不好,还学什么英语?课堂上,听着马老师叽哩咕噜的外国话,几乎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哄堂大笑。自从开设了英语课,想不到,我竟喜欢上了英语。虽然我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但在学校举办的初中部英语比赛中,学习不是很好的我,居然得了第一名。那次竞赛,学校给我的奖品是一本英语语法书,我珍藏了许多年,8年前,由于工作调动,那本书意外的遗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名姓周的老师成了我们的任课老师
初二下半学期,王老师和马老师调走了。学校安排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为教语文课的周理老师,数学老师则由上海知青周宏生老师担任,物理老师由周絮芳老师担任。三名姓周的男老师都是赫赫有名的任课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独特,在华亭二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我的班主任周理老师,个头不高,头发已有些花白,那时我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总觉得他年龄较大。周老师走起路来,要不背着手、要不就通着手,象个农村来的小老头。可当他上了讲台,台上的他,绘声绘色的动作,常常引人入胜,此时的教室里鸦鹊无声。从初二到初三,我的语文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作文课上,我写的作文时常被周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唯有此刻,骄傲的心情溢于言表。
数学周老师周宏生,是个上海人,听说他以前曾在林场干过伐木。父亲是个有名的大学教授。我也说不清,他的家境这么优裕,怎么会来到这个穷地方。周老师很有才华,人长的又帅,会拉手风琴。由于他早年干过伐木,所以周老师的肌肉很健壮,臂力很大。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很独特,数学教学很有特点。上课时,时而用普通话,时而也用安口话,他的课,总是那么吸引人。
物理周老师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戴一副度数很高的近视眼镜。看他眼镜片的度数,也足有千度以上,也难怪周老师看人时总眯着眼。周老师的烟瘾极大,几乎每次看见他的时候,不是手里拿着烟卷,就是嘴里叼着烟卷。周老师抽烟不讲究,他的烟大多是用烟丝自制的土焊烟,而且烟味很呛人。周老师的物理课,讲的也很好,只是我的悟性不好,初中的物理课学得很一般。记得,一次物理考试,我曾得过49分。那次考试成绩,给我的影响很深。49分的成绩,使我难受了好多天。
记得,初中的物理有一章――电学。电学的内容主要讲导体的串、并联。那时我对于新开设的物理棵,学的很吃力。回到家中,父亲竟真刀实枪的给我演示起导体的串并联来。那次物理实验演示,父亲用的是照明电。许多年后,当我知道电的“厉害”时,打心底里佩服我的父亲。
经过我的努力苦学,初三上半学期,我很侥幸的得了“三好”学生的美誉。这是我上学以来得到的第二次“三好”学生,也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此后的学习,“三好”学生与我无缘了。那次,“三好”学生的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外加人民币5元。5元的奖金不算多,可对我来说,这“不义之财”的收入,已经很知足了。
初三学年的后半学期,学习气氛很是紧张。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班还能排在前十名以内。坦白的讲,我生来不是个聪明的孩子,脑瓜反应不是很快。“死学”是我学习的唯一出路。那时,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农村学生,有个叫朱建设的,给我影响很深。
朱建设和我同伴同学,他的哥哥与我同级。两个人的穿着很朴素,衣服都是打着补丁的旧衣服。哥哥的名字我忘记了,也叫朱建什么的。反正哥哥比弟弟朱建设矮了许多,在我影响当中,他们二人哪象兄弟?俩人长得一点都不象。而且弟弟朱建设还有些对眼,看人时,给人的感觉老是在瞅别的地方。可令人羡慕的是,兄弟二人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是出奇的好,弟弟朱建设在我班也是数一数二的。
初三学年,我们面临着毕业。毕业后,是上高中继续学习;还是象农村来的学生去考平凉师范,我稀里糊涂的选择了上高中。因为那时,许多农村来的学生,家庭状况不是很好,作为他们,能早点踏出校门,考上中专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许多年以后,当我大学毕业后,再回想我的初中时代时,真为那些农村来的学生当初的选择考“平师”,感到深深的惋惜。因为当初他们如果选择上高中的话,我相信,他们各个都是出类拔萃的大学生。1984年,我初中毕业了,以50多名的成绩,考取了县重点中学―――华亭一中。那年,朱建设、李明同学也如愿以偿的考取了平凉师范,想比,他们现在已是一个有教龄20多年的中年人了。遗憾的是,现在,我不知道他在何处任教?
初中毕业后,漫长得假期对我来说,显得有点长。假期里,除了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鱼以外,我显得很无聊。假期里,为了能使我有事可干,我通过父亲在厂里的加油站干临工。工作的内容,就是清洗10个大油桶。清洗油桶对我来说,虽然是简单易行的事,但要在规定时间清洗完10个油桶,是很困难的。油桶有1米多高,比身材矮小的我,还要高出许多。可见清洗油桶的活,有多累了。
头一天上班,我穿上了父亲准备好的工作服,我象模象样的跟着父亲来到了厂区。在工人师傅的交代下,我们开始了清洗工作。那次打临工,我挣的了10元钱。我用汗水换来的10元钱,左思右想之后,我打算买一本词典。想不到,日后的我,写下了那篇随笔―――《一本词典》。看到这篇文章,就好像是翻开昨天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轨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这样记忆抒写下来,真是幸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桃,能见到你在这里发帖,牵挂真的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旅途,有多少事情值得我们记忆,可是,如木桃这样能用笔记录下来又有多少?木桃,加油!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你一定能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1-8 04:54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